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太重了,干起活来总觉得有心无力。”
“我觉得浑身疲惫,一点都不想动弹!”
“……”
这样的心情和感受,是否觉得似曾相识?
此时此刻的Lee,就处于这样的状态中。
早上,他刚到公司,领导就交给他一个任务,嘱咐他说这件事情非常重要,必须在下班之前完成。Lee连连点头,决定把这件事认真做好。他看了一眼时间,九点整,想着还早,先把凌乱的办公桌收拾一下,这样状态会更好。可是,收拾完毕后,他却开始感到疲累,因为前一天晚上没睡好。于是,他又起身泡了杯咖啡,希望自己能打起精神。
从内心来讲,Lee是很想努力把事情做好的,可现实层面的他,却忍不住昏昏欲睡。他觉得神情恍惚,而要完成的工作又得消耗不少脑细胞,他明显感觉精力不足。焦躁不安的他,硬着头皮去做,但还是忍不住在片刻之后,就去刷一下微博,让自己“抖擞”下精神。
导致Lee有心无力、疲惫不堪的直接原因,是前一天晚上熬夜了。但让他熬夜的罪魁,是因为白天的重要工作没有完成,不得不牺牲睡眠去追赶进度。问题是,昨天的任务依靠着熬夜搞定了,今天的重要事宜该怎么办?这就如同,刚刚把自己的精力耗尽,才想起来还有亟待解决的事……如果不调整现在的工作习惯,这将成为一个恶性循环。
20世纪初,英国医生费里斯和德国物理学家斯沃伯特发现一个奇怪现象:有些患者因为头疼、精神疲倦等,每隔固定的天数都会来就诊一次。与这些患者深入沟通后,他们分析总结出一条规律:人的体力状况变化以23天为周期,人的情绪状况变化则以28天为周期。二十年后,另一位叫特里舍尔的人,又根据自己学生的智力变化分析总结出:人的智力状况变化以33天为周期。
在以上理论的基础之上,科学家们又陆续发现一些事实:人的体力状况、情绪状况、智力状况按照正弦曲线规律变化;人的“生物三节奏”中,又可分为“高潮期”“低潮期”“临界点”“临界期”。
人在“高潮期”时,心情愉悦,精神气十足,工作效率最高;人在“低潮期”时,情绪低落,容易疲劳,工作效率较低。即使在短暂的一天中,我们的体力、情绪、智力状况也存在起伏变化。专家把我们处于“高潮期”的几个时间段,称为“黄金时间”。如果能在“黄金时间”内完成重要的任务,就不容易分心,工作效率也会更高。
Lee的问题就在于此,他的精力不足,很大程度上是没有把握好工作时间内的“高潮期”,把该休息、该睡觉的时间拿来工作。到了第二天,原本应该是精力充沛的阶段,却被迫变得萎靡不振。所以,他需要做的就是,结合生理状况,把每天的时间和工作进行统筹安排,争取在精力最充沛的黄金时间内去解决最繁重的任务,减少熬夜的次数。(www.xing528.com)
就绝大多数人而言,一天中有几个黄金时间呢?在每个时间段又该做哪些事呢?
7:00-9:00:此时,我们刚从睡眠中醒来,头脑处于空白时期,思路比较清晰。这时,最适合做的工作就是把一天的计划归类整理,各项事务分工。当思维处于极度清醒的状态下时,获得一天中最重要的信息,并合理安排好自己的工作时段。
9:00-10:00:这是一个重要的黄金时期,思维飞速运转,大脑活跃,这个时间最适合做难度大或重要的工作,如客户谈判,设计创造等工作。
10:00-11:00:思维逐渐达到高峰,身心都处在最佳状态。这个时间,可以把当天的会议、报告等工作,处理得很完美。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因为刚刚完成前一段繁重的工作,就放松懈怠。
11:00-12:00:经过一上午的工作,我们的身体会感到疲劳,此时也临近下班,饥饿感会逐渐递增,思维也比较懒散。不过,万万不可悠闲地等待下班,可以适当地回复一些邮件,整理一下资料。如有必要,还可以和同事讨论一下工作上的进程或计划。
午餐过后,大脑和身体都处于困倦状态。此时,最好稍稍休息一下,可以定个闹钟午睡一会儿,为下午的工作做准备。
14:00-16:00:经过中午的调整,状态会逐渐恢复。这短时间,也是一个黄金期,适合做高难度的任务,要把全天工作最核心的部分加速处理完毕。利用好了这个黄金时段,一天的工作基本上就有了保障。
17:00-18:00:一天的工作即将结束,各种疲劳也相继出现,在这个时间段,不适合做思考难度太大的工作,要让自己的思维得到一些放松,但身体还要继续为工作忙碌。简单来说就是,用体力上的劳动暂时转移一下精神上的疲惫,既实现了劳逸结合,又不影响正常的工作。
晚饭过后,可以静下心来,回顾一下整日的工作,写点工作总结,顺便把第二天的工作安排好,事先做个准备。
黄金时期是精神与生理恰到好处地结合的时间,如果能把它们充分利用起来,回报自然是翻倍的。而且,黄金时间在任何人的生命里都是平等的,不是你有我没有,我有他没有。在有限的时间内,让自己以最好的状态去做事,自然就能摆脱拖延的困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