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有关“经济萧条”这一单元的内容时,学生通常难于体验大萧条对个人生活的影响。为了让学生去体验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经济崩溃所造成的个人损失,教学采用了学生观看并解释投射到教室前方大屏幕上的大萧条时代的照片,并通过扮演照片中的人物再现当时的情景的方法。
借助于一个特殊调焦镜头,教师在教室前方的大屏幕上放映一幕关于1933年银行提款浪潮的幻灯。让几个学生站在屏幕旁,指出他们所看到的一切:人们站立的姿势,穿着打扮,街道和店铺的标牌上写着什么,建筑物看上去如何。然后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帮助学生从投影片上获得信息。
1.你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建筑?
2.人们在干什么?
3.他们为什么这样?
4.你认为这照片是什么时候拍的?
5.大萧条期间银行倒闭可能对整个国家有什么影响?
随着讨论的展开,教师补充历史信息,并在透明胶片上列出纲要,用投影仪投到另一个小屏幕上。学生们了解到银行如何给投机者大数额贷款,而后当1929年股票市场崩溃时这些人无以偿还。他们了解到20世纪30年代初,上千家银行倒闭加剧了大萧条的严重性,以及银行倒闭所造成的千家万户分文皆无的灾难性后果。看图像的同时,结合书面材料阅读,使学生了解并牢固地掌握传统课堂上可能遗忘的要点。
接着教师让学生扮演银行的存款人。几个学生出来站在幻灯前,把身体置于站在银行外面等候的人的位置上,老师则站在投影中进行现场采访的记者的位置上向学生提问:(www.xing528.com)
1.你们在这儿干什么?
2.你认为你能从银行提出存款吗?
3.如果不能从银行提取存款,你将怎么办?
4.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的措施?
随着课程的进展,让学生们观看更多的反映经济崩溃的幻灯片:一座被遗弃了的农舍;一个失业者在卖苹果;一处失业工人居住的简易木棚群;一列买面包的长队;白宫中的赫伯特·胡佛总统;1932年竞选集会上的下一届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
接下来再让其他学生重复这一过程。
这样的教学把被动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活动,变为富有刺激性的互动性学习,让学生在各人的经验和背景的基础上,在与教师、与同学的互动学习中去感受、体会,进而主动地思考,从而建构起自己的关于“经济崩溃”的知识结构。这样做不仅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历史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2:“装配线上的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