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教育科研的重要性

小学教育科研的重要性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小学教师从事的科学研究方向主要不是基础理论研究,而是应用性、开发性的研究。[1]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改革的动力和保障。教育科学研究对于新课程改革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教育科研是生发教师教学智慧的源泉,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第一生产力”,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小学教育科研的重要性

开展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参与教育科学研究有着教育理论工作者不可比拟的自身优势

当前,许多小学教师都认识到教育科研的重要性,他们向往教育科研,崇尚教育创新,佩服从事教育科研创新的先行者。但同时,他们却又认为教育科研高不可攀,创新神秘莫测,往往在科研创新的大门口徘徊。也有许多的教师将教育实践研究被看作是教育理论工作者的事情,认为自己即使搞研究也仅仅是将一些教育理论运用于实践并加以检验而已。实际上,任何一个教育规律的发现或教育理论的建构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都来源于实践。如果教育科学研究离开了教育实践,那么这研究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广大的小学教师,他们工作在教学的第一线,可以说拥有最佳的研究位置和丰富的研究机会,他们能够从教学实际中获得第一手活生生的资料,这些资料可以看作是形成和检验更为基础的教育理论所需要的材料。小学教师从事的科学研究方向主要不是基础理论研究,而是应用性、开发性的研究。他们有能力对自己的教育行动进行深刻的反思、总结和改进,有能力提出改革方案和进行教学试验,有能力把教育教学中的感性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他们不只是别人教育研究成果的应用者,更应是教育成果的研究者和创造者。特别是儿童年龄越小,教师的素质对他们将来的发展影响也就越大,也越有东西值得研究。因此,真正的教育科研绝不仅仅是教育理论工作者的事情,而是理论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共同的任务。对于小学教师从事研究而言,需要教师具有对信息进行收集、分辨、筛选的能力,形成教育经验与教育思想的能力,具有质疑和吸纳的意识与行为,用批判性思维、探究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去捕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成果,通过观察、分析、反思、总结、提炼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同时,教师只有参与研究,才会使自己从日常繁杂的教学工作中脱身出来,在劳动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的愉悦,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质

(二)推动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开展

“教育科学是教育的第一生产力,是伴随着知识经济到来的教育基本观念。在人类社会生产领域,有一个从经验劳动向科学劳动转换的历程,物质的增长方式也从最初的依赖于延长劳动时间、提高劳动强度转变为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沿着这一思维路向,教育要获得长足发展,其第一推动力显然属教育科学,而不能依赖加重师生负担来发展教育。只有教育科学真正成为教育的第一生产力,教育的时代性、先进性才能得以维系。”[1]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改革的动力和保障。作为工作在最普遍的教育实践层面上的教师而言,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将能够以自己的态度、知识、人格、意志、情感对推动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产生最大的影响,直接影响到教育科学内化的程度和教育效果。特别是在当前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同时还要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和研究者,体现出教师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而这些都离不开教育科学研究的进行。同时在目前的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热点问题,都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以促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如有位教师通过观察当前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写了《新课程实施中的几个不等式》一文,提出自主学习≠自己学习,表面热闹≠思维活跃,现代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思想,教学创新≠教学标新。可以看出,改革既为教师从事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现实基础,也使教师研究、探讨新形势下的教学问题显得尤为必要。它要求教师自己由“教书匠”转变为“研究者”,这也是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重要保证。正如有的学者所说的:“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的助推器,是学校改革的发动机。”教育科学研究对于新课程改革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有利于提高小学教育教学质量(www.xing528.com)

教学是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小学教育实践性强,“实践的开拓需要理论的开拓”。小学教师从事的研究与教学不但不是毫不相关,而且还存在着“共生互补”的关系。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推进器,以科研促进教学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同时也能够使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得到理性的升华,有利于探索教学规律,获得科研成果,并把这种成果运用到教学中去,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教育科研是生发教师教学智慧的源泉,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第一生产力”,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第一推动力。近二十年来,人们日益认识到“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重要性,也逐渐树立起了“向教育科研要质量”的新观念和目标,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小学教师进行科学研究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它不是脱离教师的教学而是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不是在书斋里进行而是在教学的活动中进行的研究,这种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就是行动本身。小学教育科研是以课题为核心而展开研究的,具有理性化、系统化等特点,这就决定了小学教师从事的教育科学研究活动比之一般的教育研究活动更有利于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的迅速提高。因此,这种研究是教师持续进步的基础,有利于更好地贯彻教育方针和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备条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2]进行科学研究是进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是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力保证。因为教师专业化除了要求教师理解本学科的知识及结构,掌握必要的教学技能外,还必须拥有一种“扩展专业的特性”,即有能力通过较系统的自我研究,通过研究别的教师和通过教学研究中对有关理论的检验,实现专业上的自我发展。教师的这些专业特性的形成和发展,可能来自不同的渠道,而其中最有力而可靠的,是教师自己的教学研究。科研能力是现代教师的必备素质。如今教师这一概念绝不能被平庸填塞,而应与高尚、创造、探究为伍。对于小学教师来说,通过系统的研究方法的指导,可以有效地避免盲目探索,少走弯路,早出成果,促进发展。英国剑桥大学动物病理学教授威廉·贝弗里奇指出:“对于一个科学家来说,姑且假定他迟早会懂得怎样最好地进行研究工作,但如果完全靠自己摸索,到他学会这种方法时,他最富有创造力的年华或许已经逝去。因此,如果在实践中有可能通过研究方法的指导来缩短科学工作者不出成果的学习阶段,那么,不仅可以节省训练的时间,而且科学家做出的成果也会比一个用较慢方法培养出的科学家所能做得多。”[3]叶澜教授也曾激情满怀地说:“能唤起教师职业内在尊严和欢乐的是两个大写的字,那就是创造!小学教师参加教育科研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在工作中加以研究,在研究状态下工作是增强教师职业工作创造性的有效途径。”[4]小学教师从事的教育科研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将研究贯穿于教师日常的工作之中,用研究的眼光来看待教育工作,就会使平常的、平淡的工作化为神奇,在大大提升教师职业价值的同时能够增强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反之,如果教师没有对教育本质进行思考,没有自己的见解,那么最终将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也就不能成为专家型的小学教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