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齐家文化百年研究成果:三期遗存简介

齐家文化百年研究成果:三期遗存简介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期遗存种类与二期遗存基本相同。墓葬保存较差,破坏严重。F78尚未发现附属遗迹。图三一F13图三二彩陶双耳罐图三三陶双耳罐图三四陶器盖图三五陶双耳罐图三六陶罐图三七陶器盖图三八彩陶双耳罐图三九陶壶图四〇陶双耳罐图四一彩陶双耳罐M18为圆角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后期破坏较严重,现存墓坑长62厘米、宽30~35厘米、深8~10厘米。

齐家文化百年研究成果:三期遗存简介

三期遗存种类与二期遗存基本相同。遗迹以服、墓葬为主,房屋仅见地面立柱式和土坯建筑,基本延续了二期的建筑方式及房屋形制。墓葬保存较差,破坏严重。

(一)房址

1.地面立柱房屋

有1座。

F75 平面为长方形,朝向东南。发现柱洞18个;直径10~34厘米,深7~40厘米,整体分布较有规律。活动面为红色沙质黏土,土质较致密,地面火烧痕迹明显,局部有较薄的灰土堆积(图二八)。

图二八 F75(东南→西北)

2.土坯房屋

建造方式与二期土坯建筑方式相同。

F78平面近正方形,四面墙体互相垂直,西墙长360厘米、北墙长400厘米、东墙长300厘米、南墙长180厘米,墙体宽度均为20厘米,总面积约15平方米(图二九)。内部堆积可以分为4层。第1层为倒塌堆积,第2、3层为活动堆积,第4层为活动面。其中第1、4层覆盖范围都大于墙体内房屋范围。屋内地面为红色黏土,较致密。F78尚未发现附属遗迹。活动面上发现残铜刀1件、小陶罐1件、石器4件。屋外地面亦为红色黏土。

图二九 F78(西南→东北)

F79整体为一长方形建筑,呈西北—东南向,门道位于东南。整体为一大间,东南部隔出一小间,肯为主室和储藏间(图三〇)。北墙长490厘米、基槽宽25~30厘米,南墙与北墙近乎平行,被门道分为两段,总长约410厘米、基槽宽25~30厘米、门道宽约80厘米。西墙垂直于南墙和北墙,长686厘米、宽25~30厘米。东墙长约690厘米、基槽宽25~30厘米。F79小隔间北墙长225厘米、基槽宽20~30厘米,东墙长168厘米、基槽宽28~28厘米。F79总面积33.71平方米,其中小隔间约3.78平方米。从解剖情况来看,整座房屋建筑过程应该为先在较大范围铺一层黄褐色和红褐色垫土,然后在垫土上挖基槽,基槽深浅和宽窄不一,基槽内一般先铺一到两层垫土,夯打后铺土坯,土坯铺设并无刻意错缝,在垫土和土坯之间放置石块、陶片和骨头。在墙基槽上再起建墙体,墙体部分由于破坏严重尚不清楚。屋内垫土上铺设一层厚约2~3厘米的红胶泥作为活动面。活动面上残留有活动堆积,散布有陶片、骨块、石块等。屋外西北部有大片火烧地面,应是当时屋外活动形成。

图三 〇F79(东南→西北)

F79土坯整体较为完整。基槽内的土坯规格不一,长宽分别为40厘米×20厘米、50厘米×30厘米、50厘米×20厘米、30厘米×20厘米、40厘米×30厘米,厚基本为8~10厘米。土坯以红黏土为主,有部分褐色黏土与黄色黏土,土质致密,多数成层状分布。

(二)墓葬

M13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长200厘米、宽54厘米、深21~37厘米,斜直臂,平底。内有人骨一具,为儿童,性别不明,头向西南,面向上,仰身直肢,保存状况较好。无葬具(图三一)。随葬陶器11件(图三二~图四一),位于死者头部和足部,另外头部还有2件骨匕、1件石刀和1枚白色石块,胸部附近有9块玉料。

图三一 F13(西北→东南)

图三二 彩陶双耳罐(M13:1)(www.xing528.com)

图三三 陶双耳罐(M13:2)

图三四 陶器盖(M13:5)

图三五 陶双耳罐(M13:10)

图三六 陶罐(M13:6)

三七 陶器盖(M13:3)

图三八 彩陶双耳罐(M13:9)

图三九 陶壶(M13:8)

图四 〇陶双耳罐(M13:4)

图四一 彩陶双耳罐(M13:14)

M18为圆角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后期破坏较严重,现存墓坑长62厘米、宽30~35厘米、深8~10厘米。墓坑四壁较为垂直且平整,无明显加工痕迹。墓葬东南部即墓主头端有向外延伸的部分,平面略呈梯形,与墓室相连且两侧宽于墓室,推测为头龛,其内放置有3件陶罐。头龛深10厘米、宽46厘米、残高8厘米,其底部与墓底相连。墓内发现人骨一具,头骨较完整但已碎裂,牙齿保存较好。此外,还发现椎骨一块、少量右侧肋骨及右上肢骨,保存较差。葬式为仰身直肢,头向东南,面向东北。根据骨骼初步推断墓主为儿童,但确切年龄及性别无法判断。墓葬填土为灰色夹杂黄褐色花土,土质为沙质黏土,较疏松。头部有2件绿松石串饰(图四二)。

图四二 M18(西北→东南)

(三)遗物

出土遗物与二期基本相同,种类丰富,主要有陶器、石器、骨器、玉器、炭化作物、冶金等。陶器均含砂粒,以红陶为主,灰陶少。制法为泥条盘筑,分段套接,个别较小的器物为手捏而成。彩陶一般是施紫红陶衣,再饰黑彩,易于脱落,主要纹样有平行条带纹、折线纹、菱格纹、三角纹、网格纹、回形纹等。器形主要有罐、盆、壶等,器盖较多。冶金遗物主要有铜器、矿石、炉渣、炉壁残块、鼓风管、石范、铜颗粒等,其中铜器主要有刀、环、泡、锥等。另外采集有1件权杖头石范,已残,石质较坚硬,残高约6.4厘米。型腔近圆形,背面圆鼓,有两道凹槽,一道靠近顶端,围绕范一周,另一道与其垂直。靠近顶端的一圈可能为合范时进行捆绑用的箍槽,与其垂直的可能是加楔用的楔槽,这两道槽也能起到闭合范线的作用。该范似半个权杖头,内腔较为干净光洁,没有明显的使用痕迹、推测是在加工过程中因破裂而废弃的半成品(图四三,图四四)。该范与火烧沟墓地所见青铜权杖头的主体形状极为接近。

图四三 权杖石头范(内面)

图四四 权杖石头范(背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