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校本课程建设规划是学校推进校本课程建设质量保障所需,同时也因为其对学校课程发展具有重要的功能。
(一)强化校本课程建设的领导力
基于课程理解的课程领导是当前的主流课程话语。课程领导是课程领导者发挥影响力和信赖权威,促进成员彼此合作,落实课程发展的行为和历程。黄显华认为课程领导者要以觉知教师的课程意识为核心,以建构合作、对话、反思、慎思的学校文化为途径,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为目标。[13]课程领导力就是课程建设主体进行课程领导的素养与能力。进行学校校本课程建设规划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从宏观视野对校本课程进行的顶层设计。同时,全体教师都参与校本课程建设规划,可以促进教师对学校校本课程的整体理解,从而在实践中更好地把握校本课程实践,进而基于共同的课程愿景,促进实践中的课程领导力的实现。
(二)提高校本课程建设的整体性
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的初衷在于“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学校主体有“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的权利和义务。校本课程建设的依据是“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旨趣是提供可供学生选择的多样化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建设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学校推进校本课程建设规划的复杂性、整体性。规划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能够促使学校从整体上把握和审视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的发展需要和发展愿景,从而提高整体性。(www.xing528.com)
(三)增强校本课程建设的科学性
校本课程建设规划方案的制定过程需要遵循政策性、合理性、可行性、民主性等原则,实质是要求对规划的进程和规划结果进行监控和评估,在不断的多方论证与审议中来实现符合学校发展需要的规划。监控、评估、论证与审议能够促进校本课程建设的科学性。没有规范的规划程序和进程设计,就没有严谨的课程规划,从而也就没有课程建设的科学性。规划是预期与期待,是课程建设的蓝图与实践进程的行动指南,按照规划进行校本课程建设,能够避免校本课程建设的随意性。
(四)促使办学理念与办学特色落地
学校办学理念及办学特色等不能停留在口号层面,要具体落到实处,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当前许多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等要么浮于表面,为了理念而理念,为了文化而文化,要么从学校环境文化及教师行为等层面来着手落实。我们不能否认这是理念与特色所形成的学校文化的价值,但是笔者认为这样的落地方式是不够的。校本课程建设是落实学校办学理念与特色的重要载体之一,通过课程能够很好地实现其实践转化。实质上,校本课程建设规划的核心要义就是要基于学校的办学理念、追求与特色,通过民主化的方式确定课程愿景。学校办学理念、追求与特色是进行校本课程建设规划的底色,只有围绕特色办学理念来进行的校本课程建设,才能够有效保障特色落地。如果缺失规划的过程,企图通过单一的特色课程来实现学校办学理念、追求与特色是远远不够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