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还有明天吗?”
“待会再做也来得及!”
“等会儿吧,反正时间还早。”
“先玩一局游戏再说。”
“……”
在开始做一件事之前,你有没有用这样的理由说服自己,拖延一会儿再开始?
Lisa经常推迟的那件事是运动,为了保持良好的体力和健康,她给自己定过一个“每天至少运动半小时”的计划。可自打这个计划诞生以后,她的拖延和痛苦就开始不断来袭。
每天睁开眼,躺在床上的Lisa,脑子里就有两个声音不停地打架,一个说“你要马上起来去运动”,另一个说“再躺一会儿吧”。挣扎了一通之后,现实中的Lisa权衡了一下利弊,最终作出决定——“先休息,下午再运动”。
时间很快,转眼就到了下午,可懒散的因子并未消失,它还是会冒出来,让Lisa继续找理由拖延运动,比如“今天有点累,明天再运动吧”“少运动一天,也没关系的”……然后,她就心安理得地继续待着,取消了当日的运动计划。
慢慢地,这种取消越来越多,开始只是一天,后来延续到两天,再后来一周只运动一次。没出两个月,Lisa竟然坐在那里不去思考运动这件事,完全把它从生活中取消了。她这才意识到,最初“拖延一会儿”的想法和理由,竟然如此可怕,它会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淡忘这件事的重要性,让一个切实可行的长期计划化为泡影。
后来,Lisa重新调整了计划,隔天运动一次。运动日的前一天晚上,她提前准备好运动的衣物,早晨醒来后,第一件事就是穿上运动衣,上跑步机或做其他运动,根本不给自己留空白去犹豫,等真的开始运动了,坚持半小时就变得很容易了。(www.xing528.com)
这件事情给Lisa的生活和工作都带来了启发,就一项事物来说,“开始”是最难的,却又是必须要做的。越是拖延开始的时间,心里的排斥感越强。要消除拖延,就得先消除内心里那些“等一会儿再看吧”“明天再做”的意念。
我的好友雯,也是一个自由撰稿人。现在的她,最怕上午的时间被耽搁。
每天8点30分,是雯准时开始写稿的时间。在写稿之前,她会用牛奶冲泡一杯黑咖啡,当做一种“仪式感”。这个时候,她的状态是很好的,打开文档,一边喝咖啡,一边思索要写的内容,适应十分钟左右,咖啡喝完了,思路也打开了。
雯告诉我,假如在8点30分钟准备工作之前,她打开微信或微博,开始查看消息和各类文章;抑或,有朋友打电话找她,探讨一些事情……她的工作状态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很有可能,在她放下手机、关闭网页之后,脑海里还浮现着刚刚看过的画面与文字,迟迟不能回过神来。这个时候,再想静下心来写字,会变得格外艰难。
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每天8点30分坐在电脑跟前时,除了看稿子、看相关资料、喝奶咖,雯不去碰触手机,也不去打开微博,会把手机调到静音状态,或放在自己看不到的地方,以此来阻隔它们的干扰。
如果这一天有需要外出办理的事宜,非必要的情况,雯我都会安排在下午处理。因为,上午的时间,可以专心地完成既定任务,下午再出去办事,就没有任何心理负担了。倘若早起就出去办事,回来再想静下心来写稿,完成当天的任务,八成都会拖延。
以上都是现实中的朋友亲身的体验与感受,这也提醒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抱有“再等一会儿”、“明天再说”的想法,该解决的问题,该完成的任务,立刻就去做,1秒钟都别耽搁。选择执行后,也要一气呵成,不能中途拖拖拉拉,把所有松懈和懒散的冲动都扼杀在摇篮里,这样能减少80%的拖延。
曾经听过一位艺术家讲述他的经历:每一个闪现在脑海里的想法,他都不会轻易放过。一旦有新的灵感,他立刻就会记下来,哪怕是在刚刚梦醒的深夜,也会坚持这样做。在此之前,他也有过拖延的问题,但最后他发现:立即去做自己一直拖延的事,就会发现拖延根本没有必要。只要行动起来,就是一个好的开始,它能带动自己着手做更多的相关事情。
歌德说过:“只有投入,思想才能燃烧。既已开始,完成在即。”
无论何时,当你感到拖延和懒惰的正悄悄地向你逼近,让你缩手缩脚、懒散懈怠时,请放下所有的幻想和借口,立即让自己行动起来!行动起来,事态立刻会不一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