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耀鹏
发掘时间:2010年4—12月
遗址位于磨沟村北,坐落在洮河西南岸、磨沟河西岸、磨沟遗址的东部。2010年继续以磨沟齐家文化墓地发掘为主要工作对象,共清理墓葬283座。齐家文化墓葬结构为竖穴偏室墓和竖穴土坑墓。其中一些墓葬确认有坟丘存在,高度不及1米,涉及前述两类墓葬,有的坟丘下部或底部发现有碎石堆。竖穴偏室墓普遍设有头龛,墓道头脚两端靠近偏室一侧多设有封门槽,有的保留有封门板的痕迹。埋葬方式甚为复杂,既有单人葬,也有合葬;既有一次葬,也有典型的二次葬、扰乱葬及人骨推挤现象等;还发现有个别火葬瓮棺。尤其在解剖清理墓道及偏室的基础上,获得了有关埋葬过程与方式的重要堆积证据。这些证据证实即便是单人葬竖穴偏室墓,也可能存在多次使用过程,亦即至少包括二次扰乱的使用过程。在多次使用过程中,至少采取了两种不同的墓道封闭措施,一是在墓道中部设置棚架设施,再在其上填土封闭;二是直接填埋墓道下部,偏室墓的填埋厚度一般及于偏室口以上。(www.xing528.com)
同时,在遗址东部进行了小规模发掘,发现有灰坑、灰沟和陶窑等遗迹。其中,陶窑结构为竖穴式,窑室和火膛系利用人工断面一次性修建而成,顶部逐渐收缩成圆形烟孔状,窑箅完全系重新修建;火门之上不留窑室前壁,作为入窑口,陶坯入窑后另行封闭,起窑时再破除之。陶窑周围还有取土场及下部埋置的陶缸等,应是较为完整的制陶作坊遗存。出土有大量陶器残片,器形和彩陶纹饰既包含仰韶文化中晚期的一些特征,如卷沿曲腹盆、重唇口尖底瓶(口沿)、宽沿浅腹盆、平唇或敞口尖底瓶(口沿)等,尖底瓶表面饰细线纹,盆类饰弧线三角或曲线波浪纹等;也包含一些典型马家窑文化的特征,如敞口、平底彩陶瓶等,彩陶纹样包括圆圈网格纹、曲线纹等,纹样布局存在不对称现象。初步判断应属马家窑文化早期遗存,但保留有明显的仰韶文化因素,似乎表明这一地区的文化演变特点较为特殊。
(本文原载于《中国考古学年鉴》2011年,第491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