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经常有学校领导和教师反映,对于没有考试成绩要求的校本课程应该如何实施评价的问题。这实质上是对校本课程评价的认识误区,也反映了在校本课程建设实践层面上课程实施的不足。基于对大量学校校本课程建设实践的体认,笔者认为当前课程评价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识窄化
对开展校本课程评价的认识,多数学校沿袭学科课程课堂教学的观点,校本课程评价实践往往集中在课程实施情况的评价上。实质上,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呈现为对校本课程建设评价的认识狭窄化。表现为:一是对校本课程评价功能的功利主义认识;二是缺失了课程建设的民主意识和多方利益相关体的课程参与;三是对校本课程评价内容的选择性忽视,关注了课程实施的范畴,而对课程本身的质量及开发过程的质量监控缺乏元认识,表现为学校教育的过度自信和潜在的专业权威意识。
(二)经验主义
在校本课程评价实践中还存在较为严重的经验主义倾向。在对学生课程学习进行评价时多数学校采用了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和家长评价等方式,在对教师进行评价时,关注了教师目标的达成度、过程的互动度、评价的开放度等方面,而且学校为此设计了大量的评价指标和量表。应该说学校注意到了评价的技术转向问题,开始关注多方视角和多元审视。但实践的审视告诉我们,这实质是技术主义追求下的工具理性魅惑,是经验主义在课程评价层面的新生成,对推进课程评价本身并没有实质性的价值。表现为:一是评价的指向性定位不明确,多数是为了有而存在。二是评价的技术取向上采用了大杂烩的形式,似乎只有都包含了,各方面都涵盖了才是科学的。三是对学业评价本身的简单化经验式处理。学科课程知识学习本身的评价一直以来都是评价变革的重要领域,如果沿用学科课程知识的技术取向,就必然促使校本课程走向另一种形式的学科课程,从而失去校本课程应有的综合性、活动性、生活性等特征。(www.xing528.com)
(三)形式主义
正如前文所述,认识窄化的表现之一是对校本课程评价功能的功利主义认识,在实践层面表现为校本课程评价的形式主义。主要表现为:(1)评价实践不是为了需要,而是因为规定要有或者感觉要有,对评价实践的功能没有清晰的认识。(2)评价实践是为了做而做,缺乏严谨的设计和对评价过程的监控与信息处理。(3)评价实践性资源并没有很好地反馈课程开发实践和课程实施实践本身,失去了评价本身应有的导向功能、诊断功能和改进功能。(4)一些学校会有校本课程建设委员会、课程建设执行委员会等组织存在,但实质上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名存实亡。实践中,我们能看到一些学校进行了简易的课程评价实践,但多数缺乏对评价所得资料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这种课程评价中的形式主义导致的是课程评价资源的极度浪费,耗散了学校校本课程建设中的内在生命力和发展动力。
(四)程序缺失
我们都知道程序正义比结果正义更重要。如果为了结果的正义和符合多数人的利益,而选择采用经验主义的判断方式,必然会忽视程序严谨性。学校校本课程评价实践中评价行动程序的缺失,实质是行政化作风在课程实践领域的反映。行政化是不可避免的存在,但是用行政化来管理学校的一切事物,必然造成学校教育各方面特别是课程建设实践层面的弱化。这实质也反映了学校教育实践的浮躁和功利主义,是对课程实践本身专业性的忽视和对学校教育专业的自我放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