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校本课程制度变革的另一影响因素是制度环境。环境是能够确定变革系统及范畴的边界和约束条件,对制度变革的拓展形成制度壁垒。“制度环境是一系列用来建立生产、交换与分配的基本的政治、社会和法律基础规则。”在校本课程变革和独具特色社会治理制度文化背景下,我们所探讨的制度环境,往往是为推行制度实践而所涉及的制度保障问题。当前学校校本课程建设过程中保障制度的缺失主要表现为经费保障缺失、学校课程建设的行政评价缺失、专业评价缺失及专业引领保障缺失等。
第一,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的经费保障制度的缺失。学校推进校本课程建设,不能只是依托学校的人力资源,校本课程建设的推进也不能只是停留于规划层面,其必然涉及具体的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资源建设等层面,这一切都需要有相应的经费保障作为支持。学校校本课程建设过程中的经费支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课程资源建设的经费支持。在当前校本课程建设走向多样化的过程中,在基于学生发展需要的背景下,活动式、体验式、探究式、游戏式等的学习方式比传统知识性学习更需要一些相应的资源作为保障。其二,学校硬件条件建设的经费支持。如建设专用教室、功能室及其他硬件等。缺乏经费保障制度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必然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利益冲突的情况下,必然成为被抛弃的对象。
第二,学校课程建设中专业引领保障制度的缺失。基于当前师资培育中存在的种种不足,推进校本课程建设往往会需要和依托外部资源来完善,那么就必然需要对额外的附加工作给予一定的专业引领支持。处于生长期的校本课程建设往往更需要外部专家资源的指导与把握,只有这样,方能逐步保障整体性校本课程建设的推进。由此,作为制度反射的要求,必然要推进区域课程专家队伍的组建,在推进区域整体课程发展的同时,能够时时对学校校本课程建设进行专业指导和督导推进。(www.xing528.com)
第三,学校课程建设的行政评价缺失和专业评价制度的缺失。推进学校课程变革是区域教育发展过程中应该整体把握的,不仅需要有制度要求、专业引领,还需要对学校课程变革实践的发展进程进行相应的督导与评价。特别是在当前我国的政治文化背景下,教育部门的行政评价导向和督导部门的专业评价对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的有效推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的行政评价还处于引领和强调的层面,而督导部门的专业评价又没有从理论层面上更新并进行系统的发展性评价机制的设计,必然会弱化发展的可能性水平。由此,教育行政部门应将学校校本课程建设发展水平作为评价学校整体发展水平的关键节点,将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和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参与度、实践度等纳入考察范畴。教育督导部门应制定系统的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的评价指标,将学校整体推进课程变革的发展水平作为对学校整体发展评价的基础性内容。
当前学校校本课程建设中存在的种种困境,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是一个复杂社会背景下的复杂问题。本研究从制度分析层面出发探讨中小学校本课程建设的困境,期望从课程变革制度的设计、课程变革制度的管理、课程变革制度的实施与治理、课程变革制度的环境保障等方面来诠释可能的发展路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