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的广大农村中,存在着许多一村一姓的社会现象,全村乃至周围几个、几十个村庄,几千几万人都是同一姓氏,并且是同一肇基始祖衍传下来的子孙后裔,单姓村庄和大姓巨族随处可见。1925年9月9日,祖籍泉州晋江县的菲律宾马尼拉中西学校校长颜文初,在上海《申报》发表的《菲岛通讯》一文中,就对家乡存在的这种情况进行了介绍:“就晋江一县而言:计八百余乡,皆聚族而居,大乡者万余人,数见不鲜,小乡者亦百人以上。”[8]在泉州市的西南郊外,也有“树兜蒋,亭店杨”的说法,所指的就是分别在树兜村和亭店村聚族而居的蒋、杨两个大姓。在他们的周围,还有吴、傅、陈、黄、王这些大姓的村庄,也都是人口众多,枝繁叶茂,如延陵的吴姓分布在岩浦、坂头、仁美、歧山、黄石头等13个村庄,总人口多达数万,故有“延陵吴姓十三乡”之说。傅姓则有上三乡和下三乡,以及长福,田后和杏埔等村庄。陈姓也有斗南、山后、坑头和路边4个村庄,被称为“四乡陈”。
在泉州下属的许多地方,都可以见到这种聚族而居的单姓村庄和大姓巨族,如在惠安县的辋川镇,就有一个人口达数万的陈姓巨族。他们分布在更新、京山、玉围、居仁4个行政村,23个自然村,这些村庄被统称“后坑”。还有一些子孙后裔迁居本省的福州和厦门,泉州的晋江市和永春县,外省的浙江温州,广东海丰、陆丰、翁源,北京,以及香港、澳门、台湾和海外各地。这些陈姓的始祖陈伯升,据说是宋末莆田抗元英雄陈文龙的后裔,明朝初年迁居到辋川,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已经繁衍至第27代,约10万人口。其二世祖陈彦文(1351—1419年)于1381年修建的祠堂至今尚存。
同为辋川镇并且和后坑陈姓相邻的埔崎(峰崎)一带,峰崎、峰南、庄上、坪埔、后许、试剑等26个村庄,近3万居民都姓何。他们的肇基始祖是何元剑,在元朝末年的至元年间(1335—1340年)迁入该地,开基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其后裔也已衍传到第27代。仅主村埔崎就有10个自然村、21个村民小组,总共有1 300多户人家、5 500多人口。另外,在泉州市洛江区的陈三坝,也有大宅、坝南、三舍、后轩、营内、后仁口、坝仔下、庄坑头、下沪9个自然村,聚居着上万人口的何姓人家。其远祖据说是唐朝武则天当政年间,跟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到漳州平定少数民族叛乱的河南光州固始人。其肇基始祖何观兰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由泉州丰泽区浔尾的黑屿迁入,至今也有630多年的历史了。
在泉州市泉港区的山腰、坝头这两个地方,也有庄、连两个相邻的大姓巨族。庄姓的肇基始祖叫庄元奇(1371—1420年),明建文年间(1399—1402年)从惠安的洛阳镇迁入,开基至今也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了。这些庄姓总共有5万多人口,分布在相连的锦山、锦连、锦川、锦塔、锦祥、埭港、菜塘7个行政村和居委会,24个自然村,被统称为“山腰”。 另外,它们旁边的陈庄、新宅这两个行政村里,也有一部分人姓庄。地理上与山腰庄姓连接,统称“坝头”的连姓也是当地的大姓。连姓的肇基始祖连钊是南宋嘉泰年间(1201—1204年)从北边邻县仙游的连坂迁入的,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其后裔已衍传到第32代。这些连姓分布在凤山、凤北、凤阳、凤安、凤南、凤林、坑内7个行政村,以及相邻的南埔镇岭口行政村,共有28个自然村、3万多人口,是全国最大的连姓聚居地,约占连姓总人口的十分之一。而在这两个大姓的周边,还有峰尾的刘姓、郭厝的郭姓、前黄的黄姓、钟厝的钟姓、叶厝的叶姓、三朱的朱姓等单姓村庄,人口也都分别有数千、上万之多。(www.xing528.com)
在南安市的英都镇,还有一个人数更多、分布更广的大姓巨族,就是清朝开国重臣洪承畴所属的翁山洪氏。该宗族的肇基始祖洪俊卿因为避难,于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从南安的丰州迁居到英山,身后仅存一女叫洪娘子,就招异姓的陈温斋入赘。陈温斋据说也是名人的后裔,其先祖是五代后期的清源军节度使陈洪进。宋末元初为躲避元兵的追杀,在父亲陈顺斋的带领下迁入英山。温斋入赘洪家后,所生之子良斋就承母姓为洪。该族迁居的历史至今已有750多年,其子孙后裔聚居在英都镇的10个行政村,总共有8万多人口。另外还有许多子孙后裔派衍分布于省内外、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各国,现在其族裔的人口总数已经超过15万。仅在古代同属泉州府的同安县一个分支,就有109个村庄、3万多人口。在泉州的其他不少地方,也都有许多洪姓的人家。如在晋江市,他们主要分布在青阳镇的钱屿、莲屿、梅屿,以及英林、金井、龙湖这3个镇,被称为“53乡洪”。 现在,晋江、石狮两市的洪姓人家,据说有68个村庄,总人口多达6至7万。
在省会福州,闽侯县尚干镇也有一个著名的大姓“陶江林氏”,其族裔仅在尚干镇区和周围各村就有1.8万多人。民国时期的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就是这个宗族的一员。闽清县坂东镇有个著名的“六叶祠”,是当地大姓“虎丘黄”的总祠堂。其肇基始祖黄敦生育了6个儿子,以后其子孙后裔又开枝散叶,继续衍传,至今全县17个乡镇都有他们的分布,总人口近8万。辛亥革命期间参与光复福州,后来又带领许多宗亲和乡亲,到东马来西亚诗巫垦殖的著名侨领黄乃裳,就是六叶祠黄氏的族人。该宗族迁居到福州南郊义序的一个分支,现在也繁衍了15个村庄,总人口达到2万左右。而“陶江林氏”的始祖林穆和“虎丘黄”始祖黄敦,都是在唐末五代时期,随闽王王审知兄弟从河南光州来到福建的,至今都已长达1 100多年历史了。
像这样肇基始祖移居—个地方之后,子孙后裔经过数百、上千年的繁衍传承,现在已形成拥有几千、几万同宗同族人口,几个或几十个同姓村庄的情况,在泉州各地俯拾皆是,如民族英雄郑成功所属的南安石井郑姓,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所属的厦门集美陈姓,陈嘉庚的女婿、南安国光学村创办人李光前所属的南安梅山芙蓉李姓,曾在清康熙年间率军统一台湾、被朝廷赐封为“靖海侯”的施琅所属的晋江衙口浔江施姓,还有南安大盈的李姓、晋江前港的钱江施姓,以及泉州市郊的黄龙吴姓13乡,等等,为数众多难以一一列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