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教师说课技能训练:中班音乐欣赏小熊的糖果

幼儿教师说课技能训练:中班音乐欣赏小熊的糖果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案例25中班音乐欣赏“小熊的糖果”说课尊敬的各位园长,你们好。较好地体现出《纲要》倡导的让幼儿在艺术活动中大胆运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情感、理解和想象的理念。音乐停止没有被抓到的小熊能够成功拿到糖果。游戏结束后,两组幼儿互换角色再次进行游戏。我认为绘画更应该以发挥幼儿的艺术天性和创造力为主。

幼儿教师说课技能训练:中班音乐欣赏小熊的糖果

案例25

中班音乐欣赏 “小熊的糖果”说课

尊敬的各位园长,你们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中班音乐欣赏活动“小熊的糖果”。首先,说一说设计思路。

一、说设计思路

《葡萄牙进行曲》是一首节奏欢快、旋律活泼的乐曲,很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中班幼儿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音乐形象的感知应尽可能借助多种感官进行。故事是孩子们最爱听的,游戏是孩子们最爱玩的。根据幼儿以上特点,在本次活动中,我将故事、音乐游戏与乐曲《葡萄牙进行曲》有机结合,让幼儿在轻松、自然、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音乐。

二、说活动目标

目标1:欣赏音乐,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特点。

目标2:通过图片与音乐匹配的方式了解音乐结构,并能运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

目标2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与难点,它清晰地呈现了活动的基点不仅仅停留在对音乐内容的了解与一味的模仿学习中,而是将音乐素材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整合。为解决这一重难点,我利用图片与音乐匹配的方式帮助幼儿了解音乐结构,同时利用与故事情节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幼儿更好地感受和理解音乐。为使教学活动更加形象化、具体化、生动化,我做了充分的教学准备。

三、说活动准备

1.小熊手偶

用孩子喜爱的形象吸引其注意力,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图片

能够使抽象的音乐形象直观化,更好的帮助幼儿感知音乐形象,了解音乐结构。

3.音乐《葡萄牙进行曲》

《葡萄牙进行曲》是由一个旋律回旋重复了8次组成的乐曲。首先是两小节行进式引子,后面的旋律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由两句相同的乐句组成,沉稳而又欢快,两句旋律线像行走在道路上。第二部分也是由两句基本相同的乐句组成,急促而欢快,很像是遇到了危险要躲到山洞里。

四、说教学方法

本次活动,我运用的教学方法是多感官参与法。通过听一听、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等表现手段,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感受体验音乐《葡萄牙进行曲》的情境。用自己的方式大胆想象,快乐表达。较好地体现出《纲要》倡导的让幼儿在艺术活动中大胆运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情感、理解和想象的理念。

五、说活动过程

1.出示手偶,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我利用“维尼熊手偶”导入本次活动。“嗨,小朋友们好,我是你们的好朋友维尼熊。大灰狼把我最爱吃的糖果藏到了一个秘密的地方,我想请你们帮我找到糖果然后一起分享。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出发去寻找糖果吗?”可爱的维尼熊形象不仅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而且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欲望。

2.初步感受音乐

(1)幼儿完整欣赏音乐。通过“维尼熊看到小朋友们这样愿意帮助他,心情是怎么样呢?猜猜音乐中的小熊都到了哪里?”引导幼儿初步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特点,为下面分段欣赏音乐做铺垫。

(2)利用音乐与图片相匹配的方式分段欣赏音乐,并用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

先让幼儿分段欣赏音乐,引导幼儿感受乐段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旋律带来的不同的听觉感受,如第一部分的听觉感受是平静的、明亮的、放松的,而第二部分的听觉感受则是急促的、紧张的。然后出示道路与山洞图片,让幼儿将听到的音乐与相应的图片进行匹配。如第一部分平静、明亮的音乐就像小熊行走在道路上,第二部分急促、紧张的音乐就像小熊遇到了危险赶紧躲藏到了山洞里。

引导幼儿创编小熊行走和躲藏的原地动作与空间动作,并能够运用动作表现音乐的变化。我这样引导幼儿(放音乐第一部分):“小朋友们,你能从音乐中听出小熊是在哪个地方寻找糖果吗?那为什么是在道路上呢?啊,原来这段音乐听起来很平静很明亮,就像小熊正走在宽阔的大路上,你们知道小熊是怎样走路的吗?谁能学一学它走路的样子。我们一起来模仿小熊走一走。”之后由老师带领幼儿用自己创编的肢体动作表现音乐。

接下来欣赏第二部分音乐(放音乐),“咦,这段音乐和前面那段完全不一样,你能感觉到发生了什么?大灰狼来了,小熊应该怎么办呢?对了,小熊应该藏到山洞里,我们一起来模仿小熊是怎么藏到山洞里的吧。”老师带领幼儿再跟音乐做肢体动作表现音乐。

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幼儿先感受音乐、再用语言、图片和肢体动作进行表现,帮助幼儿更加全面地了解音乐、感知音乐的细节,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3.在音乐游戏中反复完整感受音乐

幼儿熟悉音乐结构之后,分组进行游戏,将幼儿分为两组,第一组幼儿创设环境,第二组幼儿扮演小熊,音乐响起的时候,所有小朋友一起进场。听到第一部分音乐时,第一组小朋友迅速排成两排创编动作扮演道路两边的大树,第二组小朋友扮演小熊创编动作在大路上行走;当听到第二部分音乐时,第一组小朋友搭成山洞,第二组小朋友自己创编动作躲藏到山洞里静止不动,没有静止的小熊将被老师扮演的大灰狼抓到,取消游戏资格。音乐停止没有被抓到的小熊能够成功拿到糖果。游戏结束后,两组幼儿互换角色再次进行游戏。在反复游戏中能使幼儿逐步加深对音乐的感受。

这一环节,我将角色表演和音乐游戏相互融合,让幼儿在自由创编动作与即兴表演中感受音乐的美,体会创作的快乐,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并使幼儿的合作意识与群体游戏中的规则意识得到发展。

4.结束部分

在音乐游戏中自然结束活动。

教学中我运用了视听结合、动作创编、音乐游戏等多种方式引导幼儿多方面感受与表现音乐美。活动过程我采用了整—分—整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让幼儿完整地感受音乐结构的特点,还可以让幼儿了解音乐的细节,从而顺利完成活动目标。

案例26

大班绘画 “奔跑的马”说课

一、说设计理念

处理绘画技能与幼儿表达表现的关系是美术教育中始终有争议的问题。我认为绘画更应该以发挥幼儿的艺术天性和创造力为主。对幼儿而言,喜欢绘画、愿意绘画和绘画的过程比绘画的结果更为重要。本次活动我尝试改变了以往国画活动中普遍使用的“教师示范,幼儿临摹”的方法,尽力让幼儿摆脱教师范画的束缚而大胆画出自己想画的东西,让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真正体验到创作的乐趣。

二、说教学内容

本次活动内容是让幼儿画马,而且要求幼儿表现出马跑时的姿态。在绘画工具、材料上我选择了让幼儿运用水墨表现马的造型,一方面有利于幼儿的大胆表现,同时可以增进幼儿关注我国民族文化的情感。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大班绘画教学要求及幼儿绘画能力,制定的教学目标是:

1.学习用水墨画技法画马,大胆运用简练、夸张的线条和色块画出马奔跑时的姿态。

2.能和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的乐趣。

我把教学重点定为:学习用水墨画技法画出奔跑的马。通过分析幼儿的绘画能力,教学难点定为:马奔跑时四肢的画法。对大班幼儿来说,用水墨画技法表现马奔跑时弯曲的四肢有一定难度。因此,定为难点。

四、说教学准备

在考虑物质准备的同时,我充分关注了幼儿的原有的绘画经验和水平。幼儿已有运用水墨形式绘画的经历,对水墨画技法中的中锋、侧锋、浓墨、淡墨等笔法和墨法有一定的了解。这是学习用水墨技法画马的基础。

在材料准备方面,提供给幼儿水墨、毛笔宣纸等绘画工具和材料,便于幼儿进行创作。准备了奔马拼图、马的音像资料(马奔跑的欢快音乐及视频),便于幼儿观察与联想。还准备了徐悲鸿的《奔马》水墨画让幼儿欣赏,帮助幼儿直观地认识与把握马的基本特征。

五、说教学过程

合理的教学设计对达成目标至关重要。设计的教学过程包括三个环节。

1.观察感受,形成物象

幼儿都很喜欢玩拼图,我设计了拼“奔马图”的形式来吸引幼儿。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动物朋友,它是谁呢?”幼儿一边猜测,我一边拼图。当一个“奔跑的马”出现在小朋友们面前时,带给幼儿极大的惊喜和快乐。

我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奔跑的马的形态和特征。我设置了这样几个问题引导幼儿观察:“拼图中的马在干什么?”(www.xing528.com)

“你从哪里看出来它在跑?”

“它跑的时候腿是什么样的?”

“尾巴和鬃毛是什么样的?”

通过观察和讨论,幼儿初步感知马跑时的动态主要表现在马腿、马鬃、马尾上。接下来我会引导幼儿欣赏马奔跑的视频:“马奔跑的时候身体的各个部位是什么样的?”“画面中飞奔的马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这样不仅能帮助幼儿更细致地把握马的动态而且使他们充分感受到马的精、气、神。

然后我再让幼儿用动作模仿马跑时的姿态,首先我会让幼儿自由结伴,与同伴相互交流并模仿马的各种姿态,然后集体交流,让幼儿自愿将自己模仿的动作展示给大家看,如:“谁愿意把刚才和好朋友一起模仿的马的不同的动作表演给大家看一看?”鼓励幼儿大胆用动作表现。

这个环节我主要运用了观察法和多感官参与法,有效调动了幼儿的视觉,语言知觉和运动觉,使他们获得直观感受,更顺利地观察、思考再现奔马的主要特征。

2.丰富知识,大胆创作

先请幼儿欣赏徐悲鸿的《奔马》水墨画。目的是让幼儿观察画家画马时各个部位所用的笔法和墨法,以丰富幼儿的水墨画知识,为幼儿进行创作做铺垫。欣赏时让幼儿边看边交流自己的观感。

我根据幼儿的回答加以引导并总结:水墨画技法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画法。画面上用了中锋和侧锋笔法,中锋笔法线条圆厚有力,用来画马的整体轮廓,使马看起来强健有力;侧锋笔法线条挺立多变,用来画马尾、马鬃,使马看起来具有奔跑的动感;画面中还用了浓墨、淡墨,使画面看起来深浅不同,丰富有变化,形象逼真有立体感。

幼儿进行水墨画创作,是教学的重点。虽然前面的环节中幼儿已充分感知了马奔跑时的形态特征,但怎样用水墨画技法表现出来还有一定的困难。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来解决难点。

在幼儿创作之前,先请他们想一想并相互谈一谈画马时哪里最难画?为什么?在这里我先让个别幼儿回答同伴的问题,尝试让幼儿自己先思考,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引导幼儿怎样画出马的四肢,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如马的四肢奔跑时关节向内弯曲,两腿分前后,有时腿部腾空,有时腿部前伸或后蹬。

为了进一步解决难点,接下来请幼儿三人一组合作拼图,我设计了这样一些拼图让幼儿拼一拼,主要让幼儿拼马的腿部。因为只听教师的讲解幼儿不容易画出马腿的位置,马跑时腿部的弯曲也不好表现。在拼图的过程中,加深了幼儿对奔马腿部特征的把握,而且形态各异的奔马也给幼儿的创作提供了素材。幼儿拼图时我会播放有马奔跑声音的轻快音乐,以便幼儿产生丰富的联想。图拼好后我再请每组小朋友来说一说、做一做刚才他们拼的马是怎样的姿势,腿是什么样子的。幼儿通过语言和肢体动作表达马奔跑时腿部的姿态,脑子里形成了鲜明的奔马的物象。

接下来让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想要画的马,然后三人一组进行创作,老师进行巡回指导。合作绘画加强了幼儿之间的交流与协作,他们也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临摹。

3.展示作品,分享交流

作品完成后,我会和幼儿在教室的活动区角共同布置“奔马”展示园地。将幼儿所画的奔马图挂在展示墙上展示,并请幼儿讲一讲自己的作品,让幼儿说一说他喜欢哪一匹马,为什么喜欢它,通过交流,体验分享的快乐。

案例27

大班韵律活动 “筷子舞”说课

一、设计思路

本次活动内容是让幼儿用筷子跳舞,改变了幼儿关于筷子是用于吃饭的原有经验,使他们产生好奇和兴趣。看到这个课题,我马上联想起传统的蒙古族舞蹈《筷子舞》。幼儿进入大班后,对具有异域风情的音乐和韵律活动更感兴趣,我想让幼儿在感受、体验、表现民族音乐的基础上,领略蒙古族舞蹈的风情。韵律活动中,音乐的选择十分重要,我选择了幼儿喜欢并学过的《牧童之歌》作为本次活动的音乐,这首歌曲旋律优美,节奏欢快,便于幼儿边唱边做动作,体验活动的快乐。

二、活动目标

韵律活动不仅仅需要舞蹈技能、活动秩序的支持与保障,还有对幼儿空间思维、人际交往以及快速反应的要求。活动的组织既要体现“审美”,又要“实实在在”让幼儿有所得。因此,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动作发展水平,制定了以下目标。

1.感受蒙古族舞蹈的特点,学习筷子舞的舞蹈动作。

2.变换队形,体验与同伴集体跳舞的快乐。

教学重点是:学习“筷子舞”的基本动作。

教学难点是:变换队形相互配合。因为这需要幼儿具有一定的空间方位判断能力和较强的合作能力。

三、活动准备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集音、形、色、动为一体,为了有效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完成拟定的教学目标,做了相关教学准备。

1.经验准备

《牧童之歌》的音乐,具有明显蒙古族风情。活动前,教幼儿学会唱这首歌曲。调动他们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物质准备

每个幼儿手持两把同样色彩的筷子(活动时,部分幼儿拿红彩带筷子,另一部分幼儿拿绿彩带筷子)。准备不同颜色的筷子,目的是使幼儿区分队形变换。

四、教学方法

“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我主要采用示范法、讲解法、练习法来实施教学。具体方法将结合活动过程进行阐述。

五、活动过程

为了让幼儿在活动中真正动起来、跳起来,快乐地学习。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

1.提出问题,导入活动

活动开始,我拿出筷子,问幼儿:“平时我们都用筷子干什么?”幼儿回答后,我告诉幼儿蒙古族的小朋友高兴的时候会拿筷子来跳舞,表达他们愉快的心情。提问的方式不仅可以引起幼儿的注意,而且会促使幼儿进行积极思考。

2.运用示范法,学习筷子舞

(1)教师随乐舞蹈,幼儿初步感知筷子舞优美的韵律

组织幼儿围成半圆形,使幼儿清楚、直观地观察到我的每一个动作。

(2)幼儿学习筷子舞的基本动作

幼儿拿起筷子,学习筷子舞的基本动作。根据儿童动作发展是从单纯动作到复合动作,从不移动动作到移动动作的发展规律,我设计了以下四组基本动作:①原地敲击筷子,发出有节奏的声音;②学习弓箭步,用筷子敲击肩部;③学习行走并敲击筷子;④学习相互配合敲击筷子。

这一环节,在教学方法上,我交替使用讲解法和示范法,示范法最直观,幼儿边看边模仿教师的动作。伴随教师的讲解使幼儿更细致地把握动作要领。

(3)幼儿练习筷子舞

运用练习法时,我采取集体练习与分组练习相结合的方式。如幼儿按筷子颜色分组、男女分组等,保持幼儿学习的兴趣。幼儿互相帮助,共同学习动作。教师在旁随机指导。

3.学习队形变换,与同伴配合随乐表演

幼儿掌握基本动作后,加大难度。学习变化队形。这是教学难点。

要求拿红色彩带筷子的幼儿向内圈走,拿绿色筷子的幼儿原地敲打节奏。在队形变化后的基础上,两个小朋友面对面,互相敲击对方肩膀,做基本动作中的第四组动作。在教学中我请幼儿思考:怎样才能变换好队形。每一次练习后都让幼儿反思自己的做法,幼儿不仅有身体的活动,思维也活跃起来。以突破教学难点。

4.完整随乐曲表演筷子舞

教师和幼儿在音乐声中共同舞蹈。在这一环节,为进一步让幼儿体验舞蹈的快乐,我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胆想象,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动作。如启发幼儿思考:筷子除了可以打在肩膀上、地上,还可以打在哪儿?引导幼儿创造性地进行表演,将整个活动推向高潮。

六、活动延伸

活动结束后,在区角中设置蒙古族服饰、乐器等,让幼儿对蒙古族文化有更多的了解,以激发幼儿从小关注我国民族文化的情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