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面对一件从未做过的事时,总会本能地产生恐惧心理,心里一遍遍重复:“我没经验”“我想我做不好”“不行,我还是做不到,算了吧”……诸如此类。事实上,出现这样的心理反应,通常不是被困难本身难住,而是困难在想象中被无限放大,导致我们被唬住。
十几年前,黄阳在一家不太景气的国企上班,每月的工资不高,即便每日省吃俭用,日子依然过得捉襟见肘。数年来,他们一家三口就局促地住在一间不足三十平方米的平房里。
面对这样的困境,他也曾抱怨过,也曾想过另谋他路。可是,一想到不可预知的未来,他就退缩了。毕竟现在还勉强过得去,且单位给上了“五险一金”,将来老了也有一份保障。万一离职后,找不到工作怎么办?若真如此,一家人的温饱都无法保证了。再三顾虑后,他还是觉得维持现状比较好。
就这样,他经常在嘴上抱怨,却还是日复一日地走着老路。然而,天不遂人愿。两年后,由于企业经营不善,亏损严重,单位不得不裁减人员,以缓解眼前的危机。不幸的是,黄阳就在第一批下岗人员的名单中。下岗对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他开始后悔,当初应该早点做准备。现在,不想离职也没办法了,该面对的还得面对。
两个月后,黄阳离开了原来的单位。好在,原单位给了他一些补偿。最怕的事情已经发生,黄阳的内心也没什么可畏惧的了。他没什么特别的技术,但车开得很稳,之后就去一家企业应聘了司机的职位。同时,他还用补偿款在家附近租了一个店面,支持妻子开一家卖文具的小店……没想到,一场下岗的遭遇,竟还让这个小家的日子慢慢红火起来。
有一项随机调查显示:当生活或工作遇到新问题或新任务时,80%的人会感到焦虑;有60%的人认为自己肯定无法胜任,不敢尝试,非要拖到不得不做的时候,才会被迫行动;有25%的人虽然没有信心,但愿意一试;只有15%的人能自信地接受任务,并承诺会尽力做好。
其实,改变现状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那么可怕,现实中的困难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以解决。更多的时候,是内心的恐惧、不自信心理牵制着我们,继而把困难想得比实际中要难得多,不自觉地想要逃避。其实,尝试着去挑战,跨出第一步之后,一切都会迎刃而解。(www.xing528.com)
美国西部的一个清贫少年约翰·戈达德,他在8岁生日那天,收到了爷爷送的生日礼物:那是一幅被摩挲得已经卷边了的世界地图。从收到那份宝贵的礼物后,每当闲暇时,他都会把那张地图拿出来仔细地浏览标注。那张地图,给这位清贫男孩的思想插上了翅膀,让他开始编织自己的梦想。
约翰·戈达德在观望地图时,有过很多的愿望:到尼罗河、亚马孙河和刚果河探险;登上珠穆朗玛峰、乞力马扎罗山;驾驭大象、骆驼、鸵鸟和野马;读完莎士比亚、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给非洲的孩子筹集100万美元捐款;写一本书……总共有127项人生宏愿。
后来,他把这些心愿都写在励志的自勉书《一生的志愿》里。44年过去了,书中的梦想一个接一个地成为现实。约翰·戈达德总共实现了106个愿望,成了著名的探险家。
林肯说过:“有许多不可能,只存在于人的想象中,大多数人,总是习惯于夸大困难,不愿去尝试和努力。”如果你愿意先试着开始,最后会发现,很多事情就如抽丝剥茧一样,总会在行动中逐渐找到思路和方法,然后过五关斩六将,往自己想要的方向发展。如果你总是夸大未知的困难,害怕改变,就会故步自封,画地为牢,一辈子被困囿在原地,扼腕叹息。
曾经看过这样一篇报道:一位65岁的老妇人,经过长途跋涉,克服重重困难,从纽约市步行到佛罗里达州的迈阿密市,这段距离相当于从北京至香港的距离。记者采访时问她:“你是怎么做到的?路途的艰难有没有吓倒过你?是什么给了你勇气?”老妇人笑了笑,说:“我就是走了一步,接着再走一步,慢慢就到了这里。‘走一步路’很简单,不需要勇气。”
这就是问题的核心,当我们注重眼前的每一步,不去幻想其他的困难,也不去想结果如何,往往就能够克服困难,达到目标。如果一味地用心中的困难阻挡自己的脚步,唯一的结果就是原地停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