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再到建构主义的发展,不仅是认识论上的飞跃、学习心理学的进步,也是对传统教育的一场革命。
在认识论上,建构主义认为人作为认识的主体不是对现实进行“复制”,而是在认识的过程中根据已有的经验,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对现实进行选择、修正,并赋予现实特有的意义。因此,认识不是来源于现实本身,而是来源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一点正是建构主义在认识论上的飞跃。建构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它对认识个体的主体性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为科学地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供了认识论方面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把教学视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这种建构是学生在自身的经验、信念和背景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并且受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因而建构主义认为,教学过程不仅仅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而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个体之间的多边互动作用的过程。教师与学生都应该是建构知识过程的合作者。(www.xing528.com)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强调学习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等主张,本质上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自主的、能动的、富于创造性的。建构主义的教学观更加关注的,是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这一点正是时代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因此受到教育工作者们的极大关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许多观点和主张无疑具有其合理性,既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也对教育改革实践具有借鉴意义。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建构主义理论不是也不可能是解决教育问题的万能良药。由于受形而上学哲学方法的影响,部分建构主义学者的某些观点阐述往往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我们应该正视传统教育教学的诸多弊端,但也不能搞全盘否定。我们应该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为指导,批判地吸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合理见解,正确地处理知识的主观性和客观性、学习中知识的传递与建构、教师指导与学生中心等各种关系,为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培养新型的创造型人才来改革我们的教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