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理性是法兰克福学派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追求工具或者手段的有效性,追求的是事物的重大功用价值,其本质是通过功利计算的方法来达到手段或工具的价值化最大。工具理性在现实生活中的直接反映是物质或金钱等成了人们行动或追求的直接目标,对于工业化时期发展起来的工具理性探求走向了极端,从而使手段成为目的,而忽视了理念上的探讨过程及人本主义精神的复归。在基础教育校本课程建设中表现为注重校本课程的外在价值,缺少理念上的审思。校本课程开发成了学校或教师机械采取固定技术、方法,进行不同内容选择的程序性技术,成了统一化、划一化、模式化的“特色”教材、读物、读本、知识手册、题库或练习册的编写。这不过是增加了另一种反“校本”的形式而已,也增加了教师和学生的负担,甚至导向基于政绩主义思维下的反校本价值追求。
对学校校本课程的建设应该指向的是对工具技术主义的反思,对校本课程建设本质属性的回归。由此,必然需要明确几个基本追求:(1)校本课程开发并非中立,并非形式主义、工具价值取向,而是教师课程意识的觉醒与学生探究精神的复归。教师课程意识的觉醒是对传统教师作为“知识搬运工”“学生学习的压迫者”的反叛,是对教师专业性和学生成长引领者的基本要求。然而,这样一个目标在校本课程建设中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关注,校本课程在工具技术主义指导下,在教育行政力量和无处不在的隐性制度文化影响下成为新的反“校本”手段。由此,应当明确,校本课程开发即教师的行动研究。(2)校本课程并非传授知识,而是师生合作探究、创造知识。(3)“校本课程”的本体价值在于促进课程民主化进程,是要张扬教师的课程自主权,促使教师从教教材到用教材的转变,是要促进教师的专长发展,从而为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和多样化的发展可能性提供尽可能多的发展资源。为此,在校本课程建设中教师要强化解放理性,即追求教师的课程意识自觉发展,学生的自由、自我实现。(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