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青海喇家遗址发现史前灾难遗迹

青海喇家遗址发现史前灾难遗迹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进一步证明整个喇家遗址经历了同样的自然灾害的袭击,造成聚落的毁灭,重现并印证了喇家遗址的灾害原因和灾难现象。在F23的室内后侧,发现2具人骨遗骸,系成年人保护幼童状。

青海喇家遗址发现史前灾难遗迹

叶茂林 任晓燕 蔡林海 张晓虎 钟 建 何克洲

本报讯:2004年8—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甘青队与青海省考古所对青海民和喇家遗址继续进行发掘。这次选择在遗址西边的Ⅷ区和Ⅸ区做试探性发掘,意在了解喇家遗址西边区域的遗存埋藏和地层堆积情况,进一步验证灾难事件。以往的发掘都是在遗址的东部或者是在村子中,村子西边是第一次发掘,这对于全面了解喇家遗址的遗存状况十分必要。尽管发掘面积不大,却获得许多新的发现。

喇家村的东、西台地之间相距约五六百米。在村西北台地(遗址Ⅷ区)的断崖附近,由于村民取土和自然崩塌,已经暴露出文化遗存。2004年度在此布方发掘了约200平方米,发现齐家文化成排的房址遗迹共5座,其中F23发现人骨遗骸埋藏,其他房址也都发现了灾难造成的坍塌和洪水冲击现象,以及大量的房内原生遗物散落现象,附近地层中还发现地震裂缝和砂脉现象。地层堆积的灾难现象自然分层与原先在遗址东部发掘所知的地震和洪水灾害先后地层现象相吻合。进一步证明整个喇家遗址经历了同样的自然灾害的袭击,造成聚落的毁灭,重现并印证了喇家遗址的灾害原因和灾难现象。

F27、F26、F23、F24为从北向南并列的一排房址,门皆向东。F25为台地边缘上暴露的已经残毁的房址,经过细致清理,发现门向西,与前一排房址相距约10米,地层关系相同,可能是2排房址相对而居,类似竖井式的窑洞布局结构。这种形式,与遗址东区发现的窑洞为崖壁式布局有所不同。在房址内都遗存有大量的陶器、石器,也发现少量玉器,有的还发现漆器痕迹。在其中3座房址里明确发现了壁炉,其中F27的壁炉保存完好,与先前所发现并解剖复原的壁炉情况完全一致,印证了此前对壁炉的认识。

在F23的室内后侧,发现2具人骨遗骸,系成年人保护幼童状。经鉴定,成年人骨为中年男性,35~55岁,小孩为3岁左右。成年人俯身在地上,下肢扭曲在一起伸向身体右侧,整个身体属于非正常姿势,右臂和身体护住孩子,幼孩的头躲藏在成人的臂弯中,可以看见孩子的嘴边上还有一个红陶三耳杯,似乎是正在作饮水状,而瞬间被突然的灾难所害。这一场景再一次说明,灾难的发生是在人们毫无所知的情况下一下子降临的,人们被地震所惊吓,被倒塌的窑洞所击倒、所压埋,留下了发掘时所看到的各种不正常的人体姿势,从中还能够看出,在灾难突然来临时,人们护佑幼小、相互友爱的情景,体现了一种人性的美。(www.xing528.com)

F25是一座已经残毁破坏了的房址。解剖发现这个房址的前壁不是生土,而是人工堆筑起来的土墙。墙体在堆筑时在地面下凿有小坑,坑中孤立地埋藏有一件白色玉铲,很可能是奠基的意思。在齐家文化玉器的诸多现象中,这还是第一次发现。在清理中,发现F26是经过2次使用的圆形窑洞式房址,先是自然废弃,后又重新加以使用。第二次使用的面积比第一次使用面积缩小了许多。2次使用和废弃的堆积物特征明显不同。

在喇家村西南台地(遗址Ⅸ区),经磁力仪探测后发掘了器物埋藏坑H65,这有可能是一个窖藏,但也不排除是祭祀坑的可能性。该坑呈圆形直壁,直径约2米,深约1米。出土了比较丰富的齐家文化多种陶器及石器,可复原器共30多件。尤其陶器种类多样,但器形基本上不重复。其中一件罕见的通体施黑彩线条的彩陶双口提梁壶,为迄今齐家文化所仅见。值得一提的是,在该坑处还发现地裂缝和沙子的堆积层,有3个裂缝穿过了H65,沙子填充了坑穴的口部。这提供了又一个研究、观察、分析灾难现象的现场。

在发掘过程中,磁力仪探测在考古工作中起到了显著的作用。H65的发现就是磁力仪探测的一个重要收获,另外通过磁力仪探测,对遗址西、北延伸的准确范围进行了明确界定。现在,喇家遗址的面积可以有一个很确定的数据,应该已经远远超过原来所估计的20万平方米。磁力仪探测还对遗址上明显的磁场异常区域给出了图示,给考古勘探和发掘提供参考。在发掘同时又尝试了新的土壤采样分析方法,对比分析测试结果显示,喇家遗址某些区域的文化层土壤呈现出农业耕作土壤的某种特征。为今后探索史前农业提出了一个可能的新的实验手段。

(本文原载于《中国文物报》2005年3月30日第1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