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公共服务需求平衡与有效供给

公共服务需求平衡与有效供给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在短期内难以平等地满足所有民众基本公共服务需求的前提下,应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公益供给机制和弱势补偿机制。

公共服务需求平衡与有效供给

1.公共服务需求的异质性与公共服务分类

公共服务需求的平衡并不是消除公共服务需求的异质性,而是针对多元化的公共服务需求,寻求差异化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制定公共服务供给战略,将潜在的公共服务需求冲突维持在可控的范围之内,确保社会和谐与稳定,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如前所述,公共服务需求具有异质性,这种异质性表现为区际异质性与人际异质性。然而,就不同公共服务类别而言,公共服务的异质性并不完全相同。很显然,自然环境公共安全与基础设施服务的异质性较小,公共服务消费的排他性也相对较小。如公共交通和国防一般被认为是完全不具备排他性的公共服务,在这些类别的公共服务供给方面若设置限制性条件,将部分民众隔离于公共服务之外,则会引发社会的巨大不公平感,甚至影响民众的正常生活,造成社会动荡,因此,C类和D类公共服务不适合采用市场模式进行供给,公共安全、环境保护与基础设施的供给应采取全国统筹的方式,尽快拉平区际间和人际间的公共服务差距。

在高端社会福利和个性化公共服务需求方面所表现出的异质性是正常的,只要人与人之间存在收入水平、教育程度和文化背景差异,他们对于教育、医疗卫生和社区管理等服务的需求就具有其身份特征。正是由于这些类别公共服务的个性化特征,以市场化模式提供高端社会福利和个性化公共服务非常必要。市场化模式在满足个性化需求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同时市场选择和竞争方式又将价格因素引入了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之中,从而排除了部分无力进行高端公共服务消费的人群。

2.公共服务类别与公共服务供给模式选择

第一,对于A类高端公共服务项目和B类个性化公共服务项目,民众愿意在收入水平提高的前提下,支付更多的可支配收入用于购买此类服务,因此,可以考虑采用市场模式提供此类公共服务,只是要注意竞争的公平性,以防政府在高额利润的驱使下,利用自身政策资源垄断高端公共服务产品的供给,从而造成有选择、无竞争状况的存在,进而推高公共服务定价,并阻碍公共服务技术创新和品质提升。例如,我国现有的通信服务厂商只有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民众通信服务选择权可行使的范围非常有限,这使得中国通信服务价格长期高于国际平均水平,通信服务质量提升无法与民众需求同步。

第二,对于C类和D类公共服务而言,民众几乎没有任何需求弹性,只有这两类服务得到了有效供给,民众才能得以进行正常生活,因此,C类公共服务和D类公共服务宜采用目标管理模式、民主模式与信任模式相结合的供给方式。对于基本环境安全服务而言,政府为民众提供良好的治安环境是政府组织的应负职责之一,政府组织系统应用目标管理模式,以强制命令在层级之间逐步推动公共安全和环境服务品质的提升是可行的。近年来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认识水平的提升,大量民间环保组织兴起,将一部分环保服务供给职责转移给具有专业知识,且立足公益的民间环保组织具备可行性。对于基本公共服务而言,政府供给具有明确的选择性,因此,民众发言权的加强势在必行,通过自下而上的压力促使政府改革现有的基础设施供给方式和结构,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的稳步推进。同时,由于中国地区间经济水平的差距和政府能力的悬殊,可暂时考虑采用信任模式,由部分民间组织提供少部分的公共服务项目,例如现在已经在实行的希望工程、开往春天的校车、母亲水窖等公益项目即是由民间组织或准公共部门发起的,利用民间资源供给基本公共服务的例子。应该引起重视的是,在C类和D类公共服务项目中引入信任模式,事实上是将政府的一部分职责转移给了社会,而转移出去的职责又不是社会应该承担的事项,虽然短期内能够解决部分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但从长期来看会造成政府社会的责任倒挂和民众公益心的衰退。(www.xing528.com)

3.公共服务需求的折中方式

以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对公共服务进行类别划分,并以此为依据判断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实践中仍难以避免因收入差距、生活环境等外在因素所造成的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差距。因此,公共服务需求的折中与妥协势在必行。

第一,对于高端社会福利和个性化公共服务而言,在市场化供给过程中应确定一个基准或底线,确保高端社会福利和个性公共服务享有不会侵犯其他民众的基本公共服务享有质量,包括时间、空间和心理等方面。例如,某一特定个人可以通过直接付费的方式,享受更加便捷和高端的医疗服务,但是当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医院不能因为一个富有的感冒患者支付了10倍于贫穷急性疾病患者的资费,而置贫穷患者的生死不顾;可以付费购买更加宽敞的住宅,但不能因为其私人花园梦想,而挤占普通民众的公共绿地;可以购买私人飞机,但不能因为其时间宝贵,而插队购票上车;可以在私立学校接受更高质量的教育,但不能通过贿赂、人际关系等手段享受更高质的教育资源。

第二,对于教育、医疗、养老、基础设施以及安全环境等基本公共服务而言,应确立全国的统一服务标准,不管户籍住址、经济环境或其他方面的差异,都不影响民众对公共服务的需要和享有。然而,我国的地域差异和不同阶层的贫富分化仍将存续一个较长的时间,拉平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实现“均贫富”是不现实的。目标管理模式辅之以信任模式和民主模式的供给方式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人际间的公共服务公平和区域的公共服务均等,甚至由于目标的异化,可能还会拉大公共服务的人际分化。例如在幼儿保育服务供给过程中,一些幼儿园设置价钱昂贵的亲子班,只有参加亲子班的学员才能够进入该所幼儿园,这就使得一些经济困难的家庭更加难以享受公办幼儿园的保育服务。因此,在短期内难以平等地满足所有民众基本公共服务需求的前提下,应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公益供给机制和弱势补偿机制。所谓基本公共服务公益供给方式,即吸纳有爱心道德高尚的人,建立社会服务事务所,负责向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提供一些基本公共服务。弱势补偿机制是指鼓励现有的公共服务供给方向贫困人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如一个小学招收一名农民工子弟,即给予一笔“弱势补偿金”,这笔补偿金的数额应略高于其培养一名小学生的成本。

上述折中模式是就阶层间公共服务需求失衡和地域间公共服务供给不均而言的,在服务型政府建设实践中还存在着很多由于政府工作不细致,公共服务项目随意设置造成的暂时性公共服务需求冲突,这些小型冲突的解决则有赖于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提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