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述
讲述光线的分类及功能,使学生初步了解光线的影像作用。
能力目标
对光的认识历程有认知,并能够理解光线对电影的重要作用。
知识目标
了解影调的类别及作用。
素质目标
对光线及影调的艺术功能有整体感知力和鉴赏能力。
一、光线
光线是摄影艺术的必备条件和灵魂。国际著名电影摄影师维托里奥·斯托拉罗曾经以《现代启示录》《赤色分子》《末代皇帝》等三部影片三次获得奥斯卡最佳摄影奖。他曾经说道:“对我而言,摄影真的就代表着‘以光线书写’。它在某种意义上表达我内心的想法。我试着以我的感觉、我的结构、我的文化背景来表达真正的我。试着透过光线来叙述电影的故事,试着创作出和故事平行的叙述方式,因此透过光影和色彩,观众能够有意识地或下意识地感觉、了解到故事在说什么。”
1.光的认识历程
1)无光效阶段
所谓无光效阶段指的是电影诞生的初期。其时,光线对于创作者来说只是实现影像生成的技术要素,体现为一定程度的照度,它是完成摄影曝光的基本条件。由于当时普遍实行的是自然空间的实景拍摄,所以采用的基本是自然光源,即日光,摄影师采光的目的也仅仅是实现“看得清”的现实还原。
2)戏剧光效阶段
戏剧光效阶段始于20世纪20年代后期,即默片成熟期,鼎盛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正值戏剧电影的黄金时代,戏剧照明的方法在电影中得到普遍的运用。电影的拍摄已经由真实的自然空间转向室内即摄影棚内,创作者开始突破简单的“还原”效果,追求光的美感。好莱坞的电影摄影师和照明师在舞台布光方式的基础上摸索总结出著名的三点式布光方法,通过主光突出被摄体的重要部分或细节,通过辅助光弥补主光造成的阴影,通过轮廓光分隔主体和背景,并增强被摄体的立体感。
3)自然光效艺术化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巴赞的纪实美学产生后,人们对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有了新的理解,尊重客观、追求真实成为一种时代的美学风格。与此相适应,电影创作界也开始寻求与自然真实的艺术风格相匹配的新的用光理念。一方面,摄影用光再次重视自然光源,提倡尊重现实生活实际光照情形,突出作品的纪实风貌。即使是人工布光,也以模拟生活真实为标准,而不是一味以造型用光的漂亮为目的。另一方面,这种自然光效不同于无光效阶段的简单还原,它是以创造真实的艺术美为追求目标的;“自然”呈现为一种自觉的艺术风格,而不是不加创造的、无序的天然状态。
2.光的分类
1)按光源划分
(1)自然光。
自然光主要来自太阳和天光,亮度强、范围广而均匀,色温也比较一致。随着时间、天气的变化,自然光效会不同。早晨和傍晚太阳的位置比较低,光线柔和;中午的太阳位置比较高,光照强度大,画面比较凌厉,明暗的对比度较大。晴天主要以直射光为主,阴天、雨雪天气则主要以散射光为主。
(2)人工光。
人工光主要指灯光照明。人工光源由于选用的灯的种类不同,色温也会不一样。人工光提供的创作自由度比较大,能够对人物形象和场景气氛进行某种造型处理,达到需要的戏剧效果。
2)按光线的方向划分
(1)顺光。
顺光又叫平光、正面光。光源从摄影机方向照向被摄对象,其影子直接投在背光面而被遮没,被摄对象表现均匀受光,画面上看不到较暗的调子及由暗到亮的影调变化,能较好地表现景物固有的色彩,构成一种平调照明。
顺光照明由于能防止多余的或干扰性的阴影,因而用以表现人物面部,能掩饰皮肤皱纹和松弛的部分,能使人物显得年轻。顺光用来处理杂乱的场景,可使画面背景显得较为干净和明亮。
顺光照明由于不能通过光线形成影调变化,因而不适于用来表现物体的立体形状和表现质感。它不适宜表现大气透视现象、被照明对象的立体感,并且空间感不强。
(2)侧光。
侧光又叫侧面光。当光源照射方向与摄影机镜头光轴方向成90°左右角时,被摄对象受光面和背光面各占一半,投影于一侧。被摄对象(特别是圆柱体)会形成由亮面到次亮面、明暗交界线、次暗面和暗面等一系列极为丰富的影调变化,层次感和立体感较强。侧光不仅突出了物体表现的细微起伏和凹凸不平的变化,而且使整个被摄物投射出很长的夸大了的阴影。表面粗糙的物体在侧光照明下可获得鲜明的质感。
在场景布光中,用侧光容易得到明暗对比强烈、景物亮度反差较大的画面效果;在表现人物的全身形体动作时,侧光所形成的光影对比能加强人物动作的力度。但如果用侧光表现人的头部,其整个外貌可能会由于某些部位的突出或隐没而变形。
(3)逆光。
逆光又叫背面光。当光源照明方向与摄影机镜头方向相对,并处于被摄对象背后时,被摄对象处在逆光状态。除一条明亮的轮廓线外,被摄对象正面看不到受光面,只能见到背光面。
逆光照明能突出在暗背景中的被摄对象的轮廓线条,形成暗背景、亮轮廓、暗表现的强反差画面。逆光还能加强大气透视效果,增强画面的空间感。当人物处在逆光照明下时,头发会出现闪烁的耀斑效果,增添画面的绚丽色彩。
(4)顶光。
顶光是来自被摄对象顶部的光线。顶光照明下地面风景的水平面照度较大,垂直面照度较小,反差较大,能取得较好的影调效果。
顶光条件下人物头顶、前额、鼻梁、上颧骨等部分发亮,而眼窝、两颊、鼻下等处较暗,嘴巴处在阴影中,近于骷髅形象,造成一种反常奇特的形态,通常是一种丑化人物的手法。
(5)脚光(底光)。
脚光是从被摄对象的底部或下方发出的光线。与顶光一样,脚光的光影结构也是反常的造型效果。
3)按光线的性质划分
(1)直射光(硬光)。
直射光是指在被摄体上产生清晰投影的光线。诸如晴朗天气下的阳光、聚光灯照明都属于直射光线。直射光明暗反差大,阴影明显,往往用来表现男性的、有力的、动态的形象。
直射光的优点:有明确的投射方向,光源集中,便于造型和布光控制;能在被摄体上构成明亮部分、阴影部分及其投影,并拉开画面反差;能强化被摄体的立体形状、轮廓形式、表现结构和表现质感。
直射光的缺点:容易产生局部光斑,特别是在明亮金属等反光率极高的物体上产生的强光反射,可能产生曝光过度或超出摄像机记录景物的宽容度;单一光源时造型效果可能生硬,多光源时投影处理不好又容易出现光影混乱的现象。
(2)散射光(软光)。
散射光是指在被摄体上不产生明显投影的光线。比如阳光经过云层遮挡形成的散射天光、经柔化的灯光照明,都属于散射光线。散射光明暗反差小,阴影被弱化,往往用来表现女性的、柔弱的、静态的形象。
散射光的优点:照明均匀,光调柔和,能用光调描绘被摄物的外观形貌,用于拍人物时能使老的显得年轻些、年轻的显得漂亮些;没有明显的投射方向,物体受光面大,易表现其细腻的层次;由于被摄体表现均匀受光,其亮度反差取决于各自的反光率,容易控制在胶片或摄像机的宽容度内记录和表现。
散射光的缺点:不易显示被摄体的立体形态和表现结构、质地等;当被摄体反光率平均时,不易拉开画面影调反差;发光面大,因此难于限制和控制,限定被摄体的被照部位比较困难。
4)按造型的性质划分
(1)主光。
主光又称塑型光,是用以塑造人物形象和环境的主要光线。主光源是环境的主要光源,各种方向的光源,包括正面光、侧面光、侧逆光、逆光、顶光和脚光都可以做主光。主光对画面影调、色调和气氛起决定作用。
主光的特点是有明确的方向性,能显示出光线性质。主光如是直射光将产生明显投影。主光的亮度仅次于轮廓光。当用明暗光照明的时候,只有一个主光,往往光比较大,不能很好地完成造型任务,故多在副光配合下加以运用。
(2)辅助光。
辅助光又称为副光,是用以补充主光照明的光线。辅助光一般多是无阴影的软光,用以减弱主光的生硬粗糙的阴影,缩小受光面和背光面的反差,提高暗部影像的造型表现力。通常主光和辅助光的光比决定了被摄对象的影调反差,控制和调整主光和辅助光的光比十分重要。
(3)轮廓光。
轮廓光是使被摄对象产生明亮边缘的光线。其主要任务是勾画和突出被摄对象富有表现力的轮廓形式。由于轮廓光是从被摄对象背后或侧后方向照射过来的,因此具有逆光的光线效果。
(4)环境光。
环境光又叫背景光,是指专用于照明背景和环境的光线。环境光主要是通过环境光线所构成的背景光与被摄主体形成某种映衬和对比,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
(5)眼神光。(www.xing528.com)
眼神光是使主体人物眼球上产生光斑的光线。它能使人物目光炯炯有神、明亮而又活跃。眼神光主要在人物的近景和特写景别中才有明显的效果,而在大景别画面中难以引人注意,在人物来回走动或频繁转头时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6)修饰光。
修饰光是指用以修饰被摄对象某一细部的光线。当主光、辅助光和照度等确定之后,在被摄对象布光仍不理想的地方,用适当光线予以修饰。例如:提高人物服饰某个部位的亮度;照亮人物身上某个装饰物(勋章、耳环、项链等);修饰主光与辅助光之间的过渡影调,等等。
3.布光的基本步骤
(2)确定主光的光位,对被摄体做初步的造型(主光多用硬光);
(3)配以辅助光,来弥补主光不足之处,进一步完善被摄体的造型(辅助光多用软光);
(4)为了区别主体与背景,增强被摄体的空间感,可运用轮廓光勾画出被摄体的轮廓线条;
(5)根据现场光线条件,使用环境光交代背景空间,进一步突出和烘托被摄主体;
(6)如被摄体某个局部不理想或特点不突出,可用修饰光、眼神光等做修饰性照明。
三点布光:首先把主光光源(主光灯)放在被摄主体的前面,注意它应与被摄主体形成一定的角度;然后,在被摄主体的一侧布置副光,以部分地消除主光照射下被摄主体所形成的阴影;最后布置逆光,把光源放到被摄主体后面的高处,使被摄主体四周的边缘有一个光环,使主体富有立体感。
4.光的艺术功能
1)曝光作用
光线使电影的底片获得准确的曝光量,使底片在冲洗之后能得到正常的底片密度。
2)造型作用
光线使二度空间的画面根据摄影艺术创作的要求,恰当地呈现出被摄对象的质感、立体感、空间感等艺术效果。
3)构图作用
光线产生的明暗效果可以突出主体,并且平衡画面的构图,使构图具有形式上的美感。
(1)影响构图平衡。
光线控制着画面的明暗关系,影响着画面的平衡,因此可以通过光线来平衡构图,或通过光线打破画面中的绝对平衡,形成动势,加快节奏。
(2)突出主体。
光线对于构图的另外一个重要任务是突出主体形象。影片可以通过光线照明产生的明暗效果突出主体,强调画面的趣味中心。
4)戏剧作用
光线可使画面中的被摄物具有戏剧化效果。
(1)塑造、刻画人物。
角色形象是整个电影艺术形象体系的中心,而光线效果对于角色形象的塑造至关重要。在影片中利用光线效果的不同可以对角色人物进行不同性格的刻画,配合剧情与人物性格的变化,可以达到明显的效果。
(2)描写、表现环境。
所谓环境气氛是指画面的整体形象赋予观众的一种感官或精神上的强烈感觉,是观众对影片的一种情绪反应,是观众理解画面内容的重要条件。光对于画面环境气氛的营造有重要的作用,相同的场景,在不同的光线照明下可形成不同的气氛。
(3)象征意义。
用光写意是视听创作中常见的语言处理方法。而当光被视为一种形象,用以表达某种情感、思想的时候,光就具有了象征写意的功能。
(4)创造节奏。
影片《现代启示录》中,摄影师斯托拉罗在光线的整体设计上采用了两种不同性质的光线:傍晚夕阳西下时柔和的自然光和先进电子设备制造的人工光,充分表现了两种文明社会的冲突。他根据自己对影片内容的理解采用了独特的光线处理手法,使整部影片的光线气氛和故事发展紧密结合,使影片的光线运用既推动了故事的发展,又让观众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得到了升华。
光的戏剧作用也体现在电影《鸟人》的第三次飞翔的段落中,“鸟人”开始走进房间的时候,屋内的布光还是正常的,此时的时间是早上(白天)。“鸟人”房间中的主光应该是来自窗户,整个房间的布光格局也应该以此为依据。可是,后来随着剧情的发展,当“鸟人”躺在他做的大鸟笼的地上的时候,屋内布光的格局便开始由正常向不正常转变。最突出的是“鸟人”脸部的布光。正确的布光应该是主光(硬光)打在“鸟人”的脸的侧面(窗户在侧面)。而影片中,主光却是从正上方直接打下来的。这种布光使“鸟人”的脸和身体黑白分明,如同大理石雕塑,具有一种违反生活常态的、戏剧特征明显的人物造型效果。在这个段落中,人物是由常态向非常态转变,而这种转变依赖于各种各样的视听处理。在这里,光元素(布光)有效地促进了这一转变。包括后面“鸟人”灵魂出窍之后,也是通过布光等手段达到“鸟人”大理石雕塑般的造型效果,充分表现了“灵魂”“生命”已经离开“鸟人”的肉体。
二、影调
影调是指电影画面的明暗基调和层次。由于在光的照射下,被摄物体之间不同质感及颜色对光的吸收程度不同,反射程度也有差异,受光面到背光面之间形成了各种深浅层次不同的灰阶,这些明暗差异构成了画面的影调。
1.影调的分类
1)按画面整体明暗程度不同划分
按画面整体明暗程度不同,影调分为高调、低调和中间调。
给场景设计怎样的调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要求的戏剧效果,建立影调的依据是人的视觉心理机制,不同的光在创造画面情绪上有着不同的能力:明亮的光线、色彩使人兴奋,暗淡的光线、色彩使人压抑;光比大的光线能突显阳刚之气,光比小的光线则显示柔和之美。
(1)高调(亮调、明调)。
高调是以浅灰至白色以及亮度等级偏高的色彩为主构成画面的影调,画面中受光面积远远大于阴影面积的画面为高调的画面。高调给人以光明、纯洁、轻松、明快的感觉。高调光很适合于表现欢乐、明朗的气氛,也用于表述特定的心理情绪,经常用来描述梦幻的场景或者人物的幻觉,或者渲染欢乐、抒情等场面。拍摄高调画面,应采用亮景物为背景,采用正面的散射光来进行照明。
(2)低调(暗调、深调)。
由深灰到黑色及亮度等级偏低的色彩为主构成画面的影调为低调,画面中阴影面积大于受光面积。低调画面常常在制造悬念、表达忧郁的情绪上有表现力,主要表现压抑、苦闷、恐怖的情绪和气氛,所以常常运用在悬疑片、恐怖片中。低调画面的拍摄应选择深色和暗色景物作为背景,采用低照度光源进行照明,并且很多情况下逆光拍摄。
(3)中间调。
明暗均衡、层次丰富画面的影调为中间调。中间调画面在最亮的影调和最暗的影调之间有大量的过渡层次,有利于表现景物的立体形状和表面质感,接近于人眼观察客观世界的一般印象。拍摄中间调的画面应当选择影调层次丰富的场景,并且在很多情况下用侧光来进行拍摄。
2)按画面明暗反差的倾向划分
按画面明暗反差的倾向,影调可划分为硬调、软调、中间调。
(1)硬调。
硬调画面明暗差别显著、对比强烈,景物的亮暗层次少,缺乏过渡的画面。硬调给人以粗犷、硬朗的感觉。当背景亮、主体暗时,主体的轮廓清晰;当背景暗、主体亮时,主体可以形成一种浮雕的效果。硬调画面不容易体现出主体的细节、质感。逆光拍摄人物,可以表现人物的轮廓曲线。
(2)软调(柔和调、柔调)。
软调画面缺乏最亮和最暗的部分,对比弱、反差小,能给人以柔和、细腻的感觉。软调画面对被摄主体的细节和质感有很好的表现,但对大场面、大纵深场景则缺乏表现力。软调拍摄应选取影调层次比较丰富的景物,运用散射光或者平光照明。
(3)中间调(标准调)。
中间调的特征是明暗兼备、层次丰富、反差适中。从最亮的景物到最暗的景物,以及两者之间的过渡层次,在中间调的画面中都有表现,分布均匀。
2.影调的造型意义
通过对影调的控制和安排,可以创造出更具观赏性的视觉画面,可以更好地奠定画面基调、塑造形象、烘托主题。影调还具有强烈的表意作用。
思考题
观看电影《现代启示录》,分析影片中光线的运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