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子的毕业典礼上,我有幸聆听了林璎女士的演讲。在此之前,我并不知道林璎是谁,当我看到不少美国人起立向这位个子矮小的华裔致敬时,我猜她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于是马上百度了一下。
林璎,著名的美籍华裔建筑师,国内著名建筑学家林徽因的侄女,美国“越战纪念碑”的设计者;被美国《生活》杂志评为“20世纪最重要的100位美国人之一”与“50位美国未来的领袖之一”;荣获2009年美国国家艺术勋章,奥巴马总统亲自为她授勋。
在毕业礼的演讲上,她回顾了当年设计越战纪念碑的经历。那是1981年,她才21岁,正在耶鲁大学读大三,恰逢“越战纪念碑”对外征求设计方案,她的作品从1421个设计方案中脱颖而出。在她的设计方案中,纪念碑用黑色花岗岩砌成,雕刻着57000多名在越南战争中阵亡的军人名字。她的设计理念是:“当你沿着斜坡而下,望着两面黑得发光的花岗岩墙体,犹如在阅读一本叙述越南战争历史的书。”
只是,她的这一理念在美国社会引起了巨大的争议,许多越战老兵对纪念碑陷入地下的造型和其灰暗的色调感到不满。更有种族主义分子抵制她的设计方案,仅仅因为她是华裔。他们说:“怎么能让一个亚洲人设计在亚洲发生的战争的纪念碑,对我们美国人岂不是太讽刺了?”
越战纪念碑引来很多保守派的辱骂和咆哮,林璎的心理压力很大,但也许是初出茅庐不怕虎,21岁的她为自己的设计据理力争。后来的事实证明,她的坚持是对的。纪念碑建成后,获得了艺术界的众多好评。它蕴含的对战争的反思以及对死者的追念之情,打动了无数人的心。这座纪念碑后来被称为“美国人的哭墙”。(www.xing528.com)
年近六旬的林璎在毕业典礼上恳切地说:“年轻人,要相信你们的创意,哪怕会遭到很多保守派的反对。”这番话让年轻的学子们为之沸腾。
我已不再年轻,当儿子把她的意思翻译给我时,我也为之动容。“相信自己”,说起来多么简单,做起来却何其不易!我猜,那么多人起立向林璎致敬,并不一定是因为她所取得的成就,而是她的演讲引起了大家的共鸣。是啊,我们也曾年轻,也曾备受打击。面对打击,有的人选择退缩,活得畏首畏尾,紧张焦虑,他们在乎别人的说法,活在一套规矩体系里,选择做一个“正确的自己”,明明天赋异禀却最终淹没于人群,泯然于众人。
但另一种人,比如林徽因家族,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都获得了很高的成就。为什么有的人在打击中沉沦,有的人却能够在打击中奋起,并取得超然的成就?难道是他们的基因先天优良?如果真的和基因有关,那像我这样祖辈都是大字不识几个的农民后辈,就没有机会了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