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居海外的众多福建新移民在各个国家所从事的职业,由于所处的外部环境和祖籍来源不同而呈现出五花八门的情况。即使是同一祖籍地的海外新移民,并且都居住在同一国家里,也往往会选择不同的职业,从而使其所从事的职业多样化,所处的行业也显得比较分散。不过,总的看来,海外福建新移民在职业的选择上,往往会出现多数人集中、少部分人分散的情况。如福州市下属的长乐、连江和马尾,这3个区、县的海外新移民,早期都在美国的纽约市以开中餐馆为生。以后由于大量福州老乡的涌入,并且也进入那里的中餐馆工作,使该市的中餐馆呈现出饱和的状态。于是,一些福州新移民就向纽约以外的地方发展,到全国各地继续开中餐馆。另外一些人则进入其他行业,如开辟从纽约到其他城市的长途客运班车。2016年笔者在美国期间,就两次乘坐过这种被称为“灰狗”的长途客车,往返于纽约和费城之间。还有一些人在服装厂里做工,或者从事婚纱摄影、房屋装修等工作。这样,使纽约的众多福州新移民,呈现出以服务业的中餐馆为主,兼及其他许多行业的五花八门的就业状况。西班牙的1万多长乐新移民中,也有许多人在开餐馆。不过,他们不仅做中式快餐的生意,也有人做日本料理,还有一些人开超市或服装厂。在英国的长乐新移民也主要是开餐馆,而在其他的一些国家,有许多人则在经营超市,或者从事其他工作。
同属福州市的福清海外新移民,不论是在阿根廷、南非还是在莱索托,大多数的人是在经营超市。可是,在英国的一两万福清新移民,基本是在首都伦敦开中餐馆。在印度尼西亚,福清新移民有的做海蜇皮生意,有的开矿,有的卖家用电器,等等。移居意大利的明溪新移民,主要在温州移民开办的皮革和服装工厂做工。其中也有少数人开办了同样的小工厂、小作坊,从事服装和皮鞋、皮包、皮带等皮具的制作。由明溪人引领到意大利的长汀新移民,也大部分在服装厂和皮具厂里做工,其中也有一些人到当地居民开办的眼镜厂工作。少数人学好技术后就自己创业,也办起加工制作镜架的小工厂。晋江和石狮两市前往菲律宾的新移民,则继承他们前辈的经商传统,也在那里从事各种各样的商业贸易,如把晋江和石狮生产的服装、鞋帽和各种日用品运过去经销。籍贯南平市建阳区的新移民,主要集中在意大利的普拉托、都灵和罗马这几个城市,从事服装,皮鞋和皮包等皮具的制作,还有一部分人在中餐馆里工作。而在西班牙,那些建阳新移民则主要是在巴塞罗那,从事超市和中餐馆的经营。
即使是同一个乡镇或村庄外迁出国的新移民,他们在海外所从事的职业也是多种多样。仙游县游洋镇的海外新移民,主要是在南美洲的苏里南和圭亚那开超市。还有一些人在意大利做皮鞋,或者到以色列打工。霞浦县北礵村的海外新移民,大部分是像引领他们出国的长乐新移民那样,在美国和英国等地从事中餐馆的工作。还有一些人在阿根廷和南非的超市里打工,在巴西开办销售汽车零配件的商店,在意大利接订单生产衣服,在希腊做小贩、摆地摊,在法国的海产品加工厂工作,在纽约开房屋装修公司。福清市江镜镇苍溪村的海外新移民,在英国和美国都主要是在开餐馆,也有人从事室内装修工作,还有人把石头运到美国去销售。
总体而言,海外福建新移民中的大部分人集中在商业贸易和服务等传统性第三产业:许多人在美国和英国等地从事餐饮业,自己开办或在他人的中餐馆里炒菜、端盘子;也有许多人在南非、莱索托和阿根廷、苏里南等地开办超市,在菲律宾等地经营进出口和零售等商业贸易;还有小部分人在从事交通运输和婚纱摄影等服务性工作。进入第二产业,从事生产性工作的福建新移民相对比较少,他们主要在意大利和美国的服装厂、皮具厂和眼镜厂工作,从事这些工业品的加工和制造。而进入第一产业,农业领域的则为数更少,目前只有一些仙游新移民在西太平洋上的关岛种植蔬菜,也有一部分闽清新移民在阿根廷种菜。一些福清新移民在英国农场里从事水果、鲜花、蔬菜的遴选及包装工作,在印度尼西亚养鸡、养鸭。在英国兰开夏郡莫克姆湾被淹死的福清新移民,则是被人派到海滩上捡拾海蛤。而那些滞留在北美洲、西欧和大洋洲发达国家的闽籍留学生,以及由于西方各国引进人才政策而移民出去的科学技术人员,则大多是进入各种公司、企业、高校或政府部门工作,成为当地白领阶层中的一部分。所以,改革开放后走出国门的福建新移民,他们在海外涉及的行业形形色色,所从事的职业更是五花八门。
【注释】
[1]据笔者向福建省留学生同学会的会长郑CF教授了解,2002年以后,该会没有新的海外留学生统计数字。据他估计,迄今的总人数应该有10万以上。不过,现在的海外留学生学成之后,大部分是回中国来发展。在毕业后的去向选择上,他们与以前的留学生有较大的不同。
[2]《漳州民企到国外投资兴业》,《福建侨报》2004年3月12日。
[3]2005年,曹DW及其妻子和孩子都放弃了美国的绿卡。不过,这种情况是比较少见的。
[4]许丹松:《中国劳务输出潜力巨大》,《参考消息》2004年4月15日。
[5]林海:《出国打工也可投保》,《东南快报》2004年3月4日。
[6]刘洪:《中国工人“洋打工”调查——以色列:他们挣的是血汗钱》,《参考消息》2004年4月15日。
[7]《中国在儿童收养方面进展巨大》,《参考消息》2002年12月11日。
[8]阮友直:《美华裔少女将携洋父母来闽寻亲》,《海峡都市报》2008年5月31日。
[9]林晓英:《福建省海外侨情浅析》,载福建省政府侨务办公室编印《2012年侨务课题调研论文汇编》,第24—27页。
[10]张冬冬:《学者研究称近二十年新加坡的中国新移民约60万》,中国新闻网2011年11月29日。
[11]张瑞玲、雷柏松:《中国工人“洋打工”调查——柬埔寨:制衣工人的淘金梦》,《参考消息》2004年4月15日。
[12]孟明:《平潭赴马劳工神秘“蒸发”追踪》,《东南快报》2003年6月25日。(www.xing528.com)
[13]孟明:《我驻马大使馆助赴马劳工回国》,《东南快报》2003年8月11日。
[14]该市场由俄罗斯人伊斯梅洛夫创办,当时已有20年的历史,是欧洲许多国家进口中国货物的大市场。俄罗斯人开办的清关公司曾经与政府签订协议,由该公司代办进口货物的通关和纳税等业务。可是,清关公司却与俄罗斯海关的一些人勾结,长期从中得利,使海关的进口通关变了色,成为“灰色清关”。
[15]《中国留学生独闯巴格达》,转引自《东南快报》2004年6月29日。
[16]《旅美福州新移民达四十五万》,《福建侨报》2003年9月26日。
[17]林可、郑建彬等:《福州移民纽约生存状况调查》,《东南快报》2004年8月2日。
[18]代庆利、李宁等:《杨志华在异域的拼搏与梦想》,《闽声》2015年第3期,第48—51页。
[19]严鑫:《一莆田小伙子玻利维亚遇劫身亡》,《东南快报》2004年8月3日。
[20]建阳在1994年3月撤县建市(县级市),2014年5月又撤市改设建阳区。
[21]《福建乡亲餐馆歇业人平安》,《东南快报》2005年7月9日。
[22]季晓、意峰:《“宝岛”寻宝路难行——华商奋斗马达加斯加》,《参考消息》2001年10月25日。
[23]《大洋洲的闽籍华侨华人》,《福建侨务》2012年第2期,第24、26页。
[24]《巴布亚新几内亚、汤加的福州华侨华人》,《福州晚报》2013年8月11日。
[25]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福建省志·华侨志》,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第24页。
[26]这些海外福州移民所说的“跳船”,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通俗口语,系指一些海员在货轮驶抵港口后,就趁机下船登陆,隐匿不归成为非常规移民,当时许多国家的海员也都是这样滞留在美国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