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校本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校本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将实践操作的过程等同于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一线教师普遍缺乏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认识和高位的开发实践能力。校本课程不能忽视的是对学校学生的需求评估和学校教师团体的积极参与,学生和教师才是课程开发的主体。校本课程实施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的根源也可以追溯到课程开发技术层面上的不足。

校本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作为区域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管理的负责人,笔者从众多校本课程开发实例出发,通过比较分析、理论观照,认为目前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困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什么:概念理解偏差

对于什么是校本课程,什么是校本课程开发,从现实实践层面来看存在着认识偏差:(1)将学生兴趣小组活动、课外活动、社团活动等等同于校本课程。(2)将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等同于学校特色活动创建。(3)将实践操作的过程等同于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在不断实验探索中去追寻校本课程体系的完善,而忽视了校本课程本身开发的内在程序与规范,将理念设计过程转化为实践操作过程来替代开发行为。(4)一个校本课程开发项目包打天下。学校的师生统一力量在一个领域做,将一个领域做到极致是一种管理或行政上的考量,忽视了学校教育的特殊规律。

(二)谁的课程:课程民主缺位

在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学校校本课程往往是行政领导要开设的课程,行政领导的价值选择决定了校本课程开发的行为选择。(1)校本课程建设民主机制缺位。国家明确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机制,然而实际上,学校课程管理及开发实施上的时间与空间缺失,造成了课程时空问题。一线教师普遍缺乏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认识和高位的开发实践能力。(2)行政领导课程领导力过度发挥。行政领导具有课程领导权利,需要对学校课程进行统领、规划、顶层设计及课程决策,由此衍生了校本课程成为领导的课程,行政领导的喜好和对校本课程的理解就变成了学校整体的课程行为。领导力在于引领导向,而不在于具体规划。校本课程不能忽视的是对学校学生的需求评估和学校教师团体的积极参与,学生和教师才是课程开发的主体。(www.xing528.com)

(三)为了什么:忽视价值审视

价值审视依然是我们学校教育最为紧迫也是最为热门的话题。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我们必须对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进行价值审视,即叩问校本课程是为了什么。(1)为了学生的需求吗?似乎大家都会认为是基于学生的需要,而实质上在课程决策和行动中没有让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学生和家长在实质课程决策上并没有选择权。(2)为了社会的需求吗?现实中极度缺失的公民教育始终没有进入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视野中,很多校本课程只是在虚拟的社会层级背景下探寻学生的共同发展,实质上忽视了同一片蓝天下学生的共同规约与要求。(3)为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吗?公办学校教育是社会良知、正义的最后底线,学校教育应该指向的是所有学生的共同基础教育,为每个孩子的可能性发展提供发展可能。现实是学校开设一些特色的特殊的课程挂名校本(如器乐、舞蹈、竞技体育等),从众多学生中选择一部分学生来参与学习,而其他学生成了落选者。学校教育本质在于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可能性,我们却忽视了这个要求,忽视了对学生整体的社群发展下的能力、素养结构的思考。

(四)如何行动:开发技术障碍

当前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另一个显著问题是作为校本课程开发主体的教师团队在校本课程开发技术或具体操作水平上的薄弱。表现为:(1)校本课程开发团队的建设与组成单一。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中往往只关注自己学校的力量,较少整合社区资源,与家长、课程专家等来协同进行。(2)开发程序不完善。在没有进行完整的课程设计的基础上,即在课程纲要没有出来或者缺乏系统的论证的情况下便开始着手实施。(3)具体的课程设计比较盲目。没有按照一定的课程开发模式进行课程决策,往往对课程目标、课程经验选择、课程实施办法及课程评价等课程要素较为模糊,影响了课程的有效性。(4)所进行的课程开发往往发展成一门知识性课程,忽视了实践化、活动化、游戏化及关注学生生活经验等课程取向。在课程开发行动上的缺失与困惑,实质上是缺乏校本课程开发技术。校本课程实施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的根源也可以追溯到课程开发技术层面上的不足。课程开发技术的障碍是目前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遇到的主要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