张雪门是这样解释他的“行为课程”的:“生活即是教育,5、6岁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4]行为课程“完全根据生活,它从生活而来,从生活而开展,也从生活而结果,不像一般完全限于教材的活动。幼稚园实施的行为课程应注意幼儿实际行为,举凡扫地、抹桌、养鸡、养蚕、种植花草蔬果等,只要幼儿能自己做的,都应该给幼儿机会去做。唯有从行动中所得的认识,才是真实的知识;从行动中所发生的困难,才是真实的问题;从行动中获得的胜利,才是真正制驭环境的能力”[5]。
张雪门的教育思想曾有两次转变,一次是从美化的人生转化到了现实的社会,另一次是从单纯的儿童教育转化配合社会、国家的建设。
1.幼稚园课程的编制原则
张雪门认为,幼稚园课程应密切联系幼儿生活经验,适合儿童的发展。据此,张雪门确定了一些幼稚园课程编制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张雪门认为,幼稚园课程不能像小学以致大学一样,分成国文、数学、地理、生活等学科,各有各的时间,各有各的统属,而应打破学科的界限,让各种科目都变成幼儿整体生活的一面,构成一种具体的整个活动。
(2)偏重直接经验原则。张雪门认为,直接经验具有生动、切实的特点,与间接经验相比,显得零碎和低层次。中小学课程多偏重于间接经验的传递,而幼稚园课程应以直接经验为主。“儿童自己直接的生活,发现学习的动机,是非凡的自然。其学习也,不论尝试,不论直接参与,不论模仿,都有切实的内容。”[6]
(3)偏重个体发展原则。张雪门认为,教育既要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也要培养儿童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而在幼稚园阶段,教育则应偏重个体发展。
2.课程内容来源于儿童直接的活动
张雪门认为,幼稚园课程应来源于儿童直接的活动,即从儿童的生活环境中搜集、选择和组织材料。可以构成幼稚园课程内容的儿童直接活动有:(1)儿童的自发活动;(2)儿童与自然界接触而产生的活动;(3)儿童与人世界接触而产生的活动;(4)人类智慧活动而产生的合乎儿童需要的经验。但是,幼稚园课程虽来源于儿童直接的活动,却需经过精选,需有客观标准。(www.xing528.com)
行为课程系单元教学。行为课程以“行为为中心,以设计为过程。只有行为没有计划、实行和检讨的设计步骤,算不得有价值的行为;只有设计,没有实践的行为是空中楼阁”[7]。单元活动的时限一般为一周。实施前,教师编拟教学计划,根据幼儿的动机,决定学习的目的,根据目的再估量行为的内容。行为课程的内容包括幼儿的工作与美术、游戏、自然活动、社会活动、音乐、故事和儿歌以及常识等教材。
行为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是按节气的变化,根据儿童生活环境中会出现的事物,如动物、植物、自然现象、节令、纪念日、家庭、学校、风俗,等等而进行的。“按照每个的中心再来收集和这些中心有关系的文学上、游戏上、音乐上、工作上的材料,编成预定的教材,而且这些教材也要经过儿童和社会两个方面所需要的标准去考核。”[8]
3.课程实施强调儿童通过行为进行学习
张雪门的行为课程中,“行为”一词与“活动”“做”是同义的。这就是说,张雪门强调的是让儿童“在做中学”。
行为课程是儿童围绕单元主题进行的活动。这种活动并不是放任的活动,教师要对儿童进行指导和帮助,将儿童的活动纳入计划的轨道。教师的指导包括计划的指导,即根据儿童活动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预定的计划,以及儿童活动的机会;知识的指导,即针对儿童活动中知识的薄弱环节给予帮助;技能指导,即采用暗示、鼓励或示范等方法对儿童进行技能辅导;兴趣指导,即帮助儿童排除学习中的困难,晓以成功后的喜悦,以激励儿童的兴趣;习惯的指导,即采取正面引导的方式规范儿童的行为习惯,以及态度的指导,即帮助儿童养成正确对待自己不足和别人长处的态度,等等。
4.对张雪门行为课程的评价
作为我国现代著名幼儿教育专家,张雪门早期对幼儿教育的影响遍及北方各省,与陈鹤琴一起被并称为“南陈北张”。张雪门依据杜威“教育即生活”的理论和陶行知的“知行合一”思想,创编了行为课程,对我国幼儿园课程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张雪门说过,幼稚园“教育从生活发生,也从生活而展开,它不是文化的点缀品,也不是文化的橱窗。在有组织、有计划的实行和检讨中,求快乐圆满的境界,才是幼教的最高理想”[9]。张雪门的此番话语,反映了他对开发和发展行为课程的境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