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背景
《名人传》,又称《巨人三传》,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创作的传记作品,它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
右图这本《名人传》由肖复兴主编,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2009年6月第1版。
作者简介
罗曼·罗兰(1866—1944),法国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小说家、传记文学家、音乐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1866年1月29日生于法国中部高原上的小市镇克拉姆西。15岁时,随父母迁居巴黎。1899年,罗曼·罗兰毕业于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通过会考取得了中学教师终身职位的资格,其后入罗马考古学校当研究生。归国后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和巴黎大学讲授艺术史,并从事文艺创作。在此期间,他写了7个剧本,以历史上的英雄事件为题材,试图以“革命戏剧”对抗陈腐的戏剧艺术。1915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作品简介
《名人传》的三位主人公都是人类历史上极富天才而创建至伟的人物,他们的人生丰富多彩,他们的作品精深宏博,他们的影响历经世代而不衰,此传记里的三人,虽然一个是德国的音乐家,一个是意大利的雕塑家、画家、诗人,另一个是俄国的作家,各自处于不同的领域,但他们都是伟大的天才,在人生忧患困顿的征途上,为寻求真理和正义,为创造能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献出了毕生精力。他们坚信只要自己的灵魂能够坚忍果敢,不因悲苦与劫难而一味地沉沦,那就一定能冲破肉身的束缚,奔向人生的崇高境界。罗曼·罗兰着力凸现他们崇高的人格、博爱的情感和广阔的胸襟,从而为我们谱写了另一阕“英雄交响曲”。
在线赏析
贝多芬传
一心向善,爱自由高于一切。
即使为了王座,也绝不背叛真理。(www.xing528.com)
——贝多芬
他个子矮小,身体粗壮,一副运动员的结实骨架。一张土红色的阔脸庞,只是到了年纪大时脸色才变得蜡黄病态,特别是在冬季。当他待在居室内,远离田野的时候。他额头隆起而宽广,棱角分明,头发乌黑,厚实浓密,好像梳子从未在上面光临过。他的双眼闪烁着一种神奇的力,使所有看到它们的人都为之震慑;由于两只眼睛在一张褐色悲壮的脸上放射出一道粗野的光芒,人们一般都以为他的眼睛是黑色的;其实这双眼睛不是黑色的,而是灰蓝色。这两只很小而又深陷的眼睛兴奋或愤怒时会突然变大,在眼眶里转动,映出它们夹带着的一种奇妙真理的全部思想。他常用忧郁的目光向天凝视,鼻子宽而方,竟像是一头狮子的相貌。他有着一张细腻的嘴巴,可是下嘴唇比上嘴唇向前突出。他的牙床非常结实,好像连核桃都能咬碎;下巴左边还有一个深深的酒窝儿,使脸看上去很不对称。他的朋友莫舍勒斯说:“他笑起来很甜,交谈时,常带着一种可爱而鼓舞人的神情。但另一方面,他的笑却是粗野的、难看的,并且总是稍纵即逝。——那是一个不习惯欢乐的人的笑。”他通常的表情是阴郁的,像“一种无法医治的忧伤”。1825年,雷斯塔伯说看见“他温柔的眼睛及其揪心的痛苦”时,需要竭尽全力来忍住流泪。一年后,布劳恩·冯·布劳恩塔尔在一家小酒店里碰到他,他正坐在一个角落里,抽着一支长烟斗,双眼紧闭,仿佛随着死神的临近,他越来越这样了。有个朋友跟他说话,他凄然地微微一笑,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小的谈话本,并用聋子常有的尖声让对方把想要他做的写下来。他的脸色变化无常,时而平静,时而肌肉抖动,或是突然有灵感出现,甚至是在街上,会使行人吓一大跳;或是他正弹琴被人撞见的时候。“画部肌肉常常隆起,青筋暴跳,野性的眼睛变得分外吓人,嘴唇发抖,一副被自己召来的魔鬼制伏的巫师的神态。”如同莎士比亚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尤利乌斯·贝内迪克特说他像“李尔王”。
1770年12月16日,贝多芬生于邻近科隆的波恩的一所破旧小屋的阁楼上。他出生于一个音乐世家,祖父二十岁时来到了波恩,做了当地大公的乐长;父亲是个既无才华而又酗酒的男高音歌手;母亲是个女佣,一个厨师的女儿,第一次嫁给一个男仆,丈夫死了之后才改嫁给贝多芬的父亲。
苦难的童年,缺少莫扎特那样的家庭温暖。命运似乎是有意地作弄他,从一开始起,人生于他就像一场凄惨而残暴的战斗似的。父亲想开拓他的音乐天分,总是把他当作神童一样四处炫耀。四岁时,父亲就把他一连几个小时地钉在钢琴前,或者给他一把小提琴,把他关在房间里,他就整天地坐在钢琴前,或用一把小提琴进行着无休止的枯燥乏味的练习。听到外面小朋友玩耍的嬉闹声,他是多么希望能和小朋友一同玩耍,但是这些练习压得他透不过气来。他差一点儿因为这而永远厌恶艺术。父亲必须使用暴力才能使贝多芬学习音乐,有时粗暴地向他大叫,有时用皮鞭抽打他。尽管贝多芬很爱音乐,但父亲的严厉使他觉得练琴是一件残忍的事情,已经失去了音乐本身所具有的欢乐。十一岁时,他进了剧院乐团;十三岁时,他当了管风琴手。他总算不厌恶音乐,这算非常幸运的事了。1787年,贝多芬的母亲因为肺病去世了,这对年轻的贝多芬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失去了他热爱的母亲。“对我来说,她是那么善良、那么值得爱戴,我的最好的朋友!啊,当我会喊‘妈妈’这个甜蜜的称呼,而她又能听得见的时候,谁能比我更幸福呀?”而且他认为自己也染上了与母亲同样的病,他常常觉得不舒服,从这时起,一种对人生的莫名的忧郁开始折磨他的精神和肉体。十七岁的时候,他成了一家之主,担负起对两个弟弟的教育重任。他不得不羞愧地要求酗酒成性的父亲退休,因为他的父亲因酗酒而不能主持家事,人家甚至怕他父亲挥霍,连父亲的养老金都要他来领取。这一件件的悲惨事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痕。为了维持家庭的生计,他在波恩的一个人家找到了一个亲切的依托,他遇到了让他珍视一生的布勒宁一家。这个家族中有一个比贝多芬小两岁的可爱的女孩儿,叫埃莱奥诺雷·德·布勒宁。他教她音乐,并领她走向诗歌。她是他童年的伙伴,也许二人之间有了一种十分温柔的感情。埃莱奥诺雷后来嫁给了韦格勒医生,后者也是贝多芬的好友之一,直到最后,他们之间都一直保持着最纯洁的友谊。这可以从韦格勒和埃莱奥诺雷与忠实的老友之间的书信往来得到印证。当三个人都垂垂老矣时,友情更加显得动人,而且心灵仍如从前一样的年轻。
尽管贝多芬的童年非常悲惨,可是他对童年、对童年待过的地方,始终保存着一种温馨而凄凉的回忆。后来他被迫离开波恩,来到了维也纳,他几乎一生都住在这里。在大都市维也纳及其无聊的近郊,他从未忘怀过莱茵河谷以及他称之为“我们的父亲河——莱茵河”。莱茵河仿佛一个人流淌的灵魂,给了他无穷的思想和力量,他亲切地称莱茵河为“父亲”。在这里,贝多芬度过了他生命的头二十年。在这里,他少年的心灵之梦形成了——那一片片的草原好像懒洋洋地漂浮在水面上,白露笼罩的白杨、矮树丛和垂柳,以及果树都把它们的根浸泡在平静但湍急的水流中——还有那些村庄、教堂,甚至墓地,也懒洋洋地睁着好奇的眼睛俯瞰着河岸——而在远处,蓝色的七峰山在天空里绘出昏暗的身影,山上已成废墟的古堡矗立着,瘦削而古怪的轮廓显现出来。他的心永远地维系在这片土地上,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梦想着再见到它,但始终未能如愿。贝多芬在给他朋友的信中曾经说:“我的祖国,我出生的美丽的地方,在我眼里,始终与我离开它时一样的美丽、一样的明亮。”
赏析:《名人传》的作者也是一位名人,他之所以选择三位饱受折磨的名人为描写对象,我猜想他的初衷应该是想表达对三位名人的敬佩和欣赏,也想借三位名人的坎坷经历和不息追求给予其他人正能量。希望这本书可以向你我传递正能量,在我们苦闷茫然、内心混乱的阶段,希望这本书是你我滋润心田的涓涓细流,是你我重拾勇气的力量源泉。孩子们,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这个时期,读书就是这样,不在乎读懂了多少,不在乎吸收了多少,只在乎爱读,一直读。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