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勰
“终于也有你的用武之地了啊!”
我拍掉了牛皮本上的灰尘。翻开封面,阳光好奇地洒进来一探究竟。小时候憧憬当名作家的梦从未间断过,虽说往往是在脑袋里空想,真正让文字跃然纸上的时刻并不多见。我仍记得第一首诗完工时,心中那份按捺不住的欢欣——恨不得拿着纸立刻冲上街给每一个过路的人看,念给每一棵树、每一片叶、每一朵云。但我还是克制住了自己的暗喜,以批评家般严肃的目光,从头到尾再将这首小诗看一遍,忽然发觉某个地方用字不妥,便又立即手心发汗地思考怎样用词最恰当。
现今看到这首有点做作,但在当时认为无比完美的《青玉案》时,我总是能想起当初捧着掉页的“知识大全”,对着苏轼的《青玉案》一字一句写诗的小姑娘。我看到她不时低声念出来,再转着眼珠,灵光一闪,脸上挂满了幸福的微笑。
李思勰(左三)在市集上翻看明信片
所以,当我得知学校将举办“诗歌互化”系列活动(以诗会友)时,心中不禁升起交错复杂的情感:有跃跃欲试的、期待的、怀念的,也有温柔的。
时间并不富足,我匆匆写了几首短诗,配上图,怀着不安的心情交了上去。
很快有了回音。
按照老师的悉心指导,我不断修整,尽最大努力使效果看起来更接近完美,甚至在期中考试的前天深夜仍对着电脑奋战。那段时间我学到的不仅是关于诗歌的知识,还学到了为人处世的态度与方式。(www.xing528.com)
其实在市集举办前,我就已经忍不住四处与同学打听:“我们的诗歌呢?”
这天终于到来,在愈发拥挤的走廊上,我还记得阳光刚好,微风徐徐。
我的目光与《三袋阳光》《昨天晚上》在一堆明信片里相遇了,熟悉而又陌生。它们不再只是以虚拟的文档存于硬盘中,而是真真切切地在我眼前,多了分温暖的质感。
“我是作者,”我扬起手中的明信片,努力遮掩语气中的显摆,“我也要付钱吗?”摊上的女生笑如春风:“是的,都要。”
问这个问题,纯粹是为了刷存在感。我立即将钱递了出去。
六月的一个中午,普通却又特别地存于每个人心中。原来同学们也不是只会做题的书呆子,他们内心的语言也别有天地,有的活泼,有的则故作深沉;有的搞怪,有的则浪漫。
感谢诗一般的盛夏,感谢所有在活动背后付出努力的人;感谢那么多有趣的文字所带来的欢乐的盛宴,让我们看到这般温柔的世界。
展板前驻足观赏的学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