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在审前羁押阶段最容易受到侵害,在环境封闭的羁押环境中,犯罪嫌疑人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身体健康面临风险。2009 年的 “躲猫猫” 事件曝光之后,舆论持续发酵,社会公众对看守所的关注热度高涨。可是2010年看守所的非正常死亡事件不论是在恶性程度上还是死亡数量上都没有丝毫减弱。本以为会有所改正的看守所非正常死亡现象的重现引起了法学界人士的震惊和疑惑,由此可以推出这种事件绝非是几个执法人员素质不高或者偶尔的监室人员打斗行为导致的,所以对几个执法人员或者部门的处置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我们仍然要在制度设置、制度管理上下功夫。通过研究调查,首先暴露出的就是羁押场所的拥挤和混乱。根据我国《看守所条例实施办法》 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居住的监室面积平均每人不得少于2平方米,这项规定是为了保障最基本的生活住宿条件。在欧洲,共同居住的环境中,被羁押人人均4平方米,单独羁押人均6平方米。实际上,我国的羁押场所根本达不到人均2平方米的要求,超量羁押非常严重。B市的10个看守所,总的标准关押量是3222 人,而实际的关押量均在5000人以上,很多县的看守所也超量羁押,造成关押秩序的混乱和管理的落后。超量羁押引起了用水、吃饭、如厕、睡眠、卫生等一系列的问题,由于这些生活琐事而引发的打架斗殴事件层出不穷。有的看守所为了集中管理,还将未决犯与已决犯混合关押。联合国 《囚犯待遇最低限度标准规则》 规定,“未经判罪的囚犯应视同无罪,并应受到如此待遇”,列举了在医疗、饮食、娱乐、教育等方面的差别待遇,混合关押容易造成交叉犯罪、打架斗殴等多种弊端。以 “躲猫猫” 事件为切入点,由点及面,从看守所的各项管理措施、管理制度问题着手,为羁押场所的文明化、规范化寻找出路。羁押场所的文明化、规范化不仅有利于犯罪嫌疑人生命的安全,更彰显了对他们人格尊严的维护。
由于监室拥挤、休息得不到保障、卫生条件差,关押人员的健康面临很大风险。笔者曾调研的一个看守所中,犯罪嫌疑人吃饭、睡觉、如厕都在一间房子里进行,房间没有窗户,通风条件差,在夏天的时候,更是气味难闻,十分难挨,这样的羁押环境使得被监管人的健康很难得到保障。据一个关押量为5000人左右的看守所统计,常年有100多人住院治疗,每年为被羁押人支付的医疗费在300万元左右。另外,这样的关押模式,也为各种传染病的爆发留下隐患,在被关押的犯罪嫌疑人中,不凡有吸毒、卖淫人员,甚至有HIV感染者,拥挤的关押现状导致频繁的身体接触,无形中增加了传染病的传播概率,同样也对干警的生命健康构成了威胁。面对被监管人患病率的增加,配套的医疗卫生设施却是捉襟见肘,专业医务人员配备严重不足。按照公安部 《关于印发 〈看守所医疗机构设置基本标准〉 的通知》,关押量超过1000人以上的看守所就应该设置“门诊部”,保证门诊部有6名医师和5名护士以及1名医技人员。1000人以上每增加300名被监管人员,至少增配2名医务人员。据此,关押量5000名左右的看守所就应该增配26名医务人员,总的医务人员配额是32名。实际上,在一个关押量5000名左右的看守所医务人员不到20名,而且还有部分未拿到执业资格证书和行医许可证。根据 《关于印发 〈看守所医疗机构设置基本标准〉 的通知》 规定:“看守所医务人员应当以内科或者全科类临床专业为主,医务人员除具备合法的执业资格、资质外,还需具有相应的临床诊疗经验及对危急症患者进行院前急救处理的能力。”[10]这些要求在目前医务人员紧缺的状况下也很难满足。根据规定,门诊部应该具有下述基本设备:心电图机、血压计、诊察床、指血血糖仪、尿液妊娠试验试纸、尿液分析仪等。并可根据需要增配X线机、看片灯、显微镜、血检测仪、B超机。实际上,以B市看守所为例,并未配备血常规、心电图、胸片检查的医疗设备,在收押犯罪嫌疑人时,一般只是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脉搏等基础项目,重点检查体表有无异常、伤痕等,无法详细掌握犯罪嫌疑人的身体状况,医务人员的短缺和医疗设施的不足都在无形中增加了被监管人员生命安全和健康的风险。(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