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走进心灵”,有时候并不只是教师对个别学生的谈心;作为班主任,“走进心灵”更多的时候是通过富于智慧的教育,去感染、触动、影响全体学生的心灵。这当然需要技巧。
通过偶发事件挖掘教育因素就是一种技巧。应该说,有效的教育当然离不开班主任一系列超前预想和事先准备——悉心地拟定教育计划,精心地构思教育方法,耐心地组织各种教育活动,等等,但这绝不意味着这一教育过程只是教师的“道德输出”与学生的“道德输入”。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们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
因此,面对这样的心灵,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发现而不是灌输——教育者在系统地实施自己预定的教育步骤的同时,还应敏锐地发现并细心扶持学生生活中一些平凡小事里所蕴含的善良萌芽,我们还要善于从学生的失误中、从班集体的挫折中挖掘其潜在的积极的教育因素。
十年前的一天下午放学时分,罗兰同学找到我:“李老师,我的《恰同学少年》不见了!”
《恰同学少年》是我为上届高三毕业生编的一本精美的风采录,现在初一不少学生也买了这本书。今天罗兰领到书后放进书桌里,便去上体育课了;可当她从操场回到教室,却发现《恰同学少年》不翼而飞了!
听到罗兰的“报案”,气愤中的我首先想到的是来个全班大清查。可是,从何清起呢?清不出来怎么办?而清出来了又怎么样呢?“窃书者”毕竟是学生,难道从此让他在班上无地自容吗?……然而,此事不了了之又怎么行呢?至少也应该让学生们受到教育,让“窃书者”受到心灵的谴责啊!
正巧我第二天要讲《皇帝的新装》,我略一思考,决定向安徒生“求援”请安徒生帮我“破案”。于是,我开始重新设计教案。
课堂上,朗读、作者介绍、结构分析……学生熟悉课文后,我引导学生讨论:“大家想想,这篇童话中,谁最可爱?”
学生们不假思索地齐声说:“那位小男孩!”
“为什么?”
学生们纷纷回答:“因为他说真话。”
“同学们说得很好。可是,为什么只有小男孩能说真话呢?”
“因为他诚实。”“因为他纯真。”学生们七嘴八舌。
“对!因为小男孩诚实、纯真!因为他有一颗——”我一边说一边在黑板上板书着两个大字,全班学生不由自主地随之大声说道——
“童心。”
“是的,童心!小男孩有一颗童心,所以他说真话;大人们失去了童心,所以自欺欺人。”我引申开去,谈到“大跃进”和彭德怀,谈到“文革”和张志新,谈到人生道德乃至民族良知……
面对学生们凝神专注的目光,我把话题拉回他们的身上:“一个人最可贵的是永远保持自己的童心。你们这个年龄正是童心容易失落的年龄。小学时,你可能为没能第一批入队而哭鼻子,而现在你可能连红领巾也不愿戴了;以前,你也许常主动争取打扫卫生,而现在你可能却嘲笑别人做好事;原来,你损坏了公物会向老师主动认错,而现在如果你打碎了玻璃窗也许会庆幸没人发现……这些,都是童心的失落!”
我终于提到那本丢失的《恰同学少年》:“这本书是谁拿的,我无法查清,但我可以断定这位同学正在听我讲关于童心的道理。是的,这位同学的童心已经失落了,但我仍然衷心希望,他能用自己的行动把童心找回。我期待着,全班同学也盼望着!”
第二天早晨,我走进办公室,眼前豁然一亮,办公桌上正端放着那本精美的《恰同学少年》!
语文课又开始了,我站在讲台上手举那本《恰同学少年》对全班同学说:“我不知道是谁还回了这本书,这已不重要了,但我提议,请大家以热烈的掌声祝贺我们中的一位同学找回了自己的童心!”
在震耳欲聋的掌声中,我把《恰同学少年》送还给罗兰同学。她接过书,对我说:“谢谢李老师!”我说:“不,我们都应该感谢安徒生!”
仅仅是丢失了一本书,可通过我的引导,心灵受到震撼的却不仅仅是一个学生,而是全体学生。但我没有想到,故事还没有结束,讲《皇帝的新装》时我说的一番关于“童心”的话和那本《恰同学少年》失而复得的事在我所教的两个班中引起了强烈的连锁反响。
还有几天就是新年了,学生们的贺年卡翩然而至。那天中午,我走进办公室,一眼便看到了桌上放着一张精美的贺年卡。拿起细看,里面还夹有一封信——
敬爱的李老师:您好!
在我刚进入初一(5)班的时候,遇见了您,李老师。我为自己能够成为您的学生感到荣幸。您费心地教育我们,把我们引上正确的轨道。那天语文课上你讲《皇帝的新装》说的“保持童心”,让我很受震撼。而我以前却做了一件对不起您的事!在期中考试的时候作了弊。我恨我自己,作为李老师的学生,不应该做这种耻辱的事。我希望李老师不要把我当成坏学生,原谅我。我一定改正,争取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
……
快到元旦了,又要跨入新年了,在这里向李老师说一声:
祝李老师新年快乐,事事如意!
学生:伍希
这封信使我万分感动,同时我敏锐地意识到,又一个教育机会到了。我立即把伍希请到办公室:“伍希,李老师很高兴你的进步,你自己找回了童心。我想征求一下你的意见,我打算把你这封信在全班公开,怎么样?同意吗?”(www.xing528.com)
她吃惊地看了我一眼,又垂下头想了一会儿,终于点点头表示同意。不过,她小声地说了一句:“最好……别念作弊的事。”我笑了,用手拍了拍她的肩膀:“我正是要向同学们念这一段,我要用你承认错误的勇气唤起更多同学承认错误的勇气。放心,同学们不会嘲笑你的,因为公开承认错误是无比诚实的事,同学们会敬佩你的!”
伍希抬头看着我,庄重地点了点头。
果然,当我在班上读伍希同学这封信时,全班一片肃静,伍希解剖自己的勇气震撼了同学们的心灵,伍希一颗晶莹的童心所放射的光辉照亮了同学们的灵魂。
我读完信,评论道:“谁都难免会犯错误,但伍希犯了错误能够承认而且公开承认,这不但是诚实的还是勇敢的。”
下面某男同学大声地接过我的话茬说:“更是高尚的!”
没有人提议,仿佛是某种默契,教室里突然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掌声平息后,我对同学们说:“掌声表达了同学们对伍希同学的崇高敬意。但我更希望每一位鼓掌的同学能向伍希同学学习,永远保持一颗童心!”
第二天,我到6班上课,把伍希的信给6班的同学念了一遍,同样激起了6班同学内心的波澜。同学们陷入了沉思,仿佛正用伍希的信拷问着自己的心灵。
我说:“新年快到了,让我们向伍希学习,给灵魂洗个澡,擦亮童心迎接新年。每个同学现在静默一分钟,想一想:自己有哪些童心失落的事,然后以‘找回童心’为题把它写在纸上。你写的事使你感到羞愧,而且这件事李老师和同学们都不知道,那么,你就越高尚。因为萧伯纳曾说:一个人感到羞愧的事越多,他就越高尚!”
又过了一天,同学们纷纷把《找回童心》交给了我。我一一细看,心情十分激动。因为孩子们无情地解剖自己,向我承认了他们做过的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的错事。
当时我忽然想到今天是周末,也是岁末,学校安排下午各班搞迎新联欢会。手捧学生们纯净的童心,我一下有了新的设想。
我把吴镝同学叫到办公室:“你中午布置联欢会场时,请在黑板上用大字写明联欢会的主题:用童心叩开新年的大门!”
中午,我又特意上街买了十本新书。
联欢会开始了。我抱着十本新书走上了讲台,对大家说:“今天联欢会的主题是‘用童心叩开新年的大门’。在同学们表演文艺节目前,先让我向有关同学颁发‘童心奖’!”
在同学们惊异的目光中,我拿起一沓纸向同学说:“这里是同学们写的《找回童心》,我随机抽了十份,准备在这里当众读,不过我不会念是谁写的,因为事先我并未征得这十位同学的同意,我还得为他们保密。但是,如果在我读了某位同学的纸条后,这位同学有勇气举手承认是他写的,那么,他将获得一份‘童心奖’。”
我开始念第一张纸条:“李老师,我向你承认一件很久以前我做的错事。三个月前,我在教室里拾到了一个钱包,里面有120元钱,当时我谁也没告诉便把钱包拿回家了……现在想起来,我的良心很不好受,请李老师原谅我!”
我刚念完,下面的同学便东张西望,猜测着这位同学是谁。我看见一位同学脸色通红,但勇敢地举起了手!
“好!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祝贺黄可同学找回了童心!”
在掌声中,黄可同学第一个走上讲台从我手中接过奖品:《中外少年智慧故事》。
我继续念着:“李老师,第一次考语文,我的成绩并不真实,因为我事先到外班找了语文试题做(他们先考),所以我也作了弊。”
张丹丹举起了手……
“李老师,那次生物实验室的仪器是我不小心损坏的,可当时没人看见,我也就没承认。”
涂娅玲举起了手……
“李老师,运动会我没参加,你问我原因时,我说我脚疼,其实真正的原因是我自私,不想为班级出力。放心吧!明年运动会我一定报个长跑比赛项目。”
李挺举起了手……
十张纸条念完了,十位同学在同学们的掌声中走上讲台领取了“童心奖”!
最后我说:“在新年前夕,同学们把童心擦拭了一遍,这是极有意义的。现在,同学们可以带着一颗纯洁的童心跨入新年的大门了。愿一切缺点和错误随过去的一年一去不返,让所有进步和成绩伴随新的一年扑面而来!”
张丹丹和张峻同学手持话筒走上讲台:“现在,迎新年文艺表演开始!”
这些平凡小事的发生是偶然的,甚至并不引人注目,但细心的教育者应该不放过每一次机会。即使是面对班里明显的违纪现象或重大问题,教师也不应只是一味地批评、斥责(虽然适当的批评与斥责也是必要的),而还应充满信心地分析思考一下:这些问题中有没有正面的教育因素呢?如果善于挖掘消极事件中的积极因素,说不定会使班集体获得一次“化腐朽为神奇”的转机。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善于发现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平凡小事或重大挫折中的教育效益,善于变偶然现象为必然教育,仅仅靠教育者的责任心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教育者应具备明察秋毫的教育敏感、情不自禁的教育本能和化险为夷的教育机智。做到了这些,教育者所期待的“最佳教育时机”随处可见,并且常常不期而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