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海外福建新移民的归属感差异

海外福建新移民的归属感差异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9年秘鲁发生地震时,该国由新移民组建的福建同乡会立即组织大家踊跃募捐赈灾。2015年利马市某地发生泥石流,福建同乡会再次组织乡亲们捐款赈灾。所以,在心理上是“落叶归根”还是“落地生根”,成为海外福建新、老移民存在的根本性差别。

海外福建新移民的归属感差异

在我们中国人的思想意识里,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地缘和血缘观念。这是我国在几千年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积淀和形成的一种传统文化。而且,时间越往以前推移,越是在传统的乡村社会里,这种观念就显得越发浓厚。由于这种观念的长期影响,必然会使人们萌发出怀念家乡、依恋故土的情结。所以,和许多海外的中国移民一样,以前出国的福建人基本是为了谋生,目的是想趁着自己年轻力壮的时候,前往海外努力打工赚许多的钱,寄回国内养活一家老小。他们的最大愿望是经过多年的努力拼搏之后,能够赚得盆满钵满,衣锦还乡,然后在家乡购买许多的田地,并且建一座高大、漂亮的大洋楼,安享一个富足的幸福晚年。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笔者老家村子里就有两座这样的大洋楼。它们是由从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回国的两对老归侨夫妇,花巨资请人精心设计和兴建的,在老旧的村庄中显得十分醒目。在泉州、厦门和漳州这些海外移民众多的地方,到处可以看到这样气派美观的洋楼豪宅,从中折射出那些出国数十年的老归侨们,蕴藏在内心的浓郁故土情结,以及由这种情结外化和催生出来的“落叶归根”实际行动。

而且,以前中国移民所聚居的东南亚不少国家,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水平,历来都比这些移民的主要输出地福建和广东显得落后。在福建等中国移民的心目中,那里只是一些未开化或者开化程度比较低的地方。他们都把那里视为“番边”“番邦”,并把那里的土著居民称为“番仔”。加上不少人移居海外几十年,仍然不大会讲当地的语言,不能与外界进行顺畅的沟通和交流。这种语言上的局限,使福建等中国移民中的许多人,都只能生活唐人街这个自己人的小圈子里,形成一种与当地社会隔离的状态,难以融入那里的主流社会。这些情况都使那些迁居海外的中国移民,难以在心理上对所居地产生归属感。所以,只要手上有一定的积蓄,在经济上有相当的能力,他们都会选择“落叶归根”,终老于自己出生和长大的故乡

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国民文化水平的提高,过去人们思想意识里普遍存在的地缘和血缘观念也逐渐在一些人的头脑中淡化,乃至消失。而且,改革开放后出国的福建新移民中,有不少人是移居到比我国先进和发达的北美洲、西欧和大洋洲一些国家。那里相对丰厚的工作收入、比较优良的生活环境,都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移民产生较大吸引力,使之成为人们理想的移居地。在这种情况下,福建籍等中国新移民在思想观念上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移民出国之后,基本不再有以前那种“落叶归根”的传统观念,而是选择四海为家,“落地生根”。哪里能够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他们就争取在那里工作和生活,并且终老于斯。所以,他们中除一小部分外,大多数的人都改变了过去那种“落叶归根”“衣锦还乡”的心理。许多新移民不仅积极想办法入籍所在国,而且还能主动争取融入主流社会,以开放、友好的心态对待当地其他民族,自觉参与那里一些有关的事务和活动,并且从经济上积极回馈当地社会,努力担当起自己应有的社会责任,如在当地社会发生灾祸等不测事件时,他们都能积极地站出来捐款献力,救助灾民以缓解其危难之境况。2011年日本“3 · 11大地震”后,中国新移民团体就马上发动当地同胞捐款,然后前往外务省转交他们数百万日元的救灾款。关西的中国移民团体也积极筹措救灾物资,并且长途跋涉去为日本灾民雪中送炭。2009年秘鲁发生地震时,该国由新移民组建的福建同乡会立即组织大家踊跃募捐赈灾。2015年利马市某地发生泥石流,福建同乡会再次组织乡亲们捐款赈灾。

所以,在心理上是“落叶归根”还是“落地生根”,成为海外福建新、老移民存在的根本性差别。(www.xing528.com)

【注释】

[1]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福建省志·华侨志》,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第24,26页。

[2]黄世宏:《海外华侨华人10年增加231万——我省重点侨情了解工作完成》,《福建日报》2007年2月5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