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产工具
有石制的敲砸器、刮削器、斧、凿、纺轮和砺石以及陶刀、骨锥等,皆属半山类型遗物。
图六 石、骨、陶器
敲砸器 1件(F1:15),硅酸岩制。灰黑色,质细而坚。圆形,由边缘交互打击而成,两平面保存光面。似为残石斧改制,直径4.5厘米(图六:1)。
刮削器 2件,皆硅酸岩制。F1:17一件为梯形弧刃,系由砾石上打下的扁平薄片制成,一面保留砾石面。仅由边缘交互打击成刃口,刃部较为厚纯,为使用磨损所致。长5.5厘米,宽约4厘米,厚1厘米(图六:3)。T1:7一件略呈长方形,亦为砾石上打下的石片制成。宽面的一侧有轻微的磨光痕迹,窄面的一端由两面交互打成刃口。长5厘米,宽4厘米,厚2.7厘米(图六:2)。
斧 2件,皆出自1号房子内。其中F1:16一件碳酸岩制,青灰色,质细而坚。平面呈长方形,通体磨光,上部已残,刃部作圆弧形。残长9厘米,宽5厘米,厚2.3厘米(图六:7)。F1:3一件硅酸岩制,青灰色。薄片长方形,正面和两侧面磨光,背面仍留岩面,刃部锋利。长4.5厘米,宽2.8厘米,厚0.2厘米(图六:9)。
凿 1件(T1:4),硅酸岩制。灰黑色,通体磨光,器身作长条形,上部已残,刃由两面磨成。残长10厘米,宽1.6厘米,厚1.5厘米(图六:8)。
纺轮 1件(T1:5),碳酸岩制。扁平圆形,红色,两面及周边磨光。已残一半,直径4.7厘米,厚0.7厘米(图六:10)。
砺石 1件(F1:18),系碳酸岩大石板,平面略呈长方形,边缘三面有打制修理的痕迹。一面较平滑,因磨损而下凹。长50厘米,宽30厘米,厚3厘米。
陶刀 2件,皆出自1号房子内。F1:1一件由彩陶片制成。已残一半。弧背圆角,单孔由两面对穿,侧旁带缺口,单面刃。残长6厘米,宽4.5厘米,厚0.5厘米(图六:11)。F1:13一件由泥质红陶片制成,略呈长方形,单孔由两面对穿。长9.5厘米,宽3.5厘米,厚0.4厘米(图六:4)。
骨锥 1件(T1:2),大部分已残,磨光,横剖面呈圆形。残长3.5厘米,直径0.5厘米(图六:6)。(www.xing528.com)
(二)生活用具
仅陶器一种,有彩陶罐和夹砂陶罐、盆等,器形较简单。陶地多为浅红色,前者由红、黑两色彩绘,后者大部分是素面。共12件,都出自1号房子内,皆由破碎陶片复原成,属半山类型。
彩陶罐 共3件。小口高颈,圆肩鼓腹,腹部两侧附有对称的扁平环形耳,下为小平底,底部与口径大致相等。F1:1表面打磨较粗糙,颈部绘两道锯齿纹,肩部为四大圆圈,内填黑彩方格纹,圆圈外面绘四道赭红色和黑彩宽带相间的大弧线纹,同时在腹部宽带的下面缀以连弧纹一圈。器形较大,通高45厘米(图七:1)。F1:2表面打磨细致并有光泽。纹饰不同之处,主要在于肩部大圆圈内填以由五条细线组成的交叉带纹,并在带纹的四角各加一个黑色圆点。通高41厘米(图七:2)。F1:3表面打磨光亮,四大圆圈内填以竖行波浪形条纹七条,其余部分纹饰与以上大体相同。通高40厘米(图七:3)。
图七 彩陶罐
夹砂陶罐 共7件。大口,短颈口稍外敞,圆肩鼓腹,腹部两旁各附扁平环形耳,下为平底。器形基本一致,仅颈、肩以及纹饰方面略有变化。其中3件,颈部上下各饰宽泥条一道,上面有手指压印痕。F1:4,底部残缺,器形较大,通高约46厘米(图八:5)。F1:6,腹部较浅,通高42厘米(图八:4)。F1:5,大部残缺,已复原。2件,肩部较圆。F1:7,口部外缘附加泥条一圈,腹下部附加泥条四道,上面都有手指压印痕。通高39厘米(图八:1)。F1:8,腹部两旁器耳较厚,颈部下边附加泥条一圈,腹下部近底壁处附加泥条三道,做法同上。通高36厘米。还有2件,口稍小,圆唇,口唇外缘附有泥片状小耳一对,肩上部饰连续平行的半圆弧形泥条堆纹五组,每组各为四条。弧线泥条下面横加一道泥条,将各组连贯起来。泥条较细,表面压成锯齿形。F1:9,肩部圆鼓,器形较小,通高28厘米(图八:3)。F1:10,陶地白色,腹部较鼓,通高35厘米(图八:2)。
图八 夹砂陶罐、盆
带流盆 共2件。皆为夹砂粗陶,F1:11,大口、深腹,往下收缩成平底。口部带管状流,腹部两旁附有环形耳。口沿附加泥条一圈,下缀一条波浪形泥条,两者至流的上下围贴,使流得以稳固。腹部自器耳以下附加盘旋上升的泥条四圈,表面都有手指压印痕。盆口长径35厘米,短径30厘米,通高24厘米(图八:6)。F1:12,器形与前一件相同,唯腹部稍鼓,器身较浅。口沿附有泥条一道,因按压不牢多已脱落,腹部两旁各附扁平泥鋬一个,鋬首卷起。口径30厘米,通高19厘米(图八:7)。
(三)装饰品
穿孔石饰 1件(F1:14),白色大理石磨成。扁平圆弧形,一端穿孔,孔由两面穿透,另一端已残,可能是石镯的残片。残长5.5厘米,宽3厘米,厚1厘米(图六: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