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族坪遗址:位于齐家文化百年研究文丛上册,摘要有详细信息

大族坪遗址:位于齐家文化百年研究文丛上册,摘要有详细信息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位于大族坪台地东部,东距纳浪乡政府驻地5公里。大族坪村坐落于台地中部。遗址面积4.2万平方米,是一处住地兼墓地的遗址。南区为齐家文化遗址,北区为寺洼文化遗址。均暴露于坪台断面上,为半地穴式房址。器形有缽、双大耳罐、高领罐、侈口罐,均不能复原。图二大族坪遗址遗物(二)北区位于台地坡面上,面积7740平方米。图三大族坪M1平面图2.遗物墓内共出陶器7件,牙饰1件。图四大族坪M1出土器物碗1件。

大族坪遗址:位于齐家文化百年研究文丛上册,摘要有详细信息

位于大族坪台地东部,东距纳浪乡政府驻地5公里。台地呈扇形,地势平坦,面积较大,是洮河上游地区为数不多、发育较好的黄土台地之一。台地南临朝勿村和朝勿沟,中有小溪一条由西向东注入洮河。东面为洮河,西和西北面为坪山梁所环抱。大族坪村坐落于台地中部。遗址面积4.2万平方米,是一处住地兼墓地的遗址。

遗址分南、北两区。南区为齐家文化遗址,北区为寺洼文化遗址。墓地位于遗址西面,部分与遗址相重合。

(一)南区(齐家文化遗址)

1.文化层

仅发现15米长的一段堆积层,厚0.3~0.8米,由灰土、烧土、炭屑构成。包含物很少,内含白灰面房址2座。

2.遗迹

白灰面房址2座(编号88DF1,88DF2)。均暴露于坪台断面上,为半地穴式房址。F1暴露长3.8米,穴壁高0.38~0.43米,中间为一长0.92米、深0.17米的圜底灶坑。居住面加工考究,白灰涂层光滑坚实,厚0.5~1厘米。其下为一厚4厘米压实的硬土层。穴壁涂白灰两层,中间夹草拌泥涂层。房址南侧(与房址相连)有一层厚0.06米、长0.4米的硬土层,其下压人骨一堆(未清理,从观察到的现象看,似堆置)。从房址穴壁走向推测,系一方形房址。F2位于F1的北侧,相距3米,暴露长3米,穴壁高0.05米,中间灶坑长0.77米。白灰直接涂抹于生黄土层上,厚0.3~1厘米。

3.遗物

采集陶片16件,石器2件。

陶片 分泥质陶和夹砂粗陶。泥质陶分粗细两种,粗泥质陶掺有料姜石粉末。夹砂粗陶以白色细砂和碎陶末为羼和料。陶色有橙黄、橙红、棕褐和灰黄。手制,口沿轮修。纹饰有绳纹和麻点纹。器形有缽、双大耳罐、高领罐、侈口罐,均不能复原。陶片厚0.4~1.4厘米。

石器 两端刃器1件。D采:13,弧边条形。两端用单向背面加工的方法修整成刃缘,两侧边各打一凹弧形缺口。细砂岩,灰绿色。长16.2厘米、宽8.7厘米(图二:8)。

石斧毛坯 1件。D采:5,扁平长条形,弧顶,下部残。周缘打琢加工。细砂岩,黑绿色。残长10.6厘米、宽7.7厘米、厚3.1厘米。

图二 大族坪遗址遗物

(二)北区(寺洼文化遗址)

位于台地坡面上,面积7740平方米。文化层暴露多处。最长一段长50米,厚1~1.6米(下不见底),上距地表2~3.6米。浅灰色,质疏松。内含陶片、石片、石核、兽骨及河卵石。

1.遗物

采集有陶片和石器。

(1)陶片

共采集21片。泥质陶,陶土较粗,有灰和橙红两种陶色,有些施陶衣,数量很少。粗陶以细砂、页岩碎屑、碎陶末和料姜石粉末为羼和料,其中以细砂为常见,但大多混合使用。陶色有灰、灰褐、橙黄、橙红等。手制,以泥条盘筑法成形。器表或磨光、或刮抹、或抹光。纹饰有乳丁纹和刮抹修整形成的条(线)纹。器形仅罐类一种。分四式。

Ⅰ式:口沿1件。D采:2,口略侈,卷唇。双环耳,顶部略凹弧,饰乳丁纹。耳上端与口沿相连,下端嵌入腹壁。素面磨光。厚0.5厘米(图二:1)。

Ⅱ式:1件。D采:3,侈口卷唇,短颈。泥质。外施橙红色陶衣,胎灰色。厚0.6厘米(图二:2)。

Ⅲ式:1件。D采:4,敞口方唇,高领。外饰刮抹条纹。厚0.9厘米(图二:6)。

Ⅳ式:1件。D采:7,侈口方唇。素面抹光。厚0.8厘米(图二:4)。

器底 8件。皆平底,夹砂,有大小之分。标本D采:8,大平底,弧壁。泥条宽2.8厘米。内外壁橙红色,胎灰色。壁厚1厘米、底厚1.2厘米(图二:3)。

(2)石器

共采集7件。有石片、石铲、磨棒等。

石片 4件。

基本呈长扁圆形。剥离面以打击点为中心,形成一个半圆形高起的台面,其周为薄锐的边缘。石质有细砂岩和变质云母硅岩。标本D采:4,不规则形。打击点5处,连成一线。剥离面为两个相连的高起的弧形台面,周缘残。细砂岩,黑绿色。残长14.4厘米、残宽8.1厘米、最厚处1.7厘米。

铲 2件。分二式。

Ⅰ式:1件。D采:10,长直柄,溜肩斜弧刃。打制,一面仍留原石面。刃缘有崩落小石片的疤痕。含云母细砂岩,黑灰色。长20.2厘米、刃宽12.7厘米(图二:7)。

Ⅱ式:11件。D采:12,扁平梯形,弧刃。打制,一面仍留其原石面。刃缘有崩茬。含云母细砂岩,浅绿色。长12.3厘米、刃宽9.9厘米(图二:9)。

磨棒 1件。

D采:1,棒形,横剖面为抹角长方形。琢制。使用面打琢成糙面,有磨损痕迹。变质云母硅岩,灰黑色。长17.7厘米、宽7.7厘米、厚5.4厘米(图二:5)。

(三)墓地

位于遗址西面,部分与遗址相重合。1988年7月调查时,在坪台断面发现被挖毁和暴露的墓葬11座,清理1座,在另一座残墓中采集到陶器2件。现收集到出土陶器45件,其中齐家文化陶器16件,寺洼文化陶器29件。

1.墓葬

88DM1 竖穴土坑墓。墓底平面为圆角长方形,长2.13米、残宽0.7米。方向40°。内葬人骨3具,头骨1颗。

Ⅰ号人骨仰身直肢,面向西北,右臂环抱胸前,左臂下垂,手置腹部。Ⅱ号人骨侧身屈肢,面侧俯,颈部染成铜绿色,右腿骨似被砍断,压于Ⅰ号腿骨下,一足置随葬器物下,另一足缺失,左臂骨散乱,无手骨,人骨似呈挣扎状。Ⅲ号人骨系儿童,头骨置Ⅱ号人骨颈部,下颌骨及胸骨、肢骨零散地置于墓坑边。在Ⅱ号人骨右下方,与随葬器物一块,置人头骨一颗,无下颌骨,面向南。随葬器物分置于Ⅰ号人骨头顶和足部(图三)。

图三 大族坪M1平面图

2.遗物

墓内共出陶器7件,牙饰1件。

陶质分泥质陶和夹砂粗陶两类。泥质陶陶土较粗,大多掺有不等的料姜石粉末。粗陶以黑色细砂和碎陶末为羼和料,胎质疏松,羼和料裸露。陶色有灰、红和橙黄,大多不纯,往往杂有黑灰、灰黄、黄褐或橙红色斑块。

器物手制,以泥条盘筑法成形,泥质陶口沿轮修。器底大部外接,少数从内塞入。器耳附粘。器表刮抹。饰纹有划纹、刮抹线纹。器物腹壁较厚,显得厚重,尤其是粗陶器,制作粗糙笨重,器形歪斜。器形有碗、杯、单耳罐、高领双耳罐、侈口罐等。

图四 大族坪M1出土器物

碗 1件。M1:4,口略敛,尖唇,浅腹,大平底。素面。橙黄色。口径14.3厘米、高6.2厘米、底径9.2厘米(图四:1)。

杯 1件。M1:5,方唇,口缘不平,桶形腹,大平底。形体不规整。素面。口径7.7~8.2厘米、高7.8厘米、底径6.6~7.6厘米(图四:8)。

单耳罐 1件。M1:1,敞口尖唇,高领,单耳,弧腹,底内凹。素面。领腹相接处有一道划纹。领部轮修,底内塞。口径7.4厘米、高12.7厘米、底径6厘米(图四:3)。

高领双耳罐 1件。M1:7,侈口方唇。弧腹,双环耳,平底。外壁有不甚明晰的刮抹线纹。所夹碎陶末裸于器表。口径10.9厘米、高22.8厘米、底径9.1厘米(图四:7)。

侈口罐 3件。分三式。

Ⅰ式:1件。M1:2,敞口斜方唇,高领,折腹,平底。素面。外壁有烟炱。质疏松。口径8.4厘米、高11厘米、底径6.2厘米(图四:4)。

Ⅱ式:1件。M1:6,方唇,口略侈,弧腹,平底。素面。颈部有轮修痕迹。胎疏松。口径8.8厘米、高11厘米、底径7厘米(图四:2)。

Ⅲ式:1件。M1:3,侈口斜方唇,鼓腹,大平底。素面。底内塞。浅灰色,有烟熏痕迹。胎厚而疏松。口径9.3厘米、高12.5厘米、底径8.7厘米(图四:5)。

牙饰 1件。M1:8,用动物犬齿制成。略残。上钻8个小孔。表面光滑。长18厘米,小孔径0.3~0.5厘米(图四:6)。

其外,在一座被挖毁的残墓(编号88DM2,墓葬形制不清)中,采集到陶器2件。

单耳杯 1件。M2:1,方唇直口,曲腹,单耳,大平底。素面刮抹。耳上端附粘于口沿内壁,下端穿入腹内。夹河砂和碎陶末。橙黄色。口径12.3厘米、高7.2厘米、底径7.5厘米(图五:1)。

双鋬罐 1件。M2:2,敞口尖唇,弧腹,双鋬,平底。素面。夹砂。陶色不纯,浅灰、黄褐和烟熏黑斑相杂。胎疏松,内外壁均有积炭。口径8.5厘米、高13.4厘米、底径7.4厘米(图五:2)。

图五 大族坪M2出土陶器

3.征集品

1981年和1988年两次共征集墓地出土陶器45件,采集1件。现分述如下。

(1)齐家文化陶器(www.xing528.com)

共15件。陶质分泥质陶和夹砂粗陶。泥质陶可分细泥质和粗泥质两种,粗泥陶往往掺有料姜石粉末。粗陶以页岩碎屑为羼和料。陶色有橙红、橙黄,部分陶色不纯,或橙红、橙黄相间,或橙红、灰色相杂。

器物以泥条盘筑法制成,口沿皆轮修,有些扩大到腹部。肩颈间往往有一周不甚明显的凸棱。底或外接,或从内塞入。器表大部磨光,有些并有光泽。纹饰有篮纹、戳印短线纹和椭圆形点纹、划纹、绳纹及附加堆纹。

器形有碗、盆、单耳罐、双大耳罐、高领双耳罐、高领罐、瓮、瓶、豆等。

碗 2件。分二式。

Ⅰ式:1件。D征:5,尖唇,口略敛,曲腹,大平底。素面抹光。口径16.3厘米、高7.3厘米、底径9厘米(图六:1)。

Ⅱ式:1件。D征:7,敞口尖唇,斜直腹,平底。素面抹光。口径11.9厘米、高6.1厘米、底径6厘米(图六:2)。

盆 2件。

标本D征:4,圆唇,直口略敛,腹略曲,大平底。素面。口径17.7厘米、高8.7厘米、底径8.8厘米(图六:4)。

单耳罐 1件。

D征:7,口略敞,圆唇,单环耳,折腹,平底。饰戮印短线纹、附加锯齿纹和齿纹。耳上端穿入器壁。口径7.1厘米、高9.5厘米、底径6.4厘米。

图六 大族坪墓地陶器

双大耳罐 3件。分二式。

Ⅰ式:2件。喇叭口,高领,双扁宽耳,鼓腹,平底。口部轮修。标本D征:8,双大耳较直。素面抹光。口径8.5厘米、高12.5厘米、底径6.1厘米(图六,8)。另件,D征:1,双大耳外弧。素面磨光。口径8.4厘米、高12.3厘米、底径5.9厘米(图六:11)。

Ⅱ式:1件。D征:25,圆唇,口部一侧呈流状,高领,双大耳,垂腹,大平底。素面磨光,颈部饰划纹一道。口径8.2~9.2厘米、高13.3厘米、底径7.1厘米(图六:3)。

高领双耳罐 3件。分二式。

Ⅰ式:2件。标本D征:27,敞口,口沿轮修成“子母扣”状,高领,弧腹,双耳,平底。腹部饰篮纹。口径15.8厘米、高31.1厘米、底径8厘米(图六:5)。

Ⅱ式:1件。D征:6,圆唇,敞口,高领,鼓腹,双耳,平底。领部饰戳印椭圆形点纹。口大部残,高22厘米、底径7.7厘米(图六:10)。

高领罐 1件。

81D征:1,尖圆唇,敞口,高领,深腹,平底。素面。口部轮修。口径8.7厘米、高14.2厘米、底径6.1厘米(图六:9)。

瓶 1件。

81D征:24,敞口圆唇,高领,鼓腹,平底。素面磨光。领肩轮修。口径8.8厘米、高18.8厘米、底径6.7厘米(图六:7)。

豆 1件。

D征:2,凹弧唇,浅腹,大圈足。素面磨光。豆盘圈足大部轮修。据掘得该器的群众主动介绍,豆出土时上置一人头骨。圈足大半残。口径17.5厘米、高15.2厘米(图六:6)。

瓮 1件。

D征:29,敛口,内斜唇,圆肩,腹微弧,平底。口部钻三小孔。腹部饰稀疏的篮纹。口径15.3厘米、高27.7厘米、底径11.3厘米(图六:12)。

(2)寺洼文化陶器

共31件。分泥质陶和夹砂粗陶两类。泥质陶陶土较粗,质不纯,含少量细砂,数量很少。粗陶羼和料以使用细砂为主,次为碎陶末,其外还使用页岩碎屑和料姜石粉末,陶色有灰、红褐、橙黄、黑褐等,大多不纯,往往几种色块相杂,部分有烟熏痕迹。

器物手制,以泥条盘筑法成形,泥条宽1.3~2.5厘米。一般分段制作再粘接在一起。底大部从内塞入,少数外接。在器耳的装配上,上端一般粘接于口沿上,与口沿连成一体,下端或在器腹上开口,穿入器腹内抹平加固,或在器壁上切槽嵌入槽中,周缘填泥加固,少数采用常见的附粘做法。器表整治以磨光为主,次为刮抹,抹光的少见,但泥条凸棱处理不干净,羼和料大多裸露。个别器物口沿有轮修痕迹。

纹饰大部为素面。其外以附加堆纹为常见,还有乳丁纹、泥饼纹、凸弦纹、云雷纹等。个别器耳饰磨光篮纹。器形有碗、侈口罐、腹耳罐、双耳罐、四耳罐等。

碗 1件。

D征:3,口略直,方唇,深腹,平底。素面抹光。口径10.6厘米、高5.9厘米、底径4.9厘米(图七:1)。

侈口罐 共9件。分四型六式。

A型:1件。D征:17,侈口斜方唇,短颈,溜肩斜直腹,平底。素面刮抹。口径8.8~9.3厘米、高12.3厘米、底径6.7厘米(图七:10)。

B型:1件。D征:12,敞口圆唇,折腹平底。素面刮抹。厚胎,外壁有烟炱。口径9.2厘米、高11.3厘米、底径6.6厘米(图七:5)。

C型:2件。标本D征:3,敞口方唇,口缘不平,弧腹,平底。素面。口径7.5厘米、高11.1厘米、底径5.2厘米(图七:11)。D征:14,口部残。弧腹,平底。素面抹光。残高12.1厘米、底径5.5厘米(图七:2)。

D型:5件。分三式。

Ⅰ式:1件。D征:18,敞口方唇,圆腹,平底。素面磨光。口沿轮修。口径9.6厘米、高15.6厘米、底径7厘米(图七:6)。

Ⅱ式:1件。D征:2,口部残。鼓腹,平底。饰乳丁纹。残高11厘米、底径6.4厘米(图七:9)。

Ⅲ式:2件。标本D征:19,圆唇,敞口,垂腹,平底。素面。外壁有烟炱。口径7.4厘米、高11.6厘米、底径6.7厘米(图七:12)。

腹耳罐 1件。

D征:9,敞口斜方唇,圆腹,双环耳,平底。素面磨光。口径8.4厘米、高15厘米、底径6.8厘米(图七:3)。

双耳罐 共16件。口耳相连。分四型九式。

A型:3件。分二式。

图七 大族坪墓地陶器

Ⅰ式:1件。D征:22,敞口斜方唇,口沿略呈扁圆,双环耳,鼓腹,小平底。素面磨光,略有光泽。有烟熏斑块。口径7.8~8.3厘米、高12.4厘米、底径5.5厘米(图七:13)。

Ⅱ式:2件。D采:1,敞口圆唇,双环耳,鼓腹,底略内凹。器形较小。饰凸弦纹。口径6.5厘米、高8.7厘米、底径4.6厘米(图七:14)。D征:37,侈口,沿微凹弧,双耳,腹略鼓,大平底。素面磨光。口径13.6厘米、高19.5厘米、底径10厘米(图七:15)。

B型:2件。标本D征:21,纵扁圆口外敞,双环耳,折腹,平底。素面刮抹。有烟熏斑块。口径8.5~9.5厘米、高14.4厘米、底径6.9厘米(图七:7)。

C型:2件。大口浅腹。分二式。

Ⅰ式:1件。D征:10,侈口,双环耳,顶略凹弧,平底。素面磨光。口径10厘米、高7.4厘米、底径4.9厘米(图七:8)。

Ⅱ式:1件。D征:23,纵扁圆口,双环耳,平底。素面磨光。口径9.7厘米、高7.8厘米、底径5.2厘米(图七:4)。

D型:6件。口沿均作椭圆形。分四式。

Ⅰ式:1件。88D征:5,圆口,斜方唇,双环耳顶凹弧,圆腹,小平底。素面磨光。耳顶饰乳丁纹。口径12.4~13.7厘米、高17厘米、底径8.6厘米(图八:1)。

Ⅱ式:1件。D征:16,扁圆口,方唇,双环耳顶部凹弧,圆腹,平底。素面磨光。有烟熏斑块。口部分残。口内径8.6厘米、高13.3厘米、底径6.9厘米(图八:5)。

Ⅲ式:2件。椭圆口。标本D征:32,双环耳,弧腹,平面略扁圆,平底。磨光。饰云雷纹。口径15.3~17厘米、高21.3厘米、底径10.6厘米(图八:3)。D征:15,方唇,双环耳顶凹弧,圆腹,小平底。素面磨光。有烟熏斑块。口半边残。高13.7厘米、底径6.1厘米(图八:4)。

Ⅳ式:2件。椭圆口,沿略凹弧。标本D征:31,双耳顶略凹弧,大腹外鼓,平底。素面磨光,耳部饰不甚清晰的篮纹。口径14.2~15.6厘米、高18厘米、底径10.8厘米(图八:7)。D征:36,口半边残。双环耳,圆腹,平底。素面磨光。口径15厘米、高22厘米、底径12.1厘米(图八:2)。

四耳罐 4件。分三式。

Ⅰ式:1件。D征:33,口略敞,圆唇,四竖耳,圆肩,斜腹,大平底。素面磨光。口径14.1厘米、高23厘米、底径14.1厘米(图八:8)。

Ⅱ式:1件。D征:30,圆口方唇,弧边方形沿,四环耳与口沿相连,圆腹,平底。素面抹光。口径10.4厘米×10.6厘米、高14.5厘米、底径6.5厘米(图八:6)。

图八 大族坪墓地陶器

Ⅲ式:2件。标本D征:35,敞口斜方唇,四环耳与口沿相连,圆肩,斜腹,小平底。素面磨光。口大部残。高23.5厘米、底径9.4厘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