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人物形象是影视编剧的中心任务。所有的影视故事,都是反映人的活动、揭示人的心理、刻画人的性格,进而树立起栩栩如生、真切感人的人物形象,故事即是人们生活的写照和比拟。所有经住时间洗礼、成为经典的影视作品,大都是因为在讲好故事和塑造人物方面有着成功之道和精到之处,因而经久不衰。
对编剧来说,只有剧本拍摄成片投入市场后,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在影视产业高速发展的当下,编剧需要具有一定的市场观念,这是行业和时代的要求。编剧要对当下影视创作与未来一个阶段的走势有比较清晰的认知和清醒的判断,研究和把握观众欣赏偏好的行情变化,编撰出好看的故事,塑造出动人的形象。一部成功之作,总会在不同程度上暗合一个时代的情绪,满足广大观众的审美需求,经过时间的冲刷和打磨,最终成为人们美好的回忆。这就意味着,编剧的影视剧本中,人物要有丰满的形象,故事要饱含文化的汁液,也要有对生命尊严和人性纷杂的思考和揭示,让根据自己剧本拍出的影视片有人看、有更多的人喜欢看。巴金有句名言:作家是靠读者养活的。作为影视产业链上首个环节的编剧,自然也是要靠观众养活的。编剧的市场意识是很有学问的,在写剧本时,这方面的关键点在于:从观众出发、从生活出发。
剧本是影视片拍摄的基础和核心,影片的节奏、氛围、气场和光彩,都是由剧本提供的,其风格、样式也是由剧本决定的。影视创制的各个部门、工种,基本都是在剧本设定的情景下开展工作的,离开剧本一切都是空中楼阁。导演的作用是将文字的故事用镜头语言呈现出来,演员的意义就在于演绎好故事里的人物(故事主要是由演员所饰演的角色来表现完成的)。剧本成功了,影视剧也就成功了一半,因此有剧本是“一剧之本”之说。
虽说影视是导演的艺术,但毋庸置疑,它的第一创作者是编剧。剧本是影视项目的设计蓝本,没有符合写作普遍规律和把握观众兴趣需求的剧本,想要产生好的影视作品,那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有人认为,每一部影视片都有它的命运,那基本属于不可知的论调和不作为的借口。任何制片人、出品者和导演、明星的顶级配置组盘,都无法拯救、挽回一个杂乱无章的故事。所以说,编剧是一部片子的筑基者。(www.xing528.com)
以采用“一镜到底”方式拍摄的美国影片《1917》为例,该片之所以只用“一个长镜头”进行拍摄,是由于编剧提供了一个故事基本要素特别“集中”的剧本。故事以1917年春某一天的两个小时为背景,情节围绕着“兴登堡防线”展开,主要聚焦于两个年轻的英国士兵身上。为此,该片导演萨姆 · 门德斯表示:从一开始我看到剧本,就想以实时方式拍这部电影,让观众与电影里的人物一同踏上战场,与角色同步呼吸,用“一镜到底”的拍摄方法,也就是讲述这个故事的最好选择,可以让观众身临其境、沉浸其中,更有代入感。在2020年年初,该片获得了“金球奖”最佳剧情电影奖。也许,这就是一部影片的成功首要来自“一剧之本”的最新鲜的佐证和注脚。
正如日本著名导演黑泽明所说的:“不好的剧本绝对拍不出好的影片来。”编剧需要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大量的文化积累,富有博古通今的丰厚度、观察生活的敏锐性,放眼看世界,感受被感动过的,思考常人尚未意识到、感觉到的问题,同时也需要拥有更细腻的情感,字字珠玑、刻画入微,用文字表达对社会、人物独到的理性感悟与感性认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