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培养与评价制度和校本课程实践需求不对位问题探讨

教师培养与评价制度和校本课程实践需求不对位问题探讨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事实表明,有效的制度实践与制度变革主体的相关制度知识和专业知识水平相互关联。从这个层面上来看,学校校本课程建设中的制度困境表现为教师培养与评价制度和学校课程实践需求不对位,直接影响了当前学校校本课程变革的实践水平。

教师培养与评价制度和校本课程实践需求不对位问题探讨

事实表明,有效的制度实践与制度变革主体的相关制度知识和专业知识水平相互关联。“制度安排选择集合受到社会科学知识储备的束缚。即使政府有心建立新制度安排以使制度从不均衡恢复到均衡,但由于社会科学知识不足,政府也不可能建立一个正确的制度安排。”从这个层面上来看,学校校本课程建设中的制度困境表现为教师培养与评价制度和学校课程实践需求不对位,直接影响了当前学校校本课程变革的实践水平。

第一,教师职前知识培养或专业知识框架中并没有纳入教师的课程能力。当前学校教师的来源有师范学校的毕业生和非师范专业毕业生。一方面,师范教育以“专业”培养为主,这种专业设置是基于学科知识体系来进行架构的,教师教育教学专业领域的知识与技能特别是课程能力并未纳入培养框架中。通过教师资格考试获取教师资格证的非师范专业毕业生更是缺乏相应的教师教育专业课程培养。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在教师招聘考试中也再一次忽视了对教师教育综合素养的考察,单以学科知识来审定,在前提预设中认为只要具备了一定的学历资格就具备相应的教师教育专业知识与能力。这是一种错误的逻辑假设,造成了评价误区。

第二,教师职称评定没有严格执行有关参与校本课程建设的要求。教师职称评定关系教师群体的直接切身利益,是目前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群体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控制渠道。教师职称评定标准对教师职业发展选择具备唯一性的导向。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当前的教师职称评定还是以学科为主,定位于教师的固有专业发展水平,缺乏对教师综合教育教学能力的观照。如规定,教师必须发表自己所任教学科的学科论文,开展自己所任教学科的讲座及研讨课等,这无疑制造了学科壁垒,限制了教师探索综合课程的路径。另外,虽然有些地方的教师职称评定标准观照了校本课程建设问题,如某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条例》规定,参与评定正高级职称要“积极开设选修课程或开发地方、校本课程”,参评高级职称要“积极开设选修课程或开发校本课程”,参评一级职称要“在高水平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开设选修课程或开发校本课程”。然而,这样的条例并没有在具体的职称评定过程中得到落实。(www.xing528.com)

第三,教师专业发展机构在教师专业发展路径设计中忽视了教师课程能力的培养。作为独具中国特色的教研制度,区域教研部门在对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的设计上再一次忽视了教师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能力。其表现为:(1)大部分地区,在教研部门的机构系列设计中没有从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教研人员或培训人员。(2)没有解决校本课程建设的行政空间,在利益选择背景下,对学校及教师没有吸引力。(3)作为自下而上的基于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师教育信念没有可为的制度空间。(4)在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与能力培训上没有相应的常规培训途径。因此,学校校本课程建设就在传统应试教育弥散式威权中沦为制度空中楼阁,被潜在的制度和人治文化冲击得七零八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