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陶瓷修复工艺技术的发展及其重要性

陶瓷修复工艺技术的发展及其重要性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陶瓷修复出现的历史比较久远,具体产生的年代暂时无从考证。但在古代陶瓷遗迹中可以发现,陶瓷修复工艺技术已经伴随着陶器的烧造而出现,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期或更早的新石器时代。明清时期各种陶瓷修复方式的大量出现与当时古陶瓷收藏与商业买卖有着密切关系。时至今日,陶瓷修复技艺在不断传承革新和发展着,但无论是哪种修复工艺,哪种修复材料,目的都是为保护和还原一件器物,修复破碎,重拾记忆。

陶瓷修复工艺技术的发展及其重要性

陶瓷修复出现的历史比较久远,具体产生的年代暂时无从考证。但在古代陶瓷遗迹中可以发现,陶瓷修复工艺技术已经伴随着陶器的烧造而出现,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期或更早的新石器时代。甘肃省博物馆藏兰州市王保保城出土的条纹带盖彩陶罐,在出土前已破损并被修复过,其破损残片的边缘均匀地排列着人工钻孔的痕迹,这就表明当时人们就已经开始尝试利用钻孔、穿绳系扎,从而固定复原器物,达到继续使用的目的(图1-1)。同时,在其他博物馆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历史上各个时期都有利用其他材料对陶瓷残缺部位进行配补修复的现象。如利用紫檀、花梨等珍贵木材补缺,用镶金、贴金、包金、包银等饰金银手段补缺的修复方式,不但实用而且兼具装饰功能。

图1-1 条纹带盖彩陶罐 马家窑文化兰州市王保保城出土 甘肃省博物馆藏

图1-2 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局部)

由于古代文献中,向来比较忽视关于手工技艺的记载,所以我们很难在文献中找寻修复工艺的起源。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已经出现锔瓷画面,可能是最早修复陶瓷的图像资料(图1-2)。明代著名的医药学家李时珍(1518年~1593年),于明万历六年(1578年)编写的《本草纲目》,在介绍“金刚石”时有这样的描述:“其砂可以钻玉补瓷,故谓之钻。”这里所述的补瓷就是锔瓷工艺,而金刚石则是锔瓷工艺中不可或缺的钻孔材料。

图1-3 锔瓷艺人

图1-4 民国锔瓷匠人(www.xing528.com)

图1-5 清代《景德镇陶录》

1615年根据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Mathe-wRicci,1522年~1610年)的意大利文日记整理出版的《利玛窦中国札记》中记录有关于锔瓷工艺的内容和艺人照片(图1-3)。清代法国传教士殷弘绪(D.Entrecolles,1664年~1771年)的书简中也有关于清初景德镇锔瓷匠人作业工序的详细描述(图1-4)。此外,清代蓝浦编撰的《景德镇陶录》卷八(图1-5)有关于陶瓷黏结修复方法描述道:“粘碗盏法,用未蒸熟面筋入筛,净细石灰少许,杵数百下,忽化开入水,以之粘定缚牢,阴干。自不脱,胜于钉钳,但不可水内久浸。又凡瓷器破损,或用糯米粥和鸡子清,研极胶粘,入粉少许,再研,以粘瓷损处,亦固。”

明清时期各种陶瓷修复方式的大量出现与当时古陶瓷收藏商业买卖有着密切关系。人们会尝试利用各种修复技法,尽可能地修复更多的破损古陶瓷器物,这时期的古陶瓷修复工艺技术也因此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各种修复工艺技术在民间广泛流传使用。但是,相比之下传统锔瓷工艺还是使用最为广泛(图1-6)。如乡村经常可以看到挑着担子修复陶瓷,锔水缸、面盆的匠人。

时至今日,陶瓷修复技艺在不断传承革新和发展着,但无论是哪种修复工艺,哪种修复材料,目的都是为保护和还原一件器物,修复破碎,重拾记忆。

图1-6 锔瓷盖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