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济学背景下的资源配置机制

经济学背景下的资源配置机制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和为了不同的社会经济目标,资源配置是通过不同层次制度设计,形成资源配置的动力机制。在市场经济中,资源配置的动力机制主要源于企业追求自身利益的需要和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法则。赫维茨认为,“资源配置机制设计”理论就是要设计出一套经济机制,避免信息不完全所带来的资源配置损失,实现资源最优化利用等既定目标。

经济学背景下的资源配置机制

经济学语境下的资源配置(Resource Allocation)是指由于资源的稀缺性,为了现实不同的社会目标,达到最优利用资源,充分发挥资源的创造价值和效能,并通过特定的方式把有限的资源合理运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去,以最少的成本获取最佳的效益。[8]因为制度的设计也需要社会成本,也会产生效率,而且制度资源最终决定和影响着物质资源和社会资源的配置。在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和为了不同的社会经济目标,资源配置是通过不同层次制度设计,形成资源配置的动力机制。马克思价值规律价格机制供求关系与竞争机制等相互之间关系的分析,揭示了市场对社会资源配置的调节机制,并指出价值规律在资源配置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在市场经济中,资源配置的动力机制主要源于企业追求自身利益的需要和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法则。马克思认为平均量(劳动时间、平均利润等)决定价格(价值),市场资源配置的最重要动力是各企业资本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化的资本追逐利益的机制。[9]但自1870年的边际革命以来,主流经济学使用边际分析方法来解释价格现象。认为决定经济均衡的不是利润率趋于均等的平均化力量,而是建立在居民和企业选择行为基础上的边际力量。即企业如何达到自身最大利益和与之对应的要素最优组合方式和规模。[10]

2007年10月15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将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经济学家莱昂尼德·赫维茨(Lenonid Hurwicz)和罗杰·迈尔森(Roger B.Myerson)、埃里克·马斯金(Erics.Maskin),以表彰他们对创立和发展“资源配置的机制设计理论”作出的贡献。1973年赫维茨在《美国经济评论》杂志上发表论文《资源分配的机制设计理论》基本奠定了机制设计理论的框架,提出了“不可能定理”,即不存在任何机制既能使每个人透露其真实信息又能实现帕累托最优。赫维茨认为,“资源配置机制设计”理论就是要设计出一套经济机制,避免信息不完全所带来的资源配置损失,实现资源最优化利用等既定目标。[11]赫维茨构建的机制设计理论框架的要点在于:只有满足参与约束和激励相容约束这两个条件,社会目标才能实现。[12]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马斯金提出并证明了一个社会选择规则可以纳什均衡[13]实施的充分和必要条件的可行规则,即马斯金定理。认为通常在一个机制下有很多均衡点,马金斯研究了所有均衡点都能实现这一目标的充分和必要条件的理论,即实施理论。该理论强调,当制定程序规则时应能确保社会可以从一系列的选项中作出最好的选择。[14]如果社会选择规则选择了某个选项,那么在所有参与人都没有降低对这个选项的偏好的情况下,这个选项总是社会选择的结果。[15]1981年迈尔森提出了“最优拍卖设计理论”的显示原理,认为任意一个机制的任何一个均衡结果都能通过一个激励相容的直接机制来实施。[16](www.xing528.com)

“资源配置机制设计”理论研究的核心是如何在信息分散和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设计约束和激励相容的机制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这与经济法的调整机制有异曲同工之处。经济法有别于其他部门法的要点之一就在于其把约束和激励作为兼容的调整手段。比如,税收优惠政策、卡特尔的宽恕制度和豁免制度、反垄断法的适用除外等。“资源配置的机制设计理论”深化了当事人在不同情况下对资源最优配置机制性质的理解,有利于识别市场机制在何种情况下会失效,并有助于确定有效的交易机制、管制计划和表决程序等制度设计,为研究、比较和设计不同经济制度安排或经济机制设计提供了理论框架。[17]我国经济转型期的新常态下,如何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机制设计理论为合理的约束和激励机制的制度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为经济法律制度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