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完全可以依靠想象与经历,自我“补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空间,常言道:一百个读者心目中就会有一百个哈姆雷特。而影像需要一个物质介质——具象,影视观众是必须看到“现货”的。所以,越是勾魂摄魄的小说,那部分需要展开想象补足的文学性就越难物质化,也就越难影视化。文学的“触电”,最直接的就是将文字著作改编为影视作品,增加其直观性、可看性、普及性,让名著流传更加深远。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四大名著先后被搬上了银屏,成为中国影视发展史上的宏大工程和难以逾越的经典高峰。改编者立足原著,同时增加了时代观念及自身对文学经典的解读,自觉承担起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尤其是六小龄童饰演的孙悟空、陈晓旭扮演的黛玉妹妹,直至现在依旧是亿万电视观众的时代记忆。另外,在1981年,北京电影制片厂和八一电影制片厂,分别根据同一部当代小说改编并同时拍摄上映的故事片《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既开创了世上影坛的一个新纪录,也显现了刚刚开始逐渐恢复正常创作状态的国内电影,为汲取文学精华而迫不及待、一拥而上的态势。
那个时期,“文化大革命”刚刚过去不久,人们精神上得到又一次的大解放,文学迎来前所未有的“井喷式”的大发展,成为中国作家们创作最活跃、作品最丰硕的黄金时代。国内文学期刊也如雨后春笋一般“疯狂生长”,《上海文学》等省级以上文学刊物达到200多种,国家级的文学名刊《收获》《人民文学》,发行量每期都高达100多万份。也因此,文学界涌现了莫言、余华、史铁生、刘震云、方方、王朔、阿城、苏童等一大批平均年龄30岁左右的青年作家。这对主要是在文学等艺术形式中养成基本叙事能力的中国影视人而言,自然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这些作家创作的小说就成了影视创作的资源库。几乎所有成名作家的代表作,都被张艺谋、陈凯歌和黄建新、田壮壮等年轻导演搬上了银幕,其中一些电影还走向了世界,如《红高粱》《孩子王》等。光是在1988年一年间,王朔就有《顽主》《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轮回》《大喘气》四部中长篇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并先后上映。
图5—3 《孩子王》剧照
图5—4 《顽主》剧照
随着自己的小说纷纷登上了银幕和屏幕,作家们都进入了创作的鼎盛时期,而我国影视作品也借助文学的力量迅速崛起。怎样将文学中的叙事转换成银屏上的影像,又怎样让文学的营养滋润影视的意象,即“影戏”的“影化”,是影视主创者在创作中必须面对的问题。这一点,对任何时期的电影、电视创作者来说,都是一张检验专业性和回应时代性的考卷。1986年,作家路遥刳肝沥血创作的百万字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首次出版,震撼了无数人的心魄,成为影响几代中国人的文学经典之一。《平凡的世界》讲述了一群小人物的命运走向,他们生活在陕西的一个小地方,在新时代大潮的裹挟中翻腾奔涌,也在一次次的选择中迎来新的机遇和赢得新的人生。1990年,导演潘欣欣在保留小说“原味”的基础上,将文学性较强的文字语言转换成通俗易懂的电视剧画面,全剧共14集,用镜头向观众展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城乡生活。2015年,毛卫宁导演再次将该小说搬上电视荧屏,集数为56集,人物塑造和故事线索更加细致丰富。原著描写了平民的苦难与追寻,两个时代的编导在共同延续了小说本身现实主义创作风格的基础上,对同一部作品汲取着侧重点不同的文学营养,还带有各自深刻的时代印迹。1990年版的《平凡的世界》,以善良和奋斗才是人生的底色为主基调,充分汲取小说的精神内核,展现出主角的质朴真诚、纯粹坦荡,以及生活无论贫穷富有,都在时时刻刻打磨着每一个人的深刻含义。该剧贴近大众的生活,表现了人人共有的情感,指引观众以孙家两兄弟为榜样,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懈努力。而2015年版的电视剧,是一部综合性的人生启示录,充分展示了以孙家两兄弟为代表的普通人在时代浪潮中艰难前行的曲折过程,揭示出在平凡的世界里创造出的不平凡人生。在传承原著中普通人奋斗精神的同时,导演还缅怀着20世纪70年代陕北耿直开阔的人情风土,这部剧所创造的不仅是共同回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剧里的细节、气氛与情绪,也是时代风貌的真实还原,它犹如历史记忆的存储器,不管有没有乡村生活的经历,每个怀有不平凡梦想的普通人,都或多或少地能够找到自身的影子。(www.xing528.com)
进入流媒体时代,影视的用途还在发酵,当代影视已经替代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文学的功能。以前,看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主要是看文学,现在看影视就行了。在网络新媒体兴起的新时期,虽然传统影视业受到的影响越来越大,但是借助电子化的蓬勃力量,影视生产与传播得以升级换代、迅猛发展,影视改编的目光也从传统的“写字”文学著作转向受众面更为广阔的“码字”网络小说市场。由于网络小说积攒人气较高、类型丰富多样,同时主要受众群体年轻、活跃,因此言情、校园、职场、宫斗等题材的网络小说成为影视剧改编的宠儿,网络小说原本集聚的读者群,也为改编的影视剧提供了强有力的观看和收视保障。
图5—5 《琅琊榜》剧照
每当有热门IP即将被搬上银屏时,网络上总会产生与之相关的热门讨论。由谁扮演、结局是否改变、人物关系是否变化,等等,都会成为网友们讨论的话题。例如2015年的现象级电视作品《琅琊榜》,剧中对于部分人物关系的改编弥补了小说迷的遗憾,小说中林殊与霓凰并非男女之情,而是青梅竹马的兄妹情谊。而在电视剧中,编剧将其强化为两人间有一段爱而不得的爱情故事,情节上明显增强了梅长苏命运的悲剧色彩。该剧播出和上线后,收视率和点击率居高不下,“林殊与霓凰何时相认”等成了观众和网民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除了剧本及电视剧本身质量过硬的原因外,网络的持续性讨论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引流 作用。
如何改编IP,已经成为一个常被人谈及和讨论的话题。忠实于原著人物和情节,成了这些年来作品成功改编的核心法宝。同样,对于改编的影视作品,如何巧妙处理原著情节也是创作者一直面临的挑战。如现象级作品《陈情令》中魏无羡与蓝忘机的人物关系的处理,《庆余年》原著中天马行空的故事情节是否符合剧本创作逻辑,这些都需要创作者在二次创作的过程中慎之又慎,不然便会受到“原著党”的质疑。
把IP改编为影视作品的风潮,在中国影视产业的发展中将是一种常态,如顾漫、海晏、南派三叔等知名网络作家俨然成了众多影视公司“拉拢”的对象。值得一提的是,影视作品作为IP改编中的一环,其动漫、音乐、游戏等周边产品已经在市场上形成了完整的泛娱乐生态圈。由此,小说给予影视的营养也随之产生越来越广泛的“溢出效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