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陶瓷修复工艺技术:彩陶、灰陶、黑陶、白陶等修复方法

陶瓷修复工艺技术:彩陶、灰陶、黑陶、白陶等修复方法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清洗陶器按色彩来分有彩陶、灰陶、黑陶、白陶、印文陶、彩绘陶等品种。首先是根据彩绘陶做底色,调色泥将拼接处的缝隙填平。

陶瓷修复工艺技术:彩陶、灰陶、黑陶、白陶等修复方法

一、陶器修复

陶器修复工艺主要包括清洗、拼合、黏结、补缺等工序。

(一)清洗

陶器按色彩来分有彩陶、灰陶、黑陶、白陶、印文陶、彩绘陶等品种。从胎质上又分为硬陶、软陶、粗陶、细陶、夹砂陶等。陶器烧制温度低,材质比较特殊,一般干洗为主,湿洗为辅。

(二)拼贴

考古发掘的陶器标本,基本都为残片,完整器很少。有些几十块甚至数百块,大的如手掌、鸡蛋,小的只有黄豆粒般大小,这类器物的拼接比较费时费工,一件器物的拼合黏结少则数日,多则数月,每一件都是费时的工作。拼贴方法有:

1.由下至上拼合

由器物的底足开始,向上依次腹部、颈部、口沿,一块一块逐步向上拼合黏结而成(图2-25)。

图2-25 陶器拼贴

2.由上至下拼合

由器物的上部口沿开始,向下依次颈部、腹部至底足,完成各部分的拼合黏结。

3.局部拼接

对破损严重,块数较多的器物,可先将陶器碎片按口沿、腹、颈部、底足进行分类,分别由小而大逐块拼合。对于破碎特别严重的碎片还可以逐步编号,按编号序逐块拼接。最后整体拼合成器。

(三)黏结

适用于陶器的黏合剂品种较多,有乳胶、虫胶、桃胶、明胶、502胶和环氧树脂等。

常用的环氧树脂(哥俩好)它由甲、乙剂组分,甲剂为黏合剂,乙剂为固化剂,使用时甲乙两部分按比例混合,常温下凝固时间为2~3小时,若需快速固化,可用电吹风酒精灯烤箱加热处理。

操作时选用干净的玻璃板、瓷板、珂罗版,将黏合剂环氧树脂甲、乙两组分按25:1比例,用工具调和,将调匀的黏合剂均匀涂抹在器物拼接处,用力合拢,用绳子、皮筋固定,使其干燥凝固。现在多用胶带、热熔胶固定,方便快捷。

(四)补缺

陶器标本出土时往往残缺不全,所以黏合完成后,有残缺在所难免,这样为了器物的完整性,就需要补残缺、漏洞部分。拼合黏结后的残缺的部位需做补配复原处理。补缺材料一般采用石膏,最好是医用石膏,精细强度高(图2-26)。

图2-26 陶器拼贴

补缺时,先准备医用橡皮碗、塑料碗、不锈钢碗,按所需剂量调和一次性用完。操作顺序是先放水后加石膏,将石膏粉均匀地放入水中,以水浸没石膏为准,用工具搅拌调匀不得有沉淀、气泡、疙瘩等糊状,将石膏迅速填入残缺部位,速度要快,注入要准确,动作要轻。一般10分钟左右发热固化成型。待石膏定型后,用金属刮刀将多余的部分清除修正造型,凹凸不平处,用细砂纸打磨。若器物上还存在局部缺陷孔洞,也可调少量石膏修补直至平整,补缺即告完毕。

一般考古发掘品修复残缺处用白色石膏处理,使补缺处有明显的区别。有的器物需展览陈列,在视觉上要求色与原器物接近,也可在石膏粉内掺入适当的矿物质料作调色剂,使补缺处与原器物色相近,增加藏品展示的艺术效果(图2-27~图2-42)。

图2-27 钵形鼎 红陶 裴李岗文化 新郑唐户遗址F21出土 郑州博物馆藏

图2-28 鬲 灰陶 商代 郑州商城遗址C9.1H118出土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图2-29 罍 灰陶 二里岗文化 新郑市望京楼遗址H66出土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图2-30 鬶 灰陶 二里头文化1975年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 偃师商城博物馆藏

图2-31 杯 灰陶 二里岗文化 新郑市望京楼遗址M32出土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图2-32 盉 灰陶 二里头文化 2002年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藏

图2-33 彩陶标本 郑州博物馆藏

图2-34 陪葬明器标本 汉代 郑州博物馆藏

图2-35 秦始皇兵马俑发掘现场

图2-36 秦始皇兵马俑发掘现场

图2-37 秦始皇兵马俑俑头修复

图2-38 跪俑

图2-39 跪俑

图2-40 修复完善的秦始皇兵马俑

图2-41 人物俑 彩绘陶 晋代 三门峡市博物馆藏

图2-42 持盾俑 彩绘陶 北朝 安阳固岸墓地M23出土 郑州博物馆藏

二、彩绘陶修复

彩绘陶和陶器的修复工序清洗、拼接、补缺基本一致。区别在最后一步补色。(www.xing528.com)

首先是根据彩绘陶做底色,调色泥将拼接处的缝隙填平。用透明胶(虫胶、骨胶、鱼胶、桃胶)、白乳胶调滑石粉或矿物质料原料调匀作腻子。用工具将腻子轻轻刮在缝隙间,晾干后用刮削或细砂纸打磨。

第二步根据效果做底色,再用明胶调矿物质颜料朱砂、石青、石绿、土红、土黄、煤黑等,用毛笔一点一点修补,保持与标本一样的风格和色泽,做出剥落陈旧的效果以恢复原有的古典雅风貌。也可以用砂纸、刮刀慢慢做。注意调胶的多少,胶多容易起皮,胶少容易脱落。颜料的调试,需加虫胶、鱼胶、骨胶和乙醇进行调和。最好有美术功底的人员参加修复工作。

三、釉陶器修复

釉陶器同样和陶器的修复工序清洗、拼接、补缺基本一致。区别也在最后一步补色上。

釉陶器属低温陶器,汉代开始出现,唐代三彩釉陶的釉色最丰富,有绿、黄、赭石、褐、白、蓝等。其特点是玻璃质感强,有光泽(图2-43)。

釉陶器补色还是先做底色,传统用清漆、明胶或蛋清加矿物质颜料石青、石绿、土红、土黄调和,用刀具、刷子、毛笔涂抹拼接处的隙缝,待干却后再刮削或砂纸打磨,反复多次至表面光泽平滑,再用细砂布磨光。再将调好的颜料用毛笔涂抹、棉花球拍或喷枪喷绘。釉陶器的釉色具有流动感,可以用香蕉水擦拭使颜色之间扩散融合具有流动感。现在可以用丙烯颜料,用水清洗做效果,再做上锈迹斑斑的土沁,如刚出土时一般,使之保持历史的风貌(图2-44~图2-55)。

图2-43 骑马女侍俑 彩绘陶 唐代 西安博物院藏

图2-44 男侍俑 彩绘陶 唐代

西安博物院藏

图2-45 女侍俑 彩绘陶 唐代

西安博物院藏

图2-46 双系罐 酱釉 曹魏 安阳曹操高陵遗址出土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图2-47 瓮 三彩釉陶 唐代

1992年洛阳厂北路出土 洛阳博物馆藏

图2-48 胡人俑 三彩釉陶 唐代

1984年三门峡市市区唐墓出土 三门峡市博物馆藏

图2-49 侍女俑 三彩釉陶 唐代

西安博物院藏

图2-50 盂 白釉蓝彩 唐代 鹤壁市博物馆藏

图2-51 马 三彩釉陶 唐代 耀州窑博物馆藏

图2-52 马 三彩釉陶 唐代 西安博物院藏

图2-53 刻花枕 三彩 北宋 河南省平顶山市文集出土 平顶山市博物馆藏

图2-54 刻花盘 三彩 北宋 河南省禹州市白沙出土 开封市博物馆藏

图2-55 双鱼形罐 三彩釉陶 唐代 耀州窑博物馆藏

四、紫砂修复

紫砂器是一种介于陶与瓷之间,不施釉的细陶器。是由胎质细腻含铁量高的特殊紫砂土烧制而成,产品有褐红、淡黄、紫黑、绿等色。烧制温度1100℃以上,具有不渗水,透气性好等特点。所以以茶具生产最具特色,它是中国传统茶文化和陶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制陶工艺史上的一枝奇葩(图2-56)。

紫砂器既有艺术性又有实用性,在使用的过程中难免碰损,特别是壶盖、壶把、口沿部位更易受损,多需修复(图2-57~图2-59)。

图2-56 紫砂壶

图2-57 紫砂壶

图2-58 紫砂壶

图2-59 紫砂壶

紫砂器修复工艺介于陶器与瓷器之间,其胎质比陶器细腻,比瓷器粗糙。紫砂器表层的保护膜俗称包浆,需仔细保存,不能因修复而破坏包浆层。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茶垢水锈和经手抚摸产生的一层覆盖层,人工复制做旧很难达到如此效果,需保护这层自然覆盖层(图2-60)。

破损紫砂器的黏结,需用无色透明且不变色的黏结剂,并加适量的矿物料混入黏结剂中调匀后黏合。黏结剂涂匀后将多余的黏结剂用棉花球蘸酒精清除干净。

紫砂胎体结构疏松,表面粗糙,透气性好。可以将紫砂破损料研磨做补缺腻子填充,从而达到粗糙紫砂的艺术效果。

紫砂破损部位一般细小,应佩戴修钟表专用的放大眼进行操作,使用医科手术工具镊子、钳子等,仔细对接黏合。

黏结剂中加入紫砂废料研磨的粉末,使黏合剂色与器物一致。黏结后的残余黏合剂要处理干净。残缺的部分补配材料用研磨后的紫砂末加黏结剂配制而得。在其未固化前造型补缺。最后用中草药化学试剂做出茶垢,茶垢水锈上涂蜡做包浆。使紫砂作品整体再现(图2-61)。

图2-60 紫砂壶

图2-61 紫砂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