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我国农业社会漫漫几千年的延续,使人们的头脑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血缘和地缘观念,尤其是在福建那些聚族而居、全村一个姓的村庄中,这种观念显得更为浓厚。在血缘和地缘观念的作用下,人们一旦有机会前往海外,并在那里站稳脚跟后,就会想方设法地把自己的父母、配偶、子女和兄弟姐妹等家族成员,宗亲、乡亲和亲戚、朋友等关系亲近的人,都逐一引领到自己所在的国家和城市,而不管是用合法还是非法的手段。而这些被引领出国的移民,同样也会重复前人的这种做法,由亲及疏地把那些和自己有血缘、地缘关系的人,先后地引领到自己所在的地方,从而形成一条逐渐延伸发展的海外移民链。
所以,每一个从家乡迁徙出去的福建移民,都是这条海外移民链中相互衔接的一个环节,都在其中起着承前启后的连接作用。大家通过彼此之间持续不断地互相连接,逐渐形成一条连锁式的海外移民链,使同一村庄,进而扩大到相邻村庄,以及乡、镇的村民,也都接二连三地纷纷出了国。其结果是海外有血缘、地缘关系的家族成员、宗亲、乡亲和亲戚、朋友越来越多,从而在海外他们所居住的地方,复制出一个类似于家乡的移民社会。所以,长期存在于人们思想意识里的血缘和地缘观念,对福建人的迁徙出国和海外移民链的形成发展,发挥了一种至关重要的助力作用。
【注释】
[1]庄为玠:《泉州旅印(尼)菲侨村的调查研究》,载泉州华侨史料编委会编印《泉州华侨史料》第1辑,1984,第8—10页。
[2]颜文锥、黄温秋:《永春华侨出国原因和对侨居地的贡献》,《福建论坛》1982年第5期。
[3]庄为玠:《泉州旅印(尼)菲侨村的调查研究》,载泉州华侨史料编委会编印《泉州华侨史料》第1辑,1984,第11页。(www.xing528.com)
[4]福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福建省志·华侨志》,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第24页。
[5]詹冠群:《福建人在丹青》,载啸马主编《八闽文苑》,海峡文艺出版社,2000,第547-549页。
[6]这些以到日本语学校就读名义前往的福清人中,有的人努力学习直至大学毕业,乃至取得硕士、博士学位,然后在日本的企业里就业,或者在高校、研究机构里工作。更多的人则是以打工赚钱为目的半工半读。
[7]一亩等于十分,一分田约等于66.7平方米。
[8]庄为玠:《泉州旅印(尼)菲侨村的调查研究》,载泉州华侨史料编委会编印《泉州华侨史料》第1辑,1984,第5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