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曰:“事父母几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②而不怨。”
注释
①几:轻微,婉转地。
②劳:忧虑。
译文
孔子说:“侍奉父母,如果他们有不对之处,要委婉地劝阻。父母不听从自己的意见,仍然要态度恭敬,而不要冒犯;即使忧虑发愁,也不心生怨恨。”
原文
子游①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注释
①子游:孔子的学生言偃(yǎn),字子游。
译文
子游问怎样做是孝。孔子说:“现在所谓的孝,是说能养活父母就行了。人也一样养活狗和马;如果不敬重父母,那与养活狗和马有什么区别呢?”
原文
颜渊①问仁。子曰:“克②己复③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注释
①颜渊:孔子的学生颜回,字子渊,又称颜渊。
②克:克制。
③复:实践,实行。
译文
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使言行符合礼的规范,就是仁。如果能做到这点,天下都会称许你是仁人。实践仁德全靠自己,能靠得了别人吗?”颜渊问:“请问仁的要领是什么?”孔子说:“不合礼的事不看、不听、不说、不做。”颜渊说:“我即使不聪敏,也要努力按照您所说的话去做。”
原文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①,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zhì)②者利仁。”
注释
①约:穷困。
②知:即“智”,明智。
译文
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过贫困俭约的生活,也不能长久地过富足安乐的生活。仁爱的人能安心于实行仁德,明智的人能恰当地利用仁德。”
原文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
孔子说:“有智慧的人喜欢水,有仁德的人喜欢山;有智慧的人好动进取,有仁德的人沉静寡欲;有智慧的人开朗快乐,有仁德的人恬淡长寿。”
原文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①,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②,不亦远乎?”
注释
①弘毅:宏大刚毅。
②已:停止。
译文
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刚强而有毅力,因为责任重大,路途遥远。把仁德作为自己的责任,不是责任重大吗?死了才能停下,不是路途遥远吗?”
原文
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①诸!夫(fú)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pì),可谓仁之方②也已。”
注释
①病:不足。
②方:方法,途径。
译文
孔子说:“何止是仁人,一定是圣人了!尧、舜做到这样尚且不容易呢!作为仁者,自己想立身,也要使别人立身;自己想通达,也要使别人通达。能就近拿自己打比方,推己及人,可以说是实践仁的方法了。”
原文
曾子①曰:“吾日三省(xǐng)②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注释
①曾子:孔子的学生曾参,字子舆。
②省:反省。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尽心了吗?与朋友交往,讲诚信了吗?老师传授的知识,复习了吗?”
原文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①不失其亲,亦可宗②也。”
注释
①因:依靠,凭借。
②宗:可靠,靠得住。
译文
有子说:“诺言符合正义,才能履行承诺;恭敬符合礼仪,才能免遭耻辱;依靠关系深厚的人,也就可靠了。”
原文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
子贡问道:“有一句可以终生遵循的话吗?”孔子说:“那大概就是宽恕吧!自己不想做的事,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原文
子贡曰:“贫而无谄(chǎn)①,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注释
①谄:奉承,谄媚。
译文
子贡说:“贫穷却不巴结奉承,富贵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贫困而乐于求道,富贵而谦虚好礼。”
原文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dān)①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注释
①箪:古代盛饭的竹制器具,圆形。
译文
孔子说:“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受不了这种困窘,总是忧愁,颜回却不改变他的快乐。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
原文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gōng)①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注释
①肱:胳膊。
译文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快乐也就在其中了。对我而言,用不正当手段获得的财富和官位,就像天上的浮云一般。”
原文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①之孤②,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yú)?君子人也。”
注释
①六尺:15岁以下的小孩。
②孤:失去父亲的孩子。
译文
曾子说:“可以把未成年的孤儿托付给他,可以把国家的命运交付给他,在面临国家安危、个人生死的紧要关头,他不会改变操守。这样的人可以称得上是君子吗?是君子啊!”
原文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孔子说:“可以剥夺三军主帅的权力,无法强迫一个人放弃他的志向。”
原文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
孔子说:“到了最寒冷的时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原文
子曰:“骥(jì)①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注释
①骥:千里马。
译文
孔子说:“千里马值得称赞的不是它的力气,而是它坚韧不拔的品质。”
原文
子曰:“君子欲讷(nè)于言而敏于行。”
译文
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行动要敏捷。”
原文
子曰:“质①胜文②则野③,文胜质则史④。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注释
①质:质朴,朴实。
②文:文采。
③野:粗野,粗鲁。
④史:虚浮。
译文
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会变得粗野;文采多于质朴,就会变得虚浮。只有把文采和质朴恰当配合,才能成为一个君子。”
原文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xùn)①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注释
①孙:即“逊”,谦逊。
译文
孔子说:“君子做事,以义为根本,依照礼制来实施,用谦逊的语言来表达,用诚实的态度来完成。这才是真正的君子啊!”
原文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①;君子怀刑②,小人怀惠③。”
注释
①土:乡土田宅。
②刑:法度。
③惠:恩惠。
译文
孔子说:“君子关心的是道德,小人关心的是田宅;君子关心的是法度,小人关心的是恩惠。”
原文
子曰:“君子喻①于义,小人喻于利。”
注释
①喻:明白,懂得。
译文
孔子说:“君子懂得义,小人只知道利。”
原文
子曰:“君子坦荡荡①,小人长戚戚②。”
注释
①荡荡:平坦宽广的样子。
②戚戚:患得患失,忧虑的样子。
译文
孔子说:“君子胸怀平坦宽广,小人经常局促忧虑。”
原文
子曰:“君子和①而不同②,小人同而不和。
注释
①和:相互协调,恰到好处。
②同:阿谀谄媚,盲从附和。
译文孔子说:“君子和谐相处,而不盲从附和;小人盲从附和,而不和谐相处。”
原文
子曰:“君子泰①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注释
①泰:安详,坦荡。
译文
孔子说:“君子安详坦荡而不傲慢放肆,小人傲慢放肆而不安详坦荡。”
原文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译文
孔子说:“君子要求的是自己,小人要求的是别人。”
原文
子曰:“主忠信,毋(wú)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dàn)①改。”
注释
①惮:害怕。
译文
孔子说:“做人应当忠诚、守信用,不结交与自己志趣不相投的人,有错误不要害怕改正。”
原文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wú)①。”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注释
①亡:即“无”,没有。
译文
司马牛忧伤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生死听从命运,富贵由天安排。君子要认真谨慎没有过失,对别人恭敬有礼貌。天下的人都是兄弟啊。君子又何必忧愁没有兄弟呢?”
原文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dǎo)①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注释
①道:即“导”,开导,引导。
译文
子贡问对待朋友的方法。孔子说:“忠心地劝告,委婉地开导,他不听从就算了,不要自取其辱。”
原文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译文
曾子说:“君子通过文章学问来结交朋友,通过朋友互相帮助来培养仁德。”
原文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友便(pián)辟(pì)②,友善柔,友便佞(nìng)③,损矣。”
注释
①谅:诚信。
②便辟:表面上正直威严,实际上却虚伪邪恶。
③便佞:善于花言巧语。
译文
孔子说:“结交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情形,结交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情形。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的人交朋友,与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与表面正直、实际虚伪的人交朋友,与当面恭维、背后诽谤的人交朋友,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原文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www.xing528.com)
译文
孔子说:“有益的喜好有三种,有害的喜好有三种。喜欢用礼乐节制自己,喜欢称道别人的好处,喜欢多交贤良的朋友,这是有益的。喜欢骄纵放肆,喜欢闲逛游荡,喜欢宴饮享受,这是有害的。”
原文
孔子谓季氏①:“八佾(yì)②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注释
①季氏:鲁国大夫季孙氏。
②佾:指古代乐舞的行列。“八佾”是八行八列共六十四人的舞乐队,这是天子举行乐舞的规格。
译文
孔子谈到季孙氏时说:“在庭院里用六十四人的舞乐队,这样的事情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情不忍心去做呢?”
原文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①矣夫!”
注释
①畔:即“叛”,违背。
译文
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再用礼仪来约束自己,就可以不背离正道了。”
原文
子在齐闻《韶》(sháo),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译文
孔子在齐国欣赏《韶》乐之后,很久都尝不出肉的滋味。他说:“没想到音乐竟能达到这样美妙的境界。”
原文
子曰:“道(dǎo)①之以政,齐②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③。”
注释
①道:即“导”,引导。
②齐:整治,约束。
③格:纠正。
译文
孔子说:“用行政来引导,用刑法来处罚,百姓只是能避免犯罪,并没有认识到犯罪可耻。用道德教化来引导,用礼制来约束,百姓就会有羞耻心,并且自觉地改正错误。”
原文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①直错②诸枉③,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注释
①举:提拔,推举。
②错:放置。
③枉:弯曲,这里指行为不合正道。
译文
鲁哀公问:“怎么做才能使百姓服从呢?”孔子回答说:“提拔正直的人,将他安排在邪恶的人之上,百姓就服从了;而提拔邪恶的人,将他安排在正直的人之上,百姓就不会服从。”
原文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文
孔子说:“自身品行端正,即使不发布命令,百姓也会照着做;自身品行不端正,即使发布命令,百姓也不会服从。”
原文
子夏为莒(jǔ)父①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注释
①莒父:春秋时期鲁国城邑,在今山东省莒县一带。
译文
子夏做了莒父的长官,问应该怎样处理政事。孔子说:“不要贪图快速,也不要贪图小便宜。贪图快速,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图小便宜,就办不成大事。”
原文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bì)①之,曰‘思无邪’。”
注释
①蔽:概括。
译文
孔子说:“《诗》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思想纯正’。”
原文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xīng),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①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注释
①迩:近。
译文
孔子说:“年轻人!你为什么不学习《诗》呢?学习《诗》,可以培养想象力,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使人合群,可以表达哀怨。从近处讲,可以用来侍奉父母;从远处讲,可以用来侍奉君主,还可以多认识草木鸟兽的名称。”
原文
子谓伯鱼①曰:“女(rǔ)②为《周南》《召南》③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注释
①伯鱼:孔子的儿子孔鲤,字伯鱼。
②女:即“汝”,你。
③《周南》《召南》:一般泛指周朝时从洛阳以南直至江汉一带地区流行的民歌。因为这一带是周公、召公的管辖区域,所以把收入《诗经·国风》中的这一带民歌命名为《周南》《召南》。
译文
孔子对伯鱼说:“你学习《周南》《召南》了吗?人不学习《周南》《召南》,犹如面对墙壁站着啊!”
原文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tì),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
孔子说:“年轻人在家要孝顺父母,在外要敬重兄长,做事谨慎,说话诚实,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做了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典籍文献。”
原文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①于艺②。
注释
①游:研习。
②艺:指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是古代学生要掌握的六种基本技能。
译文
孔子说:“志向在‘道’,根据在‘德’,依靠在‘仁’,研习‘六艺’。”
原文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译文
孔子从四个方面来教育学生:典籍文献,道德实践,忠诚老实,恪守信用。
原文
子曰:“兴①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注释
①兴:感发,激发。
译文
孔子说:“用《诗》来激发志气,用礼仪作为立身的准则,用音乐涵养人的性情。”
原文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①有道而正②焉,可谓好学也已。”
注释
①就:靠近,接近。
②正:纠正。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追求饮食的丰足,不追求居住的安逸,做事勤快敏捷,说话谨慎小心,接近有道德的人,纠正自己的过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原文
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都知道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明智的态度。”
原文
子曰:“默而识(zhì)①之,学而不厌②,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注释
①识:即“志”,记住。
②厌:满足。
译文
孔子说:“默默记住所见所闻,勤奋学习永不满足,耐心教导别人从不倦怠,对我来说,这有什么困难的呢?”
原文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人能做我的老师。选择他的长处学习,看到他的短处,便反省自己,加以改正。”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①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②,不亦君子乎?”
注释
①说:即“悦”,高兴。
②愠:恼怒,怨恨。
译文
孔子说:“学习而又经常复习,不也是高兴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快乐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原文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孔子说:“在温习学过的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原文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①,思而不学则殆②。”
注释
①罔:即“惘”,迷惑。
②殆:危险。
译文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是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有误入歧途的危险。”
原文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译文
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用来冥思苦想,结果并没有好处,不如学习。”
原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
孔子说:“了解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原文
子曰:“自行束脩(xiū)①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注释
①束脩:十条干肉。古代相馈赠的一种礼物。
译文
孔子说:“只要主动给我十条干肉作为见面礼的人,我没有不给予教诲的。”
原文
子曰:“不愤①不启,不悱(fěi)②不发。举一隅(yú)③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注释
①愤:憋闷,郁结,这里指努力思考而没有找到答案。
②悱:想说而说不出来。
③隅:角,角落。
译文
孔子说:“努力思考而仍不明白时,才去开导他;想说却说不出来时,才去启发他。指出一个角落,他却不能以此推知其他三个角落,就不要再说第二遍了。”
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①。”
注释
①逾矩:越出规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志于学问,三十岁时能在社会上立足,四十岁时遇事不会迷惑,五十岁时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却从不越出规矩。”
原文
叶公①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rǔ)奚②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注释
①叶公:楚国的大夫沈诸梁,字子高。
②奚:为什么。
译文
叶公向子路问到孔子的为人,子路没有回答。孔子说:“你为什么不这样回答:‘他的为人,发愤用功忘记吃饭,快乐起来忘记忧愁,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
原文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译文
孔子说:“君子的品德有三条我没能做到:仁爱的人不忧愁,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惧。”
原文
子曰:“不怨天,不尤①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注释
①尤:怨恨。
译文
孔子说:“我不埋怨天,不责怪人,学习一些平常的知识,也了解很多深奥的道理。知道我的,大概只有天吧!”
原文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①之,而后和(hè)之。
注释
①反:反复,重复。
译文
孔子与别人一起唱歌,如果别人唱得好,就一定会让人再唱一遍,然后自己跟着唱。
原文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译文
孔子温和而严肃,威严却不凶猛,恭敬而安详。
原文
子绝四:毋意①,毋必②,毋固,毋我③。
注释
①意:凭空揣测。
②必:武断,绝对。
③我:自以为是,自大。
译文
孔子戒除了四种毛病:不凭空揣测,不主观武断,不顽固拘泥,不自以为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