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教育科研:含义及特点

小学教育科研:含义及特点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是以小学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探索小学教育领域的客观规律的一种特殊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并且,小学教育科研从选题到最后出成果,往往是分阶段一环扣一环地连续进行的。因此,小学教育科研需要多方面人员的相互配合,以群体的优势分工协作,形成一个“实践共同体”,共同致力于解决一组问题。

小学教育科研:含义及特点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是以小学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探索小学教育领域的客观规律的一种特殊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它侧重于应用和发展研究,即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育实践行为,为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基础与价值预设。同时也不排除小学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某些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既具有科学研究的重要特征,即复杂性、两难性、开放性、整合性和扩散性,还具有其突出的“个性”,即教育性、实践性、全员性。

(一)教育性

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培养、塑造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就意味着要把教育性贯彻于教育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之中,要尊重儿童的权利,而不使儿童在研究中感到焦虑和压抑。叶澜教授指出:中小学教育是面对处在人生最重要的时期,具有奠基意义的“发展中的人”,是具有世界上最大丰富性和主动性的生命。因此,进行教育研究不仅要求真,也要求善,以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为前提,以不损害儿童的身心健康为根本,以完善对儿童的教育为目的,不容许“证伪”,不容许拔苗助长,不容许超越规律,不能为了实验研究而故意设置情景去让儿童犯错误,来寻找所谓的因果关系。一句话,所开展的活动必须具有教育意义。因此,在选择研究方法、设计研究时,都要考虑到是否有利于被试者的身心健康和有利于教育这一重要问题。比如吸烟有害健康,这是我们都明白的一个道理。为了验证这个结论的正确性,我们就不能选择一些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让他们使劲吸烟,来检验一下对身体造成的影响,否则它就违背了一个伦理性原则。

(二)实践性(www.xing528.com)

根据小学教育的对象、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的实际,目前我国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侧重点还是在应用与开发研究层面上,也就是说实践性是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区别于其他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显著特点。小学教育科研只有置身于实践,面向实际,着眼应用,才有生命力。它研究的是现实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为改革、实践服务的。可以说,实践——研究——再实践是小学教育科研发展的轨迹。从实践中提炼和形成课题,经过研究实验(大多是准实验,难以严格控制无关变量),获得理论成果,再到实践中应用和推广,是多数小学教育工作者和研究人员从事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应该研究自己工作中真实具体的问题,而不是完成一种“外在”的规定性的任务,应是边研究、边改进,最终促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这才是小学教育科研的立足点。

(三)全员性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是一项全员性的工作,其所有的研究都是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对某一个问题的认识需要依赖许多人的努力,通过多次的研究才能够达到。有些问题需要教师采用集体研讨的方式,在广泛听取大家意见的基础上加以解决。如研究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问题,不仅要考虑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等因素,还要考虑教师的教育态度、教学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难度、家校合作、家长的教育观念等因素。另外,“研究的问题是产生于实际的工作情境之中的,并且其计划的内容并非在决定之后就一成不变地直到研究完成,而是从实际情境出发,根据实际情境的需要,随时检讨,不断修正”[1]。因此,小学教育科研是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它不像别的研究课题,完成以后没有重复的价值或进一步开发的价值。并且,小学教育科研从选题到最后出成果,往往是分阶段一环扣一环地连续进行的。因此,小学教育科研需要多方面人员的相互配合,以群体的优势分工协作,形成一个“实践共同体”,共同致力于解决一组问题。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商和合作,能够使他们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将个体的智慧转化为群体的智慧,让群体的智慧成为推动个体智慧的资源,创造一种精诚合作的文化氛围,共同承担责任完成课题研究的任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