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教育科研:统计图表在教育研究论文中的应用

小学教育科研:统计图表在教育研究论文中的应用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统计图表具有明确简单、形象直观的特点,是用来表达数据的最佳形式。根据情况,我们经常用到统计图表。在使用统计图表时,应注意:在一篇论文中使用的统计图表不宜过多,否则数据成堆,就会冲淡、削弱论文的学术性。,为了能更清晰直观地提供研究对象的某些数量变化,一张统计图表中反映的内容不宜过多。当一张统计图表中内容过多时,可以分解成几张统计图表。根据作者论证的意向,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

小学教育科研:统计图表在教育研究论文中的应用

统计图表具有明确简单、形象直观的特点,是用来表达数据的最佳形式。根据情况,我们经常用到统计图表。在使用统计图表时,应注意:(1)在一篇论文中使用的统计图表不宜过多,否则数据成堆,就会冲淡、削弱论文的学术性。(2),为了能更清晰直观地提供研究对象的某些数量变化,一张统计图表中反映的内容不宜过多。当一张统计图表中内容过多时,可以分解成几张统计图表。(3)根据作者论证的意向,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所选用的统计图表,要使人看了一目了然,准确地反映出作者所要表现的内容。

小学语文课堂生命关怀意识的缺失及策略[1]

韩佳亮

摘要:阅读活动本身被简单化为知识和意义的接受,阅读主体“我”渐已淡弱,生命关怀意识在一定程度上被虚化,是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需要教师不断解构、挖掘、创新文本,开设一种主题式阅读教学情境,将学生带入一个与作者同呼吸、共命运的富有生命气息的精神世界,引导他们熟读精思、切己体察、对比内化、整合升华,最终达到“立人”、“厚德”的目的。

关键词:生命关怀意识;内化;阅读体验;立人为本

当前,生命化问题已经成为教育研究的重要领域。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语文学科理应成为解读文本、发展个性、健全人格的主要渠道。新课程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对这一问题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与实践——课堂的生成性、对话的互动性、情感的体验性以及结论的多元化等理念均闪现生命关怀意识的火花,成绩斐然,令人欣喜。但问题同样存在:

1.生命化教育“思想感情化”

小学语文教材选入的文本具有一定的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蕴含了大量的生命教育因素,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吃透教材,精于预设,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近作者,聆听心声,挖掘文本深处的至真、至善、至美,使学生心灵产生共鸣,思想受到涤荡,人格得以提升。然而,实际教学中,情况却不尽人意,有相当数量的教师对文本的理解过于肤浅,或有失偏颇,将生命教育简单地理解为就是归纳课文的思想感情,就是体会课文所表达的中心思想,使原本充盈、丰富、真实的情感体验变为一张干瘪空洞的躯壳。如人教版第十一册《鸟的天堂》 一课的教学中,许多教师通常的做法是:引导学生领会文本言语,进而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由衷的赞叹之情。到了这里,课堂教学一般就戛然而止,再也没有了下文,给人留下许多缺憾。

我们回过头来,再来审视《鸟的天堂》,联系到巴金写作的时代背景,中国正处在一个黑暗时期,像巴金这样怀有一腔热血的进步青年陷入一种迷茫、苦闷的境地,借此文表达出自己对大自然这种生生不息的生命现象的向往和追求。试想,如果教学能渗透到这个层面,引导孩子们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进而珍惜生命,岂不是更好?

2.生命关怀意识的虚化

《语文课程标准》三维目标强调指出,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道德生活和人格的养成。基于此,语文课堂教学由“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式转变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但很快这种多元解读便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教师对学生的个性解读的评价、指导变得谨慎起来,只要学生能说、敢说、想说就行,至于怎么说,说了什么,却不能及时加以引领,导致阅读取向的偏航,道德评价的失当,生命关怀意识的缺失。《田忌赛马》一课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

师:还是原来的马,只是调换了一下出场的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想一想,田忌为什么会转败为胜?

生:因为孙膑能善于分析问题,敢于打破常规,变被动为主动。

生:因为齐威王太轻敌了,赢了一场就沾沾自喜起来,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师:你们说得入情入理!这三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你们欣赏他们中的哪一位呀?(显然,教师为给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拓展空间,让每位学生的个性充分得到张扬,才设计了这个教学片段。孩子们仿佛也是心领神会,扮演起了“双簧”角色。)

生:我喜欢孙膑,他能仔细观察事物,得出规律,敢于大胆创新,这正是我身上所缺少的。

生:我并不欣赏孙膑,他有失君子风范,投机取巧,虽然赢了,但令人不齿。

生:老师,我却喜欢齐威王,他讲诚信,赢也赢得光明磊落,输也输得光明磊落。

⋯⋯

师:呵!真会读书,有这么多与众不同的观点呀!

这样的课堂教学热热闹闹,学生雀跃,行云流水一般,但细细一琢磨,总感觉空空如也,不禁要问,孩子们收获的又是什么呢?他们感动了吗?

3.对全体学生的假性关注(www.xing528.com)

“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所有学生都是自己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就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而当今语文课堂教学并未如此:有些教师为了追求课堂的流畅,形式的鲜活,没有给自己的学生留下充裕的思考时间,问题既出,话音未落,便急于提问,一环扣一环,密不透风,只有那少数几个尖子生在唱主角戏,由他们“统治”课堂,大多数的的孩子只能选择无奈和沉默。更有甚者,还出现了“会的就举右手,不会的就举左手”小手如林的场景,但所有这些都掩饰不住孩子们那漠然的眼神、生涩的读书声和不成语句的发言。面对这些,还谈何唤醒生命意识,谈何启迪精神世界,更谈何关注生命的整体发展呢?

生命教育是一个系统教育工程,其基本内涵具有“知、情、意、行”四个层面,即知识吸收、情感参与、意志坚持和实践行动。“文以载道”,“文道合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当以此为基本出发点,基于文字,体验感悟,内化思想,直观生命,不断塑造,才能最终达到提升生命价值的目的。结合以上所述种种问题,笔者认为:

1.挖掘文本生命因素

内化思想内涵将生命教育“思想感情化”,势必会将语文课上成“政治课”、“思品课”:学习了《草船借箭》,只知道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学习了《白杨》,只知道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博大胸怀。这种贴标签式的教学会尘封学生的心灵,僵化对生命的顿悟和感受。因此,语文阅读教学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所具备的生命知识、生命意识、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等因素,潜心钻研,精心设计,创设情境,依照“引领——指导——欣赏”三个层面,将文本内涵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思想,从而使他们获取对生命的理解与敬畏,养成战胜挫折的意志和品格。在这一点上,特级教师窦桂梅上的《晏子使楚》一课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从总体而言,这两节课凸显出了三个维度:(1)从语言文字入手,通过对“不敢不”与“不能不”的换词训练,让学生准确地抓住晏子是怎样赢得尊重这一问题,从而将价值取向落脚于“尊重”二字上。(2)适时引进外交官言论、《胯下受辱》、《狼和小羊》等补充材料,引导学生把目光由文字转向思想深处,由个人转向国家,在比较与辩证中,建构尊重的意义。 (3)师生共同改唱《三国演义》主题曲,最后沉淀出主题——尊重,情景交融,感情涌动,让晏子熠熠生辉的生命形象站立在每个学生的心中。

这两节课丰厚而庄重,相信对每个学生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一篇并不起眼的翻译白话文,通过教者理性的把握与思考,感性的解读与释放,课堂呈现出交融、碰撞、升华、内化的生命气息,很好地回答了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呼声渐紧的“语文是什么”、 “怎么教”的“本位”之争。

2.尊重学生的解读视角,形成创新期待

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是不一样的,学习方法和理解水平也不尽相同,对于同一篇文本、同一个人物形象的感悟,也不会完全相同,阅读的结论往往是多元的。教师应积极树立生命关怀意识,耐心倾听学生的意见、观点,发现其中的智慧、亮点和偏颇、冲突,做到适时参与,恰当评价,正确引导,促使学生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景阳冈》一课中,有学生提出武松该不该打虎和到底要学习武松什么的问题。教学时,教师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乃至辩论,让学生联系文本,结合现实,各抒己见,最终认识到关于打不打老虎,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古时候,人还不能主宰自然,老虎等猛兽常常伤及人命,为了自卫只能打老虎。而现在却不行。再者,对于文本中的武松形象,我们既要看到他勇武机智,又要舍弃带有浓厚时代特色的倔强、逞强、纵酒和粗鲁,因为这有悖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对于这些多角度、多层面的阅读体验,我们既不能一味地迁就,也不能一棍子打死,要做到尊重而不盲从,自主而不自流,只有把多视角的解读、有批评的分析和整体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为孩子们打好“精神底子”和“阅读能力底子”。

3.立人为本

浸润学生终身发展的底色对阅读主体的忽视,大致有两种原因:一是对新课程理念吃不透,二是追求时尚的功利主义思想在作梗。“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文本不仅是因文得意的心智技能,也是缘文会友的对话行为,更是一个由学生、教师、文本和文本作者共同参与组成的“学习共同体”。而徜徉于其间的我们每个人,都应以一种“新我”的姿态,饰演一个重要角色,缺一不可。不妨再回到上述的《晏子使楚》,窦老师鼓励学生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语气对“楚王从此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这句话反复诵读,一口气叫起了十几个孩子,在这种和谐、创生的课堂气氛中,孩子们不再拘谨,他们尽情发挥、演绎和创造,课堂教学充满了生命的张力,构成了一种宝贵的阅读资源。

在蓬勃的课改大潮中,我们教师需要将目光落在我们学生的身心发展上,做到“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搞训练”,做到“真实”、“朴实”、“踏实”地回到语文教学的原态和本真——在品读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乐于表达,在表达中健全人格。

毕竟,触动过学生心灵的东西,是他们难以忘怀的!

探究与实践

【知识领会】

1.分析阐述教育研究论文的基本要求。

2.分析撰写教育研究论文的一般步骤。

【微格训练】

3.翻阅教育杂志,阅读一篇教育研究论文,分析其具体的结构内容。

【教育实践】

4.针对小学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确定研究课题,撰写一篇教育研究论文。

[1]选自《中小学教学研究》2006年第9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