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尔卑斯山脚下的一座小村庄里,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位3岁的小女孩掉进了冰窟窿,半小时后才被救上岸。这时,小女孩已经没有了生命迹象,体温只有19℃。然而,急救人员并没有放弃,小女孩乘坐直升机被送往医院。
经过2小时的抢救,小女孩的体温上升到了25℃,心跳也开始恢复。6小时后,她的体温达到了正常的37℃。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抢救,小女孩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这家医院名不见经传,很多从业者都很好奇:这么一家小医院,究竟是怎样让小女孩起死回生的?为了搞清楚答案,他们纷沓而来。
事实的真相并不复杂,这家小医院经常接到类似的病人,其中大部分都没有生命体征。为了应对这样的情况,医院把急救的步骤列了一个清单。为了挽救这个小女孩的生命,数十位医护人员需要正确地实施数千个治疗步骤,其中还掺杂着许多注意事项,并要启动一系列复杂的设备,每一个步骤都很麻烦,而要把这些步骤按照正确的顺序一个不落地做好,更是难上加难。
怎么办呢?没错,又是清单!清单让这个拥有数十位医护人员的大型团队,可以快速、有序地各司其职,只要仔细地核对清单,就不会出错和遗忘。哪怕是过去从来没有参加过这种救援任务的新医生,只要拿着这份清单,也可以快速上手,高质高效地完成急救任务。
清单思维的妙处就在于此,它可以帮助我们绕过复杂的思考和选择的过程。我们可以想象,上述的小医院在列这张急救清单之前,肯定也付出过极大的代价,走过不少的弯路。庆幸的是,他们把那些正确的步骤逐一记录了下来,并制作成了清单,让其成为一本专业的急救手册。再次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医护人员不必再绞尽脑汁思考,也不会再走重复的弯路,或是犯一些逻辑错误,整个急救过程变得快速而高效,医护人员可以与死神争分夺秒,挽救病人的生命。
生活中的我们也有相似的体验:第一次做一件事时,要花费巨大的精力,因为我们需要调动大脑中最强大的思维系统,这种资源非常宝贵,速度也是最慢的。当这件事情被反复执行多次以后,这些思维就会被存储起来,这就涉及记忆系统。今后,再做类似的事情时,我们只需要在记忆系统里搜寻即可。尽管记忆系统能够存储大量的内容,但这种做法的效率依然是有限的。
那么,怎样做效率是最高的呢?那就是反复执行一件事情后形成习惯。习惯,是储存在大脑中最古老的基底,只要形成了习惯,我们在执行的时候,几乎可以不假思索地做出反应。事实上,我们执行一个常规任务的过程,就是一个从思维到记忆再到习惯的过程,形成习惯后,所有的过程都会成为无意识动作。(www.xing528.com)
回想一下我们学习骑自行车的过程:一开始,你要学习怎么去稳住车把,掌握平衡,再不断地练习蹬脚蹬。有可能第一天学会了,第二天又忘记,还需要重复地练习。直到有一天,你完全学会了,推起自行车的那一刻,不用去思考该怎么上车、怎么稳住车把、怎么往前蹬,骑车的全套动作全都变成了无意识的动作。
既然负责思维的大脑资源是很宝贵的,那我们就不该浪费它、滥用它,而是要用它去完成最具挑战性、最有价值的任务。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让清单发挥效用了。
在执行一项复杂的任务之前,你可以事先在脑子里预演一下执行的过程,把可能涉及的步骤列成一个清单,然后再开始执行。在执行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对清单进行调整。当任务执行完毕后,重新审视一下这份清单,将其保存起来,它就变成了完成这类任务的流程清单。下一次,再进行同类任务时,可以直接跳过思考的步骤,按照清单去执行。这样的话,既不用耗费大脑的资源,也不会遗漏某一个关键流程,简单、高效又准确。
今天,人类掌握的知识量及其复杂程度,已经超过了正常情况下大脑可以正确、安全、稳定地消化及利用的范围。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我们的记忆力和注意力经常会出现失误,把一些看似简单的步骤、事项忽略掉,最后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另外,长期高强度的工作也会让人疲累至极,在没有强制性约束的情况下,会不自觉地想要跳过一些必需的工作步骤。
鉴于此,我们必须借助有效的工具——清单,来保持思考的强度,并保证思考的结果。清单的存在,会减少记忆错误和注意力不集中导致的后果,使人采取有效的规范行为,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必要的步骤,知道这一刻应该做些什么,下一刻又该做些什么,在最节省精力的状态下,扎扎实实地推进工作,把失误率降到最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