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对报纸的兴趣保持了一辈子,但这世上没有什么能永远流行,他在1990年写道:
传媒业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过去,传媒业的出色表现并非基于行业成长,而是基于行业内参与者的垄断优势带来的定价权。
2006年,巴菲特写道:
如今,报纸业的基本面持续恶化,很多报社的买家看重的不是经济利益,而是名声。报社和球队一样,一旦拥有,能立刻让人跻身上流社会,权力和影响力随之而来。
巴菲特对此肯定深有体会:当年正是华盛顿邮报的凯瑟琳·格雷厄姆将他带到上流社会的——尽管BRK买入华盛顿邮报,看中的不是名声,而是经济利益。
2012年,巴菲特写道:过去的15个月里,BRK买了28家日报社,总成本为$3.44亿。
这不像新时代的巴菲特,却正是经典的巴菲特。
几十年前,报社好似印钞机;如今,面对互联网的冲击,很多报社显得惊慌失措。包括水牛城新闻报在内的发行商都在网上提供其报纸的免费版本,毫无意外,它们实体报纸的发行量急速下降。
但报社对这个新时代也并非束手无策。阿肯色民主公报很早就对网络版收费,在过去的十年里,它的发行量相比国内其他大型报纸维持得好得多。2011年,其他报纸也开始探索网络收费模式。
B&M相信,如果一份报纸能为强社区提供全面、可靠的信息,同时又有一个明智的互联网策略,它将能存活很久。报社的利润虽然逐年下滑,但毕竟还有利润。这正像烟蒂:快熄灭的湿乎乎的烟蒂,巴菲特捡起来,深情地吸上最后一口。
何况,即便斗转星移,这个行业有两点仍旧没有变:
(1)“胖者通吃”的行业法则没有改变。(www.xing528.com)
大多数家庭都需要报纸来了解信息,但一般不会买两份。随着岁月的流逝,几乎所有的城市里都只剩下一家报社;少数城市有两家报社,它们不出意外都已结成利益共同体。
只要某个报纸是当地的唯一,无论它的管理是好是坏,利润都非常多。
(2)报纸在传播本地新闻方面仍占据主导地位。对于大部分居民来说,能够满足他们对本地信息需求的报纸仍然必不可少。
但巴菲特不会给行将就木的企业输血。如果某家公司注定无限期亏损,巴菲特会坚决地终止它,不管它是报社还是什么。在打包收购通用媒体公司旗下的报纸时,其中一家日报社亏损严重,B&M分析后认为其无法扭亏为盈,便终止了它的业务。
BRK 2012提到的28家报社主要来自两个卖家,它们与巴菲特都有数十年的渊源:
(1)基威特基金会
奥马哈当地的商业巨头——彼得·基威特——于1963年买下奥马哈世界先驱报,他去世后,将这家报社留给了基威特基金会。2011年,BRK斥资$1.5亿买下了这家报社及其旗下的6家报社。
巴菲特自1962年便在基威特大厦办公,这里至今仍是BRK总部所在地。
(2)通用媒体公司
BRK在1979至1983年持有这家公司的股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