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6号住室的齐家文化研究及底面陶片稀少现象

6号住室的齐家文化研究及底面陶片稀少现象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住室的底面上,发现陶片很少。这一块火烧土与室底的白灰面紧结成一整体的平面,从两者连接处用泥土涂抹得非常光滑和残存的黄土室壁与住室门道壁一致相连的两点来看,很能说明这住室的前后两部分是同一个时候建成的。这个住室的遗存,因为发现突出的坡面的小咀上,西边是断崖,白灰面的一部也因之残破。至于土穴壁上也无其他的遗迹,故在建筑上较第2号住室简陋。

6号住室的齐家文化研究及底面陶片稀少现象

这个住室在1号住室以东约200米的一个断坡小咀上发现,平面形状也近正方形和四角外弧形,室内南北长4.1米,东西宽2.9米。室底中心有一个圆火坑。室底已有部分残缺。底面上距坡顶现有农耕地面约15米,下距沟底约25米。住室底面以上四米余即是断坡斜面。清理时在斜坡面下发现一个灰层,长2.5米,厚1米。在这一灰层里,我们清理出石刀3件(单孔),石锛1件,石器料与残石器数件,并有大量陶片。灰层以下至白灰面2.5米的积土内,仅清出一些陶片,以夹砂粗红陶片为多,泥质红陶片次之;纹饰以绳纹、篮纹、素面三类为主。另外清理出残兽骨和白灰面残块。按出土遗物和土质观察,全体上下相同,没有层次的变化。再下高出室底面0.45米,南据室底的白灰面南端0.84米处,发现一具人骨架,为伸直仰卧葬,头北足南。清理时发现骨架上积土中有类似树枝的白色腐灰,无任何随葬品。虽然无实物鉴证,根据它的位置、深度和上部积土并灰层现象(与上述斜坡面下的灰层等相连相同)观察,这一些墓葬是较晚于住室的,但在时间上也不会太晚,可能就是白灰面住室这一文化系统的人的墓。在住室的底面上(即白灰面上),发现陶片很少。在底面南部紧接白灰面有一厚2~3厘米的深黑色灰土层。灰土内包含许多木炭、陶片和火烧过的兽骨(内有猪骨),尤其灰土中心部特别多。灰土下的黄土地面,亦因火烧而成十分坚硬的红褐土,并显露着油光光的黑焦面。这一块火烧土与室底的白灰面紧结成一整体的平面,从两者连接处用泥土涂抹得非常光滑(还留有类似手指抹过的一道长条)和残存的黄土室壁(长56厘米,高10厘米)与住室门道壁一致相连的两点来看,很能说明这住室的前后两部分是同一个时候建成的。所以我们初步的推断,后部(即室之北端)是住室,前部(即室之南端)是住室门外烧烤食物的地方。室中心的火坑,仅清出数段烧土棒,别无他物,而火坑上的火烧痕迹和所存的灰烬也很少,很可能这仅仅是一个临时烤火取暖的地方,而非经常烧烤食物的处所。

这个住室的遗存,因为发现突出的坡面的小咀上,西边是断崖,白灰面的一部也因之残破。东、北两面遗存的草泥土墙壁也不多,仅有一米多长,25厘米宽的东壁和更少的北壁。草泥土壁的薄厚也不等,大部分厚5厘米,但也有达20厘米的地方,这是因为原先在地下挖成的土穴壁并不平整的缘故。草泥土壁中亦有竖列的单孔的柱孔痕迹,但只有北壁20厘米厚的部分中发现了两个,上下长14厘米,径3.5厘米。可能是因这边草泥土特别厚而加此房子骨架以免脱落。在东壁的草泥土壁中却看不到有柱孔的痕迹。至于土穴壁上也无其他的遗迹,故在建筑上较第2号住室简陋。(www.xing528.com)

住室门向南开。白灰面由室内涂抹到门口,厚0.2厘米。白灰面下也是一层草泥土,厚0.3厘米。草泥土与生土接合。室内的圆形火坑与室底白灰面成平面,仅在白灰面上划一道直径98厘米的圆圈与白灰面分界。门前的灰土层长3.1米,宽1.95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