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提高电影评论写作技巧,走出优秀之路

如何提高电影评论写作技巧,走出优秀之路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电影评论的写作和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写作不同。因此,电影评论写作入门的门槛并不高,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和知识面的拓展、积累,必然可以娴熟地运用电影评论来研究、探讨电影艺术。对于初学者而言,电影评论写作训练可以从随感型电影评论、解读型电影评论、研究型电影评论这三种文本入手,循序渐进,做好日常的积累和写作训练,自然会写出优秀的电影 评论。

如何提高电影评论写作技巧,走出优秀之路

电影评论的写作和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写作不同。对于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当我们获得了基本的写作素材,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掌握了基本的写作要领,就能够写出一篇符合要求的文章。电影评论本质上是一种科研活动,电影评论写作训练除了日常做好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写作训练之外,还需要丰厚的学识储备。不仅仅要储备电影艺术学科方面的知识,还需要储备人文历史科学等等各种学科的知识。例如看了科幻题材的电影,如果没有基本的科学知识方面的积累,就会无法理解或者误读电影中涉及的科技理念,从而造成评论结果的谬误。看了历史题材的电影,如果了解更多的历史背景,会为评论这部电影提供更多的参考。

电影是综合了文学戏剧音乐、舞蹈、雕塑、绘画、建筑等艺术的创造,电影的题材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电影又与现代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知识面的狭窄,必然会影响对一部电影的正确理解和深入体味。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知识和深厚的艺术造诣,才能深入剖析一部电影作品,从而做出鞭辟入里的评价。

写作电影评论虽然需要具备很高的文化素养,也并不是很难的事。电影关照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关心和熟悉的生活,电影艺术带给我们的愉悦感,很容易激发要去评论它的欲望。即便是对电影学科方面的知识一知半解的人,观看了一部电影后,凭借个人的生活体验,也会有感而发,提出对这部电影的评价。因此,电影评论写作入门的门槛并不高,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和知识面的拓展、积累,必然可以娴熟地运用电影评论来研究、探讨电影艺术。

对于初学者而言,电影评论写作训练可以从随感型电影评论、解读型电影评论、研究型电影评论这三种文本入手,循序渐进,做好日常的积累和写作训练,自然会写出优秀的电影 评论。

(一) 随感型电影评论

练习写作随感型电影评论,是电影评论写作的入门之径。当我们对电影学科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时,只能凭个人的生活经验,发表对一部电影的评价。一方面,个体的生活经验和电影带给我们的感受产生共鸣时,可以深化对这种经验的理解或体验,另一方面,个人的生活体验丰富却无法表达,观看电影,通过电影艺术的表达,我们会发现,电影说了我们想说的心里话,传达了我们想传达的情感,我们就会从中获得电影艺术的熏陶,并积累各种电影学科方面的知识。因此,随感型电影评论的写作训练,不仅可以将我们带入电影评论写作的入门之路,还可以帮助我们积累丰富的电影知识。

最初练习这种文本的电影评论,不必苛求自己掌握多少电影方面的知识,仅从个人的生活体验去写就可以了。最重要的训练是看电影。养成多看电影,多写随感的习惯。多看多写,会让我们逐渐积累丰富的电影知识,获得电影艺术的熏陶。当积累了丰富的电影知识,获得了电影艺术的熏陶,自然就能在电影评论写作中入门了。

下面推荐几部电影,具体谈谈如何凭借个人的生活经验写作随感型电影评论。

1.《精武门》(1972年,中国)

学习写作随感型电影评论,领悟中国武侠电影中的文化内涵。

图6—5 《精武门》剧照

写作这部电影的随感型评论,首先要认真观看电影,从片头到片尾,不要错过一个镜头,也不要漏掉一句台词。一部优秀电影的结构是非常严密的,尤其是留在电影史上的那些经典电影,之所以经典,是因为这些电影中的镜头没有一个是多余的,这些电影中的台词没有一句是废话。因此,一定要静下心来,认真地观看电影,让自己完全沉浸在这部电影中。

看完电影后,根据自己的观看判断这部电影的类型,是科幻片喜剧片,还是警匪片?虽然这部电影中有巡捕这类角色,但是整体上看,这部电影是武侠片。确定了电影的类型,我们再根据自身对武侠的了解,来确定这部电影的主题——这部电影反映了怎样的武侠精神。要确定电影的主题,就要回顾电影的内容。用一两句话,或者两三百字总结一下这部电影的内容。我们会发现,这部电影和其他的武侠电影不一样,这部电影不是简单的英雄复仇故事,它的故事背景是在清末民初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根据这个历史时期和电影中的相关镜头、台词,回顾一下自身学过的历史知识,通过回顾历史知识,能够更好地理解主角陈真复仇的动机,从而梳理出这部电影的主题不是在歌颂简单的个人英雄主义,这部电影中的武侠精神是具有民族大义的。

综上,通过仔细、认真地观看电影,结合自身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找到和这部电影的共鸣之处,自然会写出对这部电影的评论。

2.《蜘蛛侠》(2002年,美国)

学习写作随感型电影评论,阐述这部电影如何打动了你。

写作这部电影的随感型评论,在认真观看电影的同时,要学会分析人物关系,搞清楚了人物关系,自然就会发现这部电影中打动我们的地方。

图6—6 《蜘蛛侠》剧照

在这部电影中,蜘蛛侠帕克学校中有几个朋友,他最喜欢的朋友是谁?蜘蛛侠生活在怎样的家庭?蜘蛛侠的朋友生活在怎样的家庭?蜘蛛侠的家人是做什么的?蜘蛛侠朋友的家人是做什么的?把这些问题分析清楚,我们会发现,随着故事的进展,人物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人物的心情在这种变化中是不一样的。蜘蛛侠和他的朋友从学校毕业后,故事中又出现了新的人物,这些新的人物对蜘蛛侠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分析这些影响带给蜘蛛侠的改变,就不难发现这部电影是如何打动人 的了。

在分析人物关系的同时,也可以去分析蜘蛛侠遇到的各种坎坷,把这些坎坷列出来,回顾一下蜘蛛侠是如何从这些坎坷中走出来的,也能够梳理出这部电影的动人之处。

在做了以上分析之后,会发现,虽然没有蜘蛛侠的经历,但是你很容易感受到蜘蛛侠的心情,蜘蛛侠的体验似乎就是你自己的体验,蜘蛛侠的经历似乎就是你自己的经历,我们不必去刻意联系自身的体验,只要分清楚人物关系,关注电影中人物所遭遇的坎坷,自然会有一种感同身受的体验,这是共情的结果。共情也称为同理心,通俗地讲就是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感受他人的经历和心境。

也就是说,当我们学会分析人物关系,分析人物的遭遇,用同理心去理解电影,就很容易把握随感型电影评论的写作了。

3.《千与千寻》(2001年,日本

学习随感型电影评论,感悟少年成长故事。

千与千寻》是一个奇幻故事。故事娓娓道来,将整部电影看完之后会感觉故事很唯美,讲了很多道理,到底要把哪个道理作为主题来评论?对于电影而言,只要是能够打动我们的地方,都可以作为主题来评论。在这部电影中,梳理清楚人物的目的,就能找到核心内容。找到了核心内容,就能挖掘出需要论述的 主题。

图6—7 《千与千寻》剧照

故事一开始,千寻和爸爸妈妈的目的是搬家。在搬家途中迷路后,他们的目的是找到出路,误入那个神秘的小镇后,爸爸妈妈的目的是大吃一顿,千寻的目的是赶快回到车上继续找出路。千寻碰到白龙后,白龙的目的是保护千寻,千寻的目的是听取白龙的警告,逃离这个小镇,但是在逃离中她发现爸爸妈妈变成了猪。

滞留在小镇的千寻有了新的目的,那就是把变成猪的爸爸妈妈变回人,一起离开这个诡异的地方。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她首先要在小镇活下去,要活下去就要和汤婆婆签约在小镇工作,签约后汤婆婆拿走了千寻的名字“千寻”,给了她一个新的名字“小千”。白龙告诉千寻,在这个小镇会逐渐忘记自己的名字,忘记自己名字的人无法离开这里。白龙已经想不起自己的名字了。白龙和“千寻”都觉得彼此似曾相识,又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这个时候的“千寻”又有了一个目的,不要忘记自己的名字,努力想起白龙到底是谁。随着故事的进展,“千寻”又有了更多的目的,但是贯穿始终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把变成猪的爸爸妈妈变回人,一起离开这个地方,另一个是不要忘记自己是谁。最终千寻达到了这两个目的,并且帮助白龙想起了自己的名字。

在这个故事中,主人公贯穿始终的目的就是故事的核心内容,这个核心内容表达的主题,就是电影的主题,《千与千寻》的核心内容是把变成猪的爸爸妈妈变回人,一起离开诡异的小镇,并在离开小镇前不要忘记自己是谁。如果以《千与千寻》这部电影的主题所讲的道理来写评论,这个道理就是寻找自我和自我复苏。

电影中建构的世界丰富多彩,无论多么复杂的故事,梳理出主人公在故事发展中贯穿始终的目的,就能够发现故事的核心内容,梳理出电影的主题,写评论的时候就不会再感到无从下手了。

(二) 解读型电影评论

解读型电影评论是选取一个角度,通过对电影文本或者电影表达的内容进行完整的解读,来评价一部电影。

电影文本是指电影的主题、人物、情节、结构、导演技巧、表演技巧等。电影表达的内容是指电影的思想内涵、电影的题材、电影的思想倾向、电影中的人物形象,等等。

为什么一定要选取一个角度来解读电影呢?因为每个人的文化背景不同,所涉猎的领域不同,任何人都不可能面面俱到地解读一部电影。阅读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对一部电影的解读,能够为我们理解一部电影提供多重视角,进而把握电影作品整体的复杂性和多元性。

例如,就电影表达的内容而言,电影《精武门》(1972年版)的解读型评论,可以从历史的角度去解读,也可以从中国武侠精神的角度去解读。无论是从哪个角度出发,都需要了解这部电影中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和中国武侠精神的传承。因为历史背景和武侠精神是构成这个故事的核心内容。也就是说,无论选取哪个角度,这个角度都必须是构成这个故事的核心内容,评论者对构成整体故事的所有核心内容都必须了解。

如果我们对构成故事的核心内容了解不够怎么办?在这种情况下,查阅资料,及时补充相关知识是写作解读型评论的必要步骤。例如从历史背景入手来解读《精武门》(1972年版),我们查阅清末民初中国的历史,了解了这一段历史,就不难理解在那个时代为什么会出现陈真这样的孤胆英雄。就很容易捋清日本人和中国人之间的矛盾冲突。也能够了解到在当时,身为中国人,电影中的汉奸和巡捕房的人为什么不站在中国人一边。只有了解了清末民初的中国历史,我们才能从历史的角度入手,为这部功夫片写出中肯客观的评论。

图6—8 《战舰波将金号》剧照

对电影文本的解读则需要必要的知识储备。在对电影学科相关知识了解不够的情况下,是很难做到对电影文本的解读的。这就需要我们储备了相关知识后再去解读。例如,要解读《战舰波将金号》一片的蒙太奇美学,就要了解什么是蒙太奇,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知识储备后,才能够写出对这部电影文本的解读型 评论。

综上所述,写作解读型电影评论的要点,除了选取好写作角度,还要具备足够的知识储备。如果没有相关知识的储备,就要通过查阅资料补足这方面的知识。

下面推荐几部电影,具体谈谈如何选取角度,如何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写作解读型电影评论。

1.《城南旧事》(1982年,中国)

学习写作解读型电影评论,领悟诗意电影之美。

要解读《城南旧事》这部电影的诗意之美,首先要清楚,诗意电影是一种创作风格。如果已经了解了“诗意电影”的理论知识,自然很容易从这个角度解读这部电影。如果不具备这种理论知识,是否就无法从这个角度解读这部电影了呢?

如果不了解什么是“诗意电影”,我们可以结合自身现有的知识,通过对这部电影的解读,来理解什么是“诗意电影”。

大多数人应该都读过诗,既然读过诗,就更容易了解诗歌的魅力和基本特征,可以看看这部电影哪些地方像诗,把这些像诗的地方列出来,就会发现“诗意电影”的魅力和特征了。

(1)看画面。电影中有很多有趣的画面,小英子模仿骆驼咀嚼草料,小英子和好朋友妞儿玩耍……电影中也出现了很多让人伤心甚至恐惧的画面,妞儿哭诉自己挨打的画面,惠安馆的疯子诉说丢失孩子的画面,“小偷”叔叔被抓走的画面,大人们悄悄议论进步学生遭遇的画面……列出让你印象深刻的画面,会感受到那些有趣的画面,和那些伤心甚至恐怖的画面带给人的淡淡哀愁和沉沉思念,这种淡淡的哀愁和沉沉的思念就是一种诗意。

(2)听声音。电影中出现的驼铃、下课铃、拨浪鼓、锣等声音贯穿始终,把这些反复出现的声音列出来,会感受到这些声音所体现的诗意。

(3)品音乐。这部电影的主题曲是《送别》,通过观看电影,我们会发现,小英子在成长中,经历了很多次的离别,《送别》这首主题曲在电影中反复响起,列出音乐响起的地方,品味音乐响起时的感受,每次音乐响起时电影画面的氛围是怎样的,当我们把这些和音乐有关的地方都列出来,就能感受到这部电影中音乐和诗之间的联系了。

图6—9 《城南旧事》剧照

(4)看结构。这部电影和其他电影不一样。回想一下看过的其他电影,会发现,很多电影讲的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故事中的人物冲突和矛盾特别突出。这部电影讲的就是小女孩英子童年看到的一段段离别,整部电影是由这些离别的小故事组成的,这样的结构特别像散文的结构,在整部电影中,令我们印象深刻的画面、声音和音乐会反复出现,每次出现都能够感受到童趣,或是一种淡淡的忧伤,这样的重复和节奏,又和诗歌一唱三叹反复回环的结构一样。

把这些分析清楚了,就不难发现,这部电影就像是一首散 文诗。

通过以上分析,理解了什么是“诗意电影”,关于“诗意电影”的解读评论就跃然纸上了。

2.《我不是药神》(2018年,中国)

学习解读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

《我不是药神》中的真实事件就发生在我们这个时代。这是一部反映当下医疗困境的电影,解读这样的电影,对于了解我们生活的时代,思考如何推进当下社会的进步,是有积极意义的。这部电影中人物的身份、命运、经历和真实事件中人物的身份、命运、经历的反差很大。解读这样的电影,不能纠结于电影中的人物和故事原型人物相比到底有多少真实性,毕竟,电影不是新闻报道。要了解原型人物所处的困境和电影中人物所处的困境有何异同,这才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所反映的本质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查找相关资料,对电影和资料的关联性进行严谨的 分析。

首先可以了解这部电影的原型人物“药侠”陆勇的经历,通过陆勇的经历理解为什么他在白血病病友中拥有两种称谓,一个是“药侠”,一个是“普罗米修斯般的神”。

《我不是药神》中的主人公程勇并不是陆勇那样收入颇丰的白领,而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以卖印度神油为生的小贩。这样的人物身份和人物性格,在故事结构中有喜剧因素和戏剧因素的考虑,但依然会让人感觉这个人物是真实存在的。我们要解读的不是程勇和陆勇相比有多真实,而是要解读这部电影中需要程勇购买药品的这个病友群体的真实性,这个群体所面临的困境和所反映的医疗困境的真实性,以及我们国家在发现这种困境后,解决这种困境的力度的真实性。(www.xing528.com)

图6—10 《我不是药神》剧照

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大都是现实主义题材。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因为故事涉及沉重的社会现实,很容易给人压抑感,《我不是药神》则运用喜剧风格,在如实反映社会现实的同时,用这种风格缓解了观赏的压抑感,实现了笑中有泪的喜剧效果。真实事件往往很沉重,而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的风格是可以多样化的,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电影创作者拥有很强的架构故事的能力。有些电影因为题材的限制而增加了主创架构故事的难度,分析主创架构故事的能力和技巧,会进入对电影故事更深层次的分析,这种分析的力度,能够帮助我们更准确地去评价一部电影。

3.《哈利 · 波特与魔法石》(2001年,英国与美国合拍)

学习解读型电影评论,解读原著小说与改编电影的异同。

有很多优秀的电影改编自文学作品,解读原著文学作品和改编后的电影之间的异同,改编的过程等,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原著作品和电影。

写这方面的解读型评论,在看电影的同时,还要看原著作品。除了看电影和原著,查找电影创作者和原著作者的创作经历,查找各种研究类著作对原著作品和电影的评价,也能够帮助我们解读原著小说与改编电影。

图6—11 《哈利 · 波特与魔法石》剧照

(三) 研究型电影评论

写作研究型电影评论是更严谨的学术研究活动。随感型电影评论表达的是评论者对电影的主观感受,注重个人生活经验和电影作品的共鸣。解读型电影评论和研究型电影评论表达的都是评论者对电影的客观研究,不同的是解读型电影评论尽可能准确地诠释电影文本或电影创作者表达的核心内容,研究型电影评论则需要评论者对电影作品做出拓展性的评价或分析。因此研究型电影评论可以是对一部电影的剖析研究,也可以是结合多部电影,对某个话题的剖析研究。

写作研究型电影评论,总体而言,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要为自身储备系统化的知识。与系统化知识相对应的是碎片化的知识和片段化的知识。在对电影学科知识的学习中,我们会经历从片段化知识到系统化知识的一个过程,这是一个从积累到领悟的过程,只要知识量的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就自然会领悟到电影艺术的独特魅力,分清楚电影艺术和其他艺术的本质区别。碎片化的知识往往基于电影爱好者的兴趣,是通过网络和书刊中对各部电影的解读获取的电影知识。只拥有碎片化的知识很难对电影做出研究性质的评价,甚至会做出错误的评价,在做研究型电影评论时,往往会力不从心,难以从宏观的视角对电影作品给予评价。因此要做好研究型的电影评论,就要完善自我知识的储备,学习系统化的知识。

系统化的知识不单指电影学科方面的知识。写作研究型电影评论,为自身储备系统化的电影学科知识是基础,在此基础上,还要学习文学、音乐、美术等艺术类学科,历史、心理学等人文类学科,以及相关的科学类学科的系统知识。总而言之,自身的综合能力越强,知识越渊博,写作研究型电影评论就会越自如。

第二,养成整理、收集资料的习惯。学无止境,无论我们自身储备了多么渊博的知识,在做研究型电影评论时,还是会遇到具体的问题,这些问题仅靠基础知识的储备是不能解决的,这就需要养成整理、收集资料的习惯。

平时遇到与电影相关的资料,对这方面的资料有所感悟,就可以通过做笔记的方式深化对这些资料的理解,或者收集与这类资料的知识系统有关联的资料来积累某一知识体系的资料,然后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类,这一习惯的养成一方面能帮助我们对收集到的资料做一个系统化的梳理,另一方面整理好的资料在做研究型评论时方便检索查阅。

例如喜欢看功夫片,就收集、整理与功夫片有关联的各种资料,如功夫片的剧照、各部功夫片创作者的履历、某位演员在不同功夫片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某位编剧或导演的观点等,这种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也是帮助我们将自身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和将自身知识体系化的一个过程。

通过学习相关系统知识和整理、收集资料,最终可以完成自身知识的体系化,我们做研究型电影评论时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就会立即想到查阅哪方面的资料来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支持,否则,如果知识面狭窄,自身知识不够系统化,在做研究型电影评论时,连需要查找哪些资料都无从下手。

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掌握研究这门艺术的方法,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养成整理、收集相关资料的习惯,会提高电影评论者的艺术领悟力,帮电影评论者发现研究这门艺术的门道。

第三,培养逻辑分析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就是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拥有了逻辑分析能力,就能够把不同的范畴、概念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思想体系,从而对其加以理解和掌握,达到认识的目的。

逻辑分析能力应用于电影艺术研究,是指将不同的电影放在一起,通过分析这些电影的关联性,获得电影艺术的某种规律;或者将同一创作者不同时期创作的电影放在一起研究,发现创作者的某种创作特征;或者将某一部或某一类电影与社会生活相结合进行分析,发现创作者如何运用电影艺术探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等等。

要培养逻辑分析能力,首先要养成从多角度认识事物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全面认识事物的内部与外部之间,事物与事物之间多种多样的联系。其次要善于总结自身的生活经验,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去体验逻辑思维的规律。比如可以多看一些推理性强的电影,特别是观赏诸如侦探片的需要非常强的逻辑推理才能够将剧情推进下去的影片,可以让我们自觉地去学习、体验逻辑思维的方法和规律。

除了日常的经验和摸索,通过阅读逻辑学方面的书籍,掌握一些逻辑学的理论知识,也是培养逻辑分析能力的必要方法。逻辑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对大多数人而言比较枯涩难懂,初学逻辑学不必强求自己将每一个概念都读懂,不管读懂读不懂,往下读就是了,或许读完一本逻辑学方面的书籍,读者会被书中的概念和各种逻辑关系弄晕,这个过程其实就是逻辑分析能力养成的一个步骤,不能因为读不懂这方面的书籍就放弃对这方面理论的学习。当我们看过一两本逻辑学方面的书,获得了基本的逻辑学理论知识,就会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下意识运用逻辑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

研究型电影评论的写作没有捷径可循,这类电影评论对评论者有严格的学术素养要求,我们唯有在坚持不懈的学习中培养、训练自身的素养,当素养积累到一定程度,自然就进入研究型电影评论写作的领域了。

下面推荐几部电影,具体谈谈如何在拓展训练中,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写作研究型电影评论。

1.《三傻大闹宝莱坞》(2009年,印度)

学习写作研究型电影评论,研究印度电影特色(歌舞在电影中的叙事意义)。

《三傻大闹宝莱坞》是一部非常典型的印度电影。要研究歌舞在这部电影中的叙事意义,最主要的方式是逻辑分析。

图6—12 《三傻大闹宝莱坞》剧照

首先,分析一下这部电影的叙事结构。这部电影由两条叙事线构成,一条是现实,一条是回忆。现实这条线是已经走向社会的三个同学一起寻找消失十年的兰彻,回忆这条线是追忆三个同学和兰彻的大学时光。搞清楚了叙事结构,列出现实这条叙事线和回忆这条叙事线中出现的歌舞片段,分析歌舞对两条叙事线的衔接、推进、转换等意义,就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到歌舞片段在叙事结构中所起的作用。

其次,要将影片中出现的歌舞片段和剧情、人物内心活动结合起来分析。比如在影片开始,三个同学相聚在一起,踏上寻找兰彻的旅程,这时候欢快的音乐响起,这段音乐的歌词描述了兰彻是怎样一个人,为什么消失了十年,这三个同学为什么一得到兰彻的消息就要去见他,这些疑问是这部电影的悬念。开篇这段歌舞实际增强了这个悬念,让观众更急切地想要了解兰彻到底是谁,他对这三个同学的意义是什么。

影片第二段歌曲的歌词是乔伊在诉说自己的人生,这段歌舞在叙事上揭示了人物性格,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强化了这段叙事的悲凉气氛。影片进展到女主角发现自己爱上了兰彻这部分时,出现了大段的歌舞,这段歌舞既是女主角的内心独白,又是对这对恋人爱情进展的描述,诙谐有趣又浪漫感人,可观性 很强。

将影片中的其他歌舞片段和相应剧情、人物结合起来继续分析下去,我们就能总结出歌舞片段在这部电影中的叙事意义了。

2.《大闹天宫》(1961年—1964年,中国)

学习写作研究型电影评论,研究万氏兄弟对中国动画片做出的贡献,了解动画“中国学派”的传承。

深入研究《大闹天宫》这部电影,可以从了解主创创作背景入手。对于《西游记》题材的动画片,万氏兄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制作的动画片影响过日本动画和漫画鼻祖手冢治虫,也影响过日本著名动画片导演宫崎骏。研究《大闹天宫》主创的创作经历和风格,能够帮我们认识到中国动画片在世界电影发展进程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

研究《大闹天宫》,还可以从研究这部电影的制作单位入手。这部电影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成立于1957年,是动画“中国学派”的摇篮。《大闹天宫》的创作对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以《大闹天宫》创作的时间为节点,研究《大闹天宫》创作之前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美术片,和《大闹天宫》创作之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美术片,梳理出动画“中国学派”的发展脉络,自然就能掌握针对《大闹天宫》和动画“中国学派”的研究型电影评论的写作要领。

写作研究型电影评论,可以从各个角度切入。因为一部电影涵盖的信息量是很大的,尤其像《大闹天宫》这类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中具有标志性质的电影,其研究价值是多层次、多方位的。像这样的电影,需要我们尽可能多地收集对这部电影的研究资料和历史性资料,这也会帮助我们拓展评论的主题和深度。

图6—13 《大闹天宫》剧照

3.《哪吒闹海》(1979年,中国)、《哪吒之魔童降世》(2019年,中国)

学习写作研究型电影评论,阅读《封神演义》中关于哪吒的故事,分析这两部改编自同一原著小说的电影有何不同,哪一部更感人。

《哪吒闹海》和《哪吒之魔童降世》这两部电影都改编自《封神演义》,选取的都是哪吒的故事。因此这个研究针对的是原著作品在不同时段,被不同创作者改编的电影。这种研究带有随感和解说双重性质。在查找原著作品和两部电影基本资料的同时,最重要的还是仔细观看两部电影,并阅读原著作品,分析原著作品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这两部电影又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我们观看两部电影的体验有何不同。总而言之,写这样的研究型电影评论,主要是要分析两部电影的区别,把这些区别罗列出来,我们内心自然会产生对两部电影的总体评价。

图6—14 《哪吒闹海》剧照

4.《我和我的祖国》(2019年,中国)、《攀登者》(2019年,中国)、《中国机长》(2019年,中国)

学习写作研究型电影评论,深度分析主旋律电影在题材多样化、风格多样化方面的探索。

《我和我的祖国》《攀登者》《中国机长》这三部电影都是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片,都是主旋律电影。主旋律电影是国产片中最主要的一种类型。实际上主旋律电影并不是中国特色,美国也有主旋律电影,比如《拯救大兵瑞恩》。研究这类电影,我们首先要了解主旋律电影存在的意义。每个国家都有符合本国国情的价值观,主旋律电影就是为了反映这些价值观,弘扬国家意识形态存在价值的电影,研究这样的电影,对于我们理解国家意志、了解社会发展进程,是有重要意义的。

以往国产片中的主旋律电影,在题材上更偏重于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和祖国建设进程中的先进人物。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一年生产的主旋律电影不少,《我和我的祖国》《攀登者》《中国机长》三部影片是这批电影中的重中之重。不同于其他主旋律电影,这三部电影在题材和风格上都有重大突破。

《我和我的祖国》一反英雄叙事的惯例,虽然故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的几个重大事件,但是剧中人物几乎都是普通人,这种以小人物视角切入的主旋律电影更能够引起观众共鸣,毕竟,大多数观众都是小人物,写小人物,就像是写他们自己的 生活。

图6—15 《我和我的祖国》剧照

《攀登者》是一部冒险剧情片。反映运动员先进事迹的主旋律电影不少,大部分同类电影都是平铺直叙的传记,这部电影根据攀登珠穆朗玛峰的难度,用冒险剧情片的风格来演绎这样一个宏大主题。

图6—16 《攀登者》剧照

《中国机长》根据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机组成功处置特情的真实事件改编,用灾难片题材来架构航空业先进人物的故事。

图6—17 《中国机长》剧照

如前所述,以往国产片中的主旋律电影,在题材上更偏重于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和祖国建设进程中的先进人物,要做到深度分析这三部电影在题材和风格上的特色,我们有必要了解中国电影发展进程中其他主旋律电影在题材和风格上的特色,在写作关于这三部电影的研究型评论时,多看几部各个时期的主旋律电影,了解每个时期主旋律电影在题材和风格上的特色,有助于帮助我们发现这三部电影在主旋律题材和风格上所做出的努力和探索。

写作研究型电影评论,更像是在做具有某种主题意向的课题,如果仅仅观看所要研究的重点电影,往往会显得视角狭窄,要拓宽视野,就需要观看更多类似形态的电影,看的电影越多,我们收集到的信息就越多,用于研究的信息就更完善。因此,归根结底,要写好研究型电影评论,平时就要养成多看电影的习惯,足够多的观片量,能够为我们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研究到位了,写作研究型电影评论才能够做到信手拈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