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名言:“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生动地说明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对发展智力的重要作用。人类通过劳动在改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同时,也在改造自身的器官,特别是手和脑功能的不断协调与完善。陶行知先生也非常精辟地论述过“手脑并用”的意义:“教育要 ‘手脑并用’。在用脑的时间,同时用手去实验;用手的时间,同时用脑去想,才有可能去创造。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齐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应该说,在我们通常所讲的“五育”之中,劳技教育是促使人手脑相结合最为有效的途径。南京市教研室陈平老师在《劳动与技术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报告》中指出,有52.9%的小学生、48. 9%的初中生、43. 4%的高中生认为自己对劳动技术课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一课程“手脑并用”。
由于劳技教育“手脑并用”,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自主性,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让学生去体验、去感受、去发现、去创造,能够使学生从中获得兴趣、获得信心,享受成功的喜悦和创造的乐趣。2001年2月,无锡市锡山高级中学一名叫华巍的高三学生所研制的“多功能激光水平仪”获得国家专利部门的专利证书。华巍同学搞“多功能激光水平仪”最初的起因是家里装修房屋。泥水匠铺花岗岩时,为了求得平整要反复用水平仪量、拉直线校平,很不方便。他当时就触发了灵感:如果用束光照射代替拉线岂不方便多了?在学校劳技老师的指导下,他最终获得成功。在设计过程中,华巍同学不仅学会了不少技能,增强了动手能力,而且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充分的施展。
在古今中外的科学史上,我们不难发现,许多重大发现和发明,不仅仅是因为取得这些发现和发明的伟大科学家有超常的智力,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他们能善于把自己的思维成果通过自己的手工劳动转化为现实的产品,这恐怕与他们从学生时代起就注重劳技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于劳动实践与智力发展问题,苏霍姆林斯基有一段非常深刻的论述。他说:“如果你希望学生成为善于思索的人,希望严整的、明确的、逻辑性彻底的思想能通过清楚的说明和解释表达出来,你就要把他们吸引到思想充实的劳动中去,要通过劳动把知识体系的种种关系和相互联系体现出来。你要记住,劳动不仅意味着实际能力和技巧,而且首先意味着智力的发展,意味着思维和语言的修养。”许多研究也表明,劳动越复杂,越有趣,其智力因素也就越明显,就越容易调动学生的劳动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复杂技能的劳动实践,要求他们灵活运用所学的劳技知识,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有力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总之,通过劳动发展学生智力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会思考,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像力,开发学生的智力。(www.xing528.com)
此外,在劳技教育中,我们要特别防止把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割裂,让学生机械重复简单劳动的做法。苏霍姆林斯基通过帕甫雷什学校的实践也反复强调了这一点。他坚信,如果体力劳动没有成为磨练精神力量的一种手段,这种劳动便不能在人的精神生活中发挥决定作用。不仅如此,如果体力劳动占据了一个人的全部时间和全部精力,他的精神生活就会变得十分贫乏和萎靡不振。
此外,通过让学生参与劳动实践,促使学生探索最优化的工作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让学生在劳动过程中不断地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勤于钻研,勇于实践,久而久之就能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和创新潜能大有裨益。2001年,在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劳技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发明协会以及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举办的“首届全国中小学劳技教育创新作品赛”上,有来自26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的500多所中小学参赛,参赛作品有3 000多项,其中有241项作品入围,涉及声、光、电、热、环保、节水、防盗等各个方面,部分作品还获得了国家专利或已投入实际生产与使用。
这次比赛的承办单位全国中小学劳技教育发明创造专业委员会的秘书长竺豪桢说:“以前,劳技教育通常被理解成给几块木板,每人按固定的程序,加工一把椅子、一个凳子什么的。50个学生做出来的椅子,个个一样。现在,我们希望在这些课中,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机会,不但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还应增加科技含量,给学生让出创造的空间。一旦将发明创造赋予动手实践的过程,劳动技术教育就变得非常有生命力。”这对于我们劳技教育的创新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