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健康的孩子是有活力的,活力的重要元素就是敢于不断尝试,敢于不断创新。
所谓创新,是不受现成的常规思路约束,寻求对问题的全新、独特性的解答和方法的思维过程。通俗一点说,就是说别人没说过的话,做别人没做过的事,想别人没想过的东西。
每个人都有创新思维,只是由于被开发和培养的程度不同,一些人鲜活的思维被泯灭了,而一些人则被很好地开发了出来。小米的创始人雷军在采访中讲道:“小时候,我特别喜欢玩拆装收音机、电视机,父亲很鼓励我。这种爱好没有家长的支持你是做不到的,因为买那些东西都很贵,特别是在那个年代。但父亲当时花了钱给我买那些东西。小时候培养的对无线电的兴趣,使我在40岁再创业的时候选择了智能手机这一领域。我在小时候萌发的兴趣,到了中年才有机会实践,我想这也是人生的一件乐事。”
雷军的创新思维得到了父母的鼓励与呵护,其他人也许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虽然我是一个农村出来的孩子,但从小也有不少异想天开的想法,遗憾的是,我母亲是一个非常严谨的人,她总是告诉我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做。在她的世界里,循规蹈矩,不犯错误,就是最好的人生。因为家教很严,我从小就非常听话,所以,长大后的我什么事都按规矩做,不敢越雷池半步,什么错也不敢犯,更不敢说创新了,活生生一个年轻的“老人”。
很多认识我很久的朋友都跟我说过,如今的我仿佛越活越年轻了。并不是我的身体真的变年轻了,而是我给他们的感觉越来越年轻。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有幸选择了心理学,在过去这20多年心理学的从业生涯中,我得到了很好的疗愈,让我有机会从母亲当年为我设置的安全保护罩中一步步走出来,重获阳光,当然就会让人感觉越来越有活力了。其实我的活力一直都在,只是被某些无形的东西给束缚、压制住了。
就像那个耳熟能详的故事那样。马戏团里有一头小象,它的一只脚被铁链锁在一根木桩上,小象想要挣脱,但是以它现有的力气根本无能为力。每次挣扎,铁链就会磨它的腿,越挣扎,磨痕就越重,甚至皮开肉绽。小象渐渐长大,它其实已经有足够的力气去挣脱固定铁链的木桩了,但它不会再去尝试。因为它脑海里已经形成了一种观念:“无论我再怎么努力,也是无法挣脱的。”人类和大象一样,其实有足够的能力去做很多事情,只是被某种想法给局限了,这种想法在心理学领域叫作“限制性信念”。(www.xing528.com)
这些限制性的想法通常都是当年家庭教育或学校教育强加给我们的。基于某种原因,或者是为了保护孩子的安全,或者是父母、教育工作者自身认知的局限,又或者是父母希望孩子聚焦在某个领域,对于孩子表现的探索未知的好奇,父母总会用“不可以”“不可能”“不行”去加以限制。因为孩子对父母天生的爱与忠诚,这些限制无形中就会在孩子的大脑里形成一种束缚,这种束缚由一种病毒性的信念所导致,而这种信念在心理学领域叫作“无望”。
“无望”的最终结果就是绝望,是对我们最有杀伤力的一种信念,即:不对任何可能性抱有希望。怀有这种信念的孩子,无论遇到何种事情,他的脑子里只有一个判断:我做不到,别人也做不到,任何尝试都是没用的。于是面对任何事情,他们都不想做出努力,哪怕是极其简单的事情;他们也不会去寻求帮助,既然没人能做到,为什么还要去寻求帮助呢?一旦形成这样的信念,他人生的某个领域就停止了,如果这样的信念越积越深,会导致一个人陷入绝望的境地,最终甚至放弃生命。
暂时做不到的事情,不代表以后也不可能。科技每天都在发展,以前做不到的事情,现在不是在逐一做到吗?人类没有翅膀,不可能飞,但是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人类不可能克服地心引力跳上月球,可是人类发明了宇宙飞船;人类没有顺风耳,如今却发明了电话,可以和万里之外的人聊天;没有千里眼,人类发明了视频通话,对方的一举一动尽在眼前。也许今天人类还有很多无能为力的不可能,但谁知道明天会不会就变得可能呢?
因此,一个十分听话的孩子,其实就是一个被剥夺了绝大多数可能性的孩子,因为他只会按照父母的意愿去做事,那些父母所不允许的,或者那些由于父母认知局限所限制的领域,于他而言无形中就被关闭了,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就会像富兰克林说的那样,有些人25岁那年已经死了,直到75岁那年才埋葬。他们死的并不是肉体,而是心中的希望,以及对人生无限可能性的坚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