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特点与理论构建

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特点与理论构建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对区域校本课程建设的系统调研与分析,笔者发现区域校本课程建设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多数校本课程的设计既注重学生一些基本知识的掌握,同时又将知识趣味化,还设计了通过让学生实践操作来内化知识的环节。从现实的校本课程建设的项目来看,主要也是从这方面出发。探讨区域校本课程建设的发展历程、经验及特点,是为了发现参照系,是为了找寻实践性变革的原点。

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特点与理论构建

通过对区域校本课程建设的系统调研与分析,笔者发现区域校本课程建设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校本课程开发在资源选择上偏重地方资源的运用。事实上,校本课程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而进行的以学校教师为主的课程发展活动,其关注点是学生的发展需要,那么就需要切合学生的生活环境。多数校本课程开发在资源选择上能够有效地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资源。如关注思明区鼓浪屿文化、中山路文化、闽南独有文化——闽南语茶文化等。有效利用地方特色资源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自己生活环境的了解和认知,进而强化情感体验。

第二,校本课程的开发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多数校本课程的开发强调学生参与课程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关注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不只是让学生多学一些知识。

第三,注重多元化的课程教学评价,突出学生的自主评价。在评价上,综合运用了多种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学生自主评价和学生团体互评综合使用,尤其强调学生的自主评价,让学生学会自我认知、自我反思和提升自我评价能力,而且多元化的、趣味性的、非考试性的评价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课程教学评价上,进行了较多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第四,注重对学生能力和学生实践的设计。传统的课堂教学侧重于知识的传授,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而在校本课程开发上,思明区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团队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精神的培养。如《科技小发明》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品味中山路》让学生学会去观察、学会去访谈、学会去调查。(www.xing528.com)

第五,知识趣味性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设计思路。多数校本课程的设计既注重学生一些基本知识的掌握,同时又将知识趣味化,还设计了通过让学生实践操作来内化知识的环节。校本课程的学习是趣味性知识与实践活动的有效结合,如《我所知道的茶文化》既让学生知道基本的茶文化知识,还让学生掌握闽南功夫茶的泡法等。

第六,作为学科课程的补充和辅助。我国校本课程在行政意义上是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的概念,本身就蕴含了弥补主体课程不足的功能。从现实的校本课程建设的项目来看,主要也是从这方面出发。如体育类的校本课程、阅读类的校本课程、儿童诗歌类的校本课程等都是指向辅助和补充主体课程的,旨在进一步促进学生在某一课程方面的高质量发展。

探讨区域校本课程建设的发展历程、经验及特点,是为了发现参照系,是为了找寻实践性变革的原点。如果我们缺失了对实践嬗变的历史关怀及现状的参照系比较,也将失去思考与探索的逻辑原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