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医疗保险体系的制度发展的历史,学界已经做了系统和充分的研究。高春亮等梳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各部委、国务院和中央颁布的医疗制度相关文件,以医疗制度变迁中激励机制安排为线索,将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分为公费医疗、市场化导向和市场失范3个阶段,并对每一阶段医疗体制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财政约束、医疗改革的路径依赖和利益集团是深化医疗制度改革的限制因素。[2]赵曼回顾了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历史,认为改革开放前期,作为企业改革的配套措施,建立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初衷是政府接受国有企业甩下的社会包袱;而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背景下,社会医疗保险被赋予崭新的含义,从服务于企业改革转变为以人为本。[3]宋晓梧回顾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发展历程,认为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建立的以机关事业单位公费医疗、企业劳保医疗和农村合作医疗为主体的医疗保险制度不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经过了初步探索阶段(1978-1992年)、构筑框架阶段(1993-2002年)和全面推进阶段(2003年至今),初步构建了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医疗保险体系。[4]
从以往的研究可以发现,对于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研究虽然众多,但是对于如何划分不同的医疗保险阶段依然存在着不小的争议和缘由。由此可见,对于政策变迁的考察本质上是一个连续性、综合性的过程。对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变迁过程,由于政策从试点到现在时间较短,学界尚没有将其作为一个单列的制度来对其制度变迁的历程进行考察。笔者认为,随着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确立,有必要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所有与城镇居民有关的医疗保险制度的变迁进行系统的分析,以便研究制度变迁背后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为归纳制度变迁的特征奠定基础。本书将我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变迁的过程划分为依附于“公费”和“劳保”制度阶段(1951-1992年)、城镇居保制度缺失阶段(1993-2006年)和城镇居保制度试点、构建与完善阶段(2007年至今)3个阶段。(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