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经典解读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经典解读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主要记录孟子及其弟子和再传弟子的言行,政治学说以及关于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方面问题的论争。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家人和亲戚都会背叛他。用天下都顺从的力量,去攻打连亲戚都背叛的君主。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经典解读

战国)孟 子

导读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山东省邹城人,战国中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儒家学说的继承和发扬者,有“亚圣”之称。是孔子之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和孔子的学术成就几乎同高,人们将他们合称为“孔孟”。

《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主要记录孟子及其弟子和再传弟子的言行,政治学说以及关于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方面问题的论争。文章说理透彻,气势磅礴,语言流畅,且富于感情色彩。

原文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孟子·公孙丑下》)

注释

1.天时: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2.地利:指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3.人和:得人心,上下团结。

4.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

5.郭:外城,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

6.环:包围。

7.也:表判断语气。

8.池:护城河。(www.xing528.com)

9.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武器。革,甲胄,用以护身的盔甲之类。

10.委:抛弃。

11.去:离开。

12.域:这里用作动词,是限制的意思。

13.封疆之界:划定的边疆界线。

14.固:巩固。

15.威:威慑。

16.寡:少。

17.之至:到达极点。

18.畔:通“叛”,背叛。

19.顺:归顺,服从。

译文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形地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不如作战中士兵的内部团结。

方圆三里的内城,七里的外城,包围进攻却不能取胜。包围进攻它,必定是天气、时令有利于作战,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并不是不精良,粮食并不是不多,但守城的人弃城而逃,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条件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所以说,限制百姓定居某一区域,不能只依靠边境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只依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只依靠武力的强大。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家人和亲戚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会归顺他。用天下都顺从的力量,去攻打连亲戚都背叛的君主。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要战就一定能胜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