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述
讲述表现蒙太奇的概念及分类,使学生初步了解表现蒙太奇。
能力目标
对表现蒙太奇有认知,并能够理解其重要作用。
知识目标
了解表现蒙太奇的影像塑造作用。
素质目标
理解隐喻蒙太奇的作用。
表现蒙太奇是以相连的或相叠的镜头、场面、段落在形式上或内容上相互对照、冲击,产生比喻、象征的效果,引发观众的联想,创造更为丰富的含义,从而表达某种心理、思想、情感和情绪,主要作用不是叙述情节。表现蒙太奇包括心理蒙太奇、隐喻蒙太奇、对比蒙太奇、积累蒙太奇、象征蒙太奇。
一、心理蒙太奇
心理蒙太奇是人物心理描写的重要手段,它通过画面镜头组接或声画有机结合,形象生动地展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常用于表现人物的梦境、回忆、闪念、幻觉、遐想、思索等精神活动。这种蒙太奇在剪接技巧上多用交叉、穿插等手法,其特点是画面和声音形象的片段性、叙述的不连贯性和节奏的跳跃性,声画形象带有剧中人强烈的主观性。
法国“左岸派”电影十分注重人物心理状态和精神活动,甚至有评论认为“左岸派”电影的主题集中在记忆与遗忘的矛盾之中。比如,由阿伦·雷乃执导的《广岛之恋》,讲述法国女演员在1957年到日本广岛拍摄一部宣传和平的影片时邂逅了当地的建筑工程师,两人产生热恋的过程中穿插着不断回忆的战争场面。影片彻底打破了传统的时空观念,在不断的追叙与回忆中,通过大量的闪回与画外音等手段,将过去与现在、现实与想象、纪实与虚构等组合在叙事中。
2012年,由迈克尔·哈内克执导的电影《爱》,讲述一对年过八旬的夫妇安妮与乔治,两人都是体面、有教养的退休音乐教师。安妮中风后失去生活能力,年迈的乔治行走艰难,还要照顾妻子,但也维持着干净有尊严的日常生活,并在有音乐家学生拜访时保持体面,在女儿关心时维护尊严。但是安妮用绝食的方式表达不希望继续受病痛与自尊心的折腾,最后乔治用枕头闷死的方式成全了安妮。电影结局的段落中,安妮死后乔治出现了幻觉,在电影中安妮像往常一样在刷碗,并且在外出时,乔治在安妮的提醒下穿上外套走出家门(见图6-1和图6-2)。这段心理蒙太奇的运用表达了主人公乔治的幻想世界。
图6-1 乔治幻想安妮刷碗
图6-2 乔治幻想与安妮一起外出
二、隐喻蒙太奇
隐喻蒙太奇通过镜头或场面的对列进行类比,含蓄而形象地表达创作者的某种寓意。这种手法将不同事物之间某种相似的特征凸显出来,以引起观众的联想,使观众领会导演的寓意并领略事件的情绪色彩。隐喻蒙太奇将强大的概括力和极度简洁的表现手法相结合,往往具有强烈的情绪感染力。不过,运用这种手法应当谨慎,隐喻与叙述应有机结合,避免生硬牵强。爱森斯坦执导的影片《战舰波将金号》以三个不同姿态(沉睡、苏醒、立起)的石狮子与炮击皇宫的叙述性镜头相互组接,表现出人们开始觉醒、反抗沙俄暴政的政治隐喻。(www.xing528.com)
《舌尖上的中国1》第一集《自然的馈赠》描述查干湖渔民冬季捕鱼的过程,有名望的渔把头石宝柱出场时,解说词提到“渔把头很在意自己的判断是否准确,因为这关系到他在众人中的威信和面子”。画面中出现了马首的影像,接下来的画面是石宝柱相同景别的影像(见图6-3和图6-4)。两个画面中马首和石宝柱之间采用的隐喻蒙太奇手法,正是以马首是瞻的特征对应石宝柱作为渔把头的权威和地位。
图6-3 《舌尖上的中国》1空镜头马首
图6-4 查干湖渔把头石宝柱
纪录片《摇摇晃晃的人间》多次采用了隐喻蒙太奇的手法。如“鱼”的意象在片中的三次出现隐喻了余秀华的三段人生处境。影片中第一次出现鱼是在荷叶之鱼的场景中,一条小鱼被围困在荷叶中央的一洼清水中,它没法自由游动,更没法逃脱,只能静静地待在这狭小的生存空间之中。此时余秀华同丈夫已没有夫妻感情,却又只能生活在这名存实亡的婚姻之中,导演巧妙地运用荷叶之鱼的画面隐喻了余秀华的情感状态。第二次出现鱼是在余秀华即将和丈夫离婚的时候,余秀华的丈夫在水中打鱼,用来打鱼的渔网摊撒在地上,网中有两条离水的鱼在不断挣扎。此时此刻这两条离水之鱼的处境也恰恰隐喻了余秀华与她丈夫的现实生活。同时,这个画面也为余秀华决然提出离婚的举动做了铺垫。最后一次出现鱼是在余秀华与丈夫协议离婚后。这条鱼被握在余秀华手中,即将要被宰杀。曾几何时主人公自己就是一条鱼,而今却能主宰鱼的生死。鱼最终被刮鳞剖肚,以食物的方式得以解脱,她也通过离婚获得了想要的自由生活。尽管在世人眼中她是忘恩负义,是成名之后抛弃了丈夫,但这却是余秀华第一次主宰自己的生活并找回了真正的自己。
三、对比蒙太奇
对比蒙太奇通过镜头(场面、段落)之间在内容(贫富、苦乐、生死、离合)或形式(景别大小、角度俯仰、光线明暗、声音强弱)上形成强烈对比,以表达创作者的意图和创作构思,强化所要表现的内容、情绪和感受。
电影《绝美之城》由意大利导演保罗·索伦蒂诺执导,于2013年上映,并获当年欧洲电影奖最佳影片、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等多项殊荣。影片讲述了男主人公作家杰普厌倦了浮华虚假的上流社会生活,通过对物质世界的不断否定来发现自己内心真正认同的“美”,“美从何处寻”也构成了这部影片的内核。影片开场十几分钟采用对比蒙太奇,将白天的教堂与深夜的夜店场景进行对比,从镜头形式与内容上形成不同的影像效果。开场以一个日本游客拍摄美景时暴毙而结束。游客死亡的过程非常偶然与短暂,但死在罗马这座永恒之城的美景之中,位于这个场景远处的女子合唱团却丝毫不受影响,继续歌唱她们的圣歌。在这幅画面中,女子合唱团、死去的游客和远处的罗马被放置在一个中轴线上。城市的中轴线在这里不仅是一个故事空间,更体现出了罗马的场所性。从叙事角度来看,导演在这里将游客的偶然死亡与城市的永恒进行了一个并置,思考了短暂真实和恒久美丽之间,究竟什么更打动人,更加凸显了电影“美从何处寻”的主题。之后的场景将罗马刻画成两个几乎毫不相干的世界:在游人的眼中,罗马是一个寂寥永恒的千年之城。导演用松柏、鸟鸣、潺流、不绝于耳的圣歌等一系列的元素刻画出罗马作为永恒之城的形象。而在另一面,电影故事在黑夜主导的场景中展开。在开场第4分钟,导演在场景中用充满后现代性(post-modernity)的大型广告牌和众人狂欢派对这样的符号建立起一个拼贴的连续画面,而代表罗马历史一面的圣彼得罗马蒂尔山(Sierra de San Pedro)则仅仅作为一个背景隐现在远处。在这之后,画面进行了升格处理,主角的出现道明了电影的叙事开端。在光影运用上,导演通过顶光、侧光等舞台光将黑夜中的罗马渲染成光怪陆离、笙歌夜舞甚至神秘诡异的场所。
四、积累蒙太奇
积累蒙太奇将一些内容性质、景别、运动方式等相似的镜头进行组接,通过不断叠加的积累效应,树立一个主题或渲染一种情绪,起到强调的作用。
电影《辛德勒的名单》开始运用特写镜头记录了辛德勒在参加舞会前做准备工作的细节:精心挑选衣服,翻箱倒柜找出所有的钱,穿衣服、打领带等行为。同样,电影《国王的演讲》开篇部分运用一系列固定镜头细致地展现了广播主播在直播讲话前漱口、放松口腔、测量距离等一系列专业、精密、认真的准备工作,让观众更真实地体验到当时英国王室在英国人民心目中的庄严的形象、地位,体验到英国人在重大事件面前的绅士风度,为电影的开展铺垫了背景。
五、象征蒙太奇
按照剧情的发展和情节的需要,利用景物镜头直接说明作品主题和人物思想活动,这种构成方法称为象征蒙太奇或诗意蒙太奇。象征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如周敦颐的《爱莲说》。
自然意象在中国传统艺术中具有突出的地位。宗白华说道:“只有大自然的全幅生动的山川草木,云烟明晦,才足以表象我们胸襟里蓬勃无尽的灵感气韵”。薛富兴概括了自然山水的多重美学意味:“自然山水在古典美学史上走过了一个从哲学之境到自然审美之境再到艺术审美之境的辩证发展历程。”因此,山水景物在古代题材的中国电影中较为普遍。如胡金铨执导的《侠女》开头用3分钟、24个空镜头突出环境、烘托气氛。《卧虎藏龙》大量出现竹林、山峰、瀑布、云海等自然意象。《刺客聂隐娘》的镜头流连于山峰、飞鸟、云雾、瀑布、流水之间。当然,张艺谋的近作《影》更为极端,远山、近水、孤舟、竹林等外景,以及宫廷内景乃至于人物服装均突出水墨画的意境。自然意象不是客观的山川草木一类实物,它融入了抽象的情感、气质、胸怀、心境等。
电影《恋恋风尘》中将阿远的失恋痛苦(捶床痛哭的一个43秒的长镜头)切换到天空的晚霞(92秒的空镜头);将阿远与祖父絮絮叨叨的日常聊天组接到长达44秒的蓝天白云的画面,作为全片的结束。这种手法将人与物比附在一起,和古典诗词的抒情方式极为相似。如朱光潜对“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的分析,人事短暂与自然永恒呼应出时间流逝的诗意,在豁然大悟、得到归依的静穆中体现了生命的永恒。
思考题
观看电影《花样年华》,分析影片中的表现蒙太奇手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