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现理想智育:课堂活力、情趣与智慧

实现理想智育:课堂活力、情趣与智慧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什么样的课堂能够充满活力、情趣与智慧?一是参与度,即学生的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让课程具有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和严密性是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课程与教学系教授E.多尔在《后现代课程观》中提出的观点,即所谓“4R”。这里的4R读起来有些费解,但其定义与上述的“六度”是相通的,其宗旨都是激活学生的思维,把握整体的世界,注重生活的关照,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

实现理想智育:课堂活力、情趣与智慧

课堂对于学生的意义,不亚于田野对于农民,车间对于工人,战场对于士兵。而且,课堂对于学生来说,不只具有智育的意义,更具有生活的意义。吴康宁教授在《课堂教学社会学》一书中曾深刻地指出:“课堂”本身确实是一个“小社会”。在这个小社会中,存在着特殊的社会组织——班级与小组;特殊的社会角色——作为权威的教师与有着不同家庭及群体背景的学生;特殊的社会文化——作为“法定文化”的教学内容及作为亚文化的教师文化与学生群体文化;特殊的社会活动——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人际交往;特定的社会规范——课堂规章制度,以及由此而发生的各种基本的社会行为。因此,“过去我们常常说学生在课堂中学习课程,现在则可以说学生其实也是在、而且更确切地说首先是在课堂社会中亲历着生活,体验着由服从、沉默、反抗、竞争、合作、展示、回避、成功、失败等带来的种种酸甜苦辣、喜怒哀乐。”

因此,什么是理想的课堂?什么样的课堂能够充满活力、情趣与智慧?我们认为它有以下特征。

一是参与度,即学生的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的《牛津英语教师宝库》中有一本书叫《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Learner-Based Teaching)。该书作者认为,课堂教学需要“提倡学生参与决定教学内容,力图使学生自己的输入成为主要的教学内容资源,并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这就是说,如果课堂上“满堂灌”,而没有学生的参与,就根本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思想。在这个定义上,我主张一般的课堂,学生发言与活动的时间至少不能少于二分之一。

二是亲和度,即师生之间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吉尔·哈德斐尔德(Jill Hadfield)在《课堂活力》一书中说:“班级里可能充满了欢乐、友谊、合作和渴望;也可能是沉默、不快、矛盾和敌意。”前者无疑是亲和度高的表现,也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基础。

三是自由度。我们的课堂犹如军营,强调的是铁的纪律,正襟危坐,学生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少了一些轻松,少了一些幽默,少了一些欢声笑语,少了一些神采飞扬。尤其是要求学生齐声回答,不允许交头接耳,不允许与老师争辩等。这无疑是给学生的身心自由发展套上了枷锁。(www.xing528.com)

四是整合度,即整体地把握学科知识体系。整合度不高的课堂教学,往往把完整的知识分解得支离破碎,如语文老师把字词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分割出来,历史老师把事件从时代背景中游离出来,学生得到的只是被肢解的知识,而不是真正的整合知识的智慧。

五是练习度,即学生在课堂上动脑动手动口的程度。根据维果茨基的理论,学生们是通过与教师和同伴的共同活动,通过观察、模仿、体验,在互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的,学习的效率与成果如何,取决于在互动与活动过程中能否充分地运用自己的能动器官。所以,一堂好课,不在于它有条不紊,不在于它流畅顺达,而在于它是否真正地让孩子练习和实践。

六是延展度,即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向广度和深度延展,从课堂教学向社会生活的延伸。

课程是智育过程中仅次于课堂的又一个重要问题。现在对“国本课程”“地本课程”“校本课程”的讨论日趋增多,但究竟怎样的课程是理想的课程,可谓见仁见智。让课程具有丰富性(rich)、回归性(recursive)、关联性(relational)和严密性(rigorous)是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课程与教学系教授E.多尔在《后现代课程观》中提出的观点,即所谓“4R”。课程的“丰富性”,是指课程的深度、意义的层次、多种可能性或多重解释;“回归性”是指由对话引起的与环境、与他人及与文化间的反思性相互作用,以此来实现提高师生的已有经验;“关联性”是指课程的教育联系与文化联系;“严密性”是指有目的地寻找不同的选择方案、关系和联系,“自觉地寻找我们和他人所持的这些假设,以及这些假设之间的协调通道,促使对话成为有意义的和转变性的对话。”这里的4R读起来有些费解,但其定义与上述的“六度”是相通的,其宗旨都是激活学生的思维,把握整体的世界,注重生活的关照,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