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教育理想:融合协调,全面发展

新教育理想:融合协调,全面发展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成功的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无不充满知识因素并体现着科学精神。该计划认为,在普及科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各种技能是美国教育面临的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的智育还应该处理好“减负”与“增负”的关系。素质教育注重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这无疑是正确的。这才是科学的“减负”。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在强调学生的协调和谐、全面发展的同时,千万不能“打着全面发展的旗号,实施全面不发展的勾当”。

新教育理想:融合协调,全面发展

智育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但包括智育在内的任何一种真正有效的教育都不可能是孤立的。学校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总是有机地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比如,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这当然是对的。但智育并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在智育的过程中有着对学生正确人生观的教育、求真信念的塑造、审美情感的熏陶、坚强毅力的培养、实践能力的训练等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等因素。同样的道理,除了课堂上的智育,学校的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无一不可以渗透智育因素。成功的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无不充满知识因素并体现着科学精神。

即使就传授知识而言,也应该自然而然地伴随着能力的培养。知识当然是能力的基础,古往今来,所有大科学家、大教育家、大政治家、大学问家无一不是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但知识本身并不等于能力。现在一些教师有一种误解,认为能力属于知识的运用,而对学生来说,知识的运用是将来的事,现在还是把知识基础打好。这种看法肯定是片面的。应该说,中小学阶段既是孩子们奠定基础知识的阶段,也是他们形成基本能力的阶段。1986~1989年美国促进科学协会经过将近四年的调查,公布了一份报告,题为《普及科学——美国2061计划》。该计划认为,在普及科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各种技能是美国教育面临的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该计划强调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注重这些技能:质疑的能力、参与实践的能力、搜集整理和使用证据的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与人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科学研究的能力、创造的能力。科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美国尚且对其教育中的能力培养有着如此的优虑感,我们每一个中国的教育者更应该有一种危机感。中国的智育再也不能培养高分低能的“书呆子”了!

我们的智育还应该处理好“减负”与“增负”的关系。素质教育注重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所谓“减负”,绝不是简单地少布置作业或减少课时,其实质应该是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减少教育中师生的无效劳动,增加学生发展的目标。具体说来,我们在“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同时,应该“加重”学生思维训练的“负担”。长期以来,学生的学习状况存在“三重一轻”——心理负担重,记忆负担重,作业负担重,而学习过程中思维力训练的负担太轻!正如爱因斯坦在应《纽约时报》教育编辑而写的声明中所说:“由于太多和太杂的学科造成青年人的过重负担,大大危害了这种独立思考的发展。负担过重必然导致肤浅。”因此,“减负”后我们要从应试技巧的训练转向学习能力的培养,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变“三重一轻”为“三轻一重”。另外,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还应 “加重”学生能力培养的“负担”。关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我在前面已经说过了。改革智育必然使学生学得主动和轻松,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多方面地拓展自己的视野,培养自己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加大对学生其他能力——尤其是创造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才是科学的“减负”。(www.xing528.com)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在强调学生的协调和谐、全面发展的同时,千万不能“打着全面发展的旗号,实施全面不发展的勾当”。从学生的发展潜力来看,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都有可能在某些方面发展得特别优秀,取得骄人的成就。但在“大一统”的教育体制下,统一的目标、统一的大纲、统一的课程、统一的评价,无疑扼杀了不少学生生命的冲动、创造的激情和张扬的个性,使学生变成千人一面的“雷同体”,成为没有个性的“克隆儿”。

因此,我非常赞赏上海建平中学冯恩洪校长提出的“合格+特长”的教育理念。我认为教育的真谛是帮助每个人成为他自己,帮助他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把个人的独特性发挥到极致,从而为民族、为人类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